在我們的世界裡,「廢柴」絕對不是貶義詞
反而充滿了自嘲的「正能量」
預示其具有強大的潛力
那什麼是「廢柴機器人」呢?
機器人這樣高大上的人工智慧咋個廢柴法呢?
大家一起感受一下這款叫醒機器人
怎麼樣?家有賴床娃的媽媽們想要個不?
還有這款自動切菜機
感受到黃瓜內心的崩潰了嗎?
人生還是需要鼓勵的,看自動鼓掌機就是這麼靠譜。
☝「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
怎麼樣?看了這些沒啥卵用的機器人,有想要的衝動嗎?
講真,想要也沒有,
因為這些機器人根本就沒有批量生產
(廢話,都說沒啥用了誰會蠢到生產它呢),
這些都是人家做出來玩的。
上面的三個發明根本就不是最廢柴的,Hebocon廢柴機器人大賽絕對是毀三觀的比賽。能夠參加該項目的機器人都有著「廢出天際」水平。不多說了,大家自己感受哈!
☝ 英國Hebocon上的機器人「我的滑板鞋」。
作為「低技術能力限定的機器人大賽」,
如果機器人使用的科技太強,將會被扣分處理。(這個規定太有調性了)。
由於都是廢柴,比賽一開始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有些機器人根本不能走,
能走的通常直接就走出場外了。
在Hebocon的廢柴機器人大戰裡,
人們追求的不是勝利,
而是看看到底誰更廢。
▼未來的迴轉壽司對戰發瘋的芭比娃娃決無勝算,
因為對方完全沒有直立形態,根本談不上倒下失敗。
這絕對是世界上最輕鬆搞笑的比賽了!
往往獲得第一名的選手,要向大家道歉,因為太認真而贏了;而第二名的選手為自己慶祝一番,因為獲得第二才是最「廢柴」的名次,「如果你在一群最差的裡做不到最好,那你就是最最差的。」(好有哲理有木有)
在我們會心一笑之時,是不是也被這些另類「創客」的腦洞而折服,別管多「廢柴」,起碼人家有我們最缺的創造力。
上面的那個發明家妹子Simone Giertz,明明可以靠臉,可她偏偏憑藉著愛創造愛發明的極客精神和幽默才華,成功撩到了大片網友,衛報、Popular Science等都曾報導過她。
她的視頻在YouTube上線一年多以來播放量累計將近1000萬次,平均一個熱門視頻的播放量要在20多萬上下,目前頻道擁有超過17萬的訂閱用戶,每周她都有更新的視頻內容。
美女妹子人家可是個名副其實的網紅,在網上的影響力那是槓槓的。
我們有沒有想過,為啥老外的腦洞辣麼大?創意辣麼好玩呢?
這就要看看人家從小都受啥樣的教育了,人家的STEAM教育,人家的「創客」運動,人家孩子從小就用思維導圖做著項目型的學習,人家從小就開始學習編程,開拓思維,人家的設計思維,都是在生活的真實情景下,利用知識、科技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且具有創造力。
創意就是生產力!
這讓我想起上學時舉辦過的一個活動,誰能把一張海報在走廊裡飛得最遠誰就能贏得獎品。我們花了半小時去研究怎樣摺紙飛機才能飛得更遠的方法。這時一個低年級的男孩走過來,說了句「你們這也太費勁了」,然後把海報揉成一團扔了出去,然後他贏了。
我們這一代的思維已經固化,我們自身似乎已經習慣了故步自封,我們成為創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我們的孩子不一樣,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創客。
只要我們給孩子足夠自由的想像空間,給孩子提供相應的環境,鼓勵引導孩子大膽的想,努力地幹,準許孩子去動手實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孩子們的腦洞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孩子敢想又敢去實現自己的想法,這就是一個無限可能的開始。
就像一個廢柴機器人大賽的選手說的那樣:「我認為廢柴機器人大賽是個很好的活動,享受自己動手創造東西的方法不只有一個。
你不必非得技術過硬做出非常棒的東西才能得到誇獎。你可以失敗,可以做出像垃圾一樣的東西但仍舊對他愛不釋手。」
因此,我們真的沒有必要苛責孩子做地不夠好,只要我們的孩子敢想又敢幹,這就值得我們去鼓勵,再鼓勵,再再鼓勵。
中國人更願意想,老外更願意幹。希望我們中國的孩子既敢想也敢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