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闞清子和馬思純先後因為減肥問題上了熱搜,從而引發網友的熱議。
於是,當天下午,「熱心市民」張馨予發布了一條動態,呼籲不要對女演員的胖瘦太苛刻。
雖然言辭懇切,但卻陷入了一個嚴重誤區。
眾所周知,藝人的選拔主要看兩個條件:一是外形;二是演技。嚴格來講,前者所佔的比重更大。
影帝黃渤在成名之前吃過不少閉門羹,基本上都是因為長相。
「這是什麼東西啊這是,怎麼能亂來呢。」黃渤曾經在試鏡楊亞洲導演的一部戲時,被副導演劈頭蓋臉一通奚落。
笑星楊迪也曾經因為被主辦方嫌棄長相,而不能上臺領獎。
而之所以出現以上原因,是因為藝人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藝人身為公眾人物,不僅僅是藝術工作從業者,更被稱為偶像和明星。
隔著屏幕面對千千萬萬的觀眾,陌生人之間最先入為主的印象往往是通過外貌。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形象管理本來就是藝人這一職業的基本職業素養。
而關於這一點,蔡明老師早在15歲入行之初就已經有了覺悟。
「你想吃演員這碗飯,就別吃那碗飯。」
在接受採訪時,主持人楊瀾好奇蔡明老師是如何幾十年如一日保持好身材,蔡明老師如是說。
凡事都沒有兩全,你想要得到一些東西,就必須失去另一些東西。再退一步講,身在娛樂圈但對形象管理並沒有那麼嚴格的藝人也比比皆是。
沈騰和賈玲哪怕再胖十斤,照樣會受觀眾喜愛;洪金寶兩百多斤上陣拍戲,電影也一樣叫座。
身為藝人總要有亮點可言,否則,觀眾憑什麼要為你買單?
「工作環境有甲醛汙染」、「工作時間過長」、「黑白顛倒」。
之前,因為高以翔的去世而引發一場藝人們對行業的聲討,有不少藝人將自己的工作定義為「高危」。
做藝人辛苦嗎?這個回答是肯定的,但同一個回答的心態卻有很多種。
楊冪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每一個人都很辛苦,送外賣的人不辛苦嗎?現場的工作人員蹲在這裡半天不辛苦嗎?所以,你憑什麼要讓別人了解你的辛苦。」
劉德華在做客《魯豫有約》時講了一件自己覺得很好笑的事情。
那是在拍攝馮小剛電影,明明事先約好第二天九點開始化妝。但當劉德華第二天九點準時出現後,馮小剛卻大為吃驚。因為其他演員往往會晚一個小時到。
劉德華當時也覺得很驚訝,什麼時候連準時到片場和背臺詞也變成了一種敬業?
早期,劉德華拍戲時,服裝是自己準備,連戲的戲服是自己準備,就連劇本要怎麼改,也是自己準備。
倘若這個標準放到現在,恐怕很多藝人都沒辦法達標。
引用陳道明老師對現在的演員所謂的「敬業」的評價:「你就是幹這個的,你拿的就是這份錢。」
兩相對比,張馨予為女演員減肥抱不平,而蔡明老師和楊冪卻對藝人的自我修養有清晰的認識。
這就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是為何蔡明老師能成為國家一級演員,而楊冪作為內娛花旦長盛不衰的原因。
「怎麼說呢,關於女演員為何要拼命減肥,是因為,胖了以後,世界對我們並不友好。」
張馨予對女演員減肥原因的認知還有一個很嚴重的誤區。
女藝人減肥是為了進行形象管理,而進行形象管理從來都不是因為「世界的不友好」。
不過是在遵守藝人這一行業的職業素養,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繼續在娛樂圈裡生存下去,而不是為了其他任何人。
無規矩不成方圓。發胖以後有很多造型沒辦法試,上鏡不理想,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最後淘汰你的會是行業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