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邪西毒》首映,看完電影後,主演張國榮悄悄對身邊的記者說:「你看懂了嗎?反正我沒懂。」
觀眾好像也沒咋看懂,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僅僅收穫900萬港幣票房,而原班演員玩票般只拍了27天的《東成西就》卻大收2200萬票房 。
雖然雲集了張國榮、林青霞、梁朝偉、梁家輝、劉嘉玲、王祖賢、張學友等一眾大咖,精雕細琢拍攝了兩年多,但在90年代初,王家衛過於強烈的藝術風格與晦澀難懂的臺詞,還是有些過於超前。
《東邪西毒》王家衛從1992年開拍,1994年9月17日才最終上映。在拍攝的過程中,《東邪西毒》的投資方眼見著拍攝不斷超期,虧損不可避免,不得已,王家衛臨時找來了劉鎮偉救場。
給朋友幫忙的劉鎮偉用《東邪西毒》的原班演員,短短27天的時間拍出了賀歲片《東成西就》,趕在1993年2月5日上映,狂收2200萬票房,還成功躋身1993年電影票房第十位,而那一年,票房第一的是周星馳鞏俐的《唐伯虎點秋香》。
《東成西就》的成功,看似是「撞大運」的偶然,其實,儘管拍攝周期短到只有「令人髮指」的27天,且很多演員是白天拍《東邪西毒》,夜裡拍《東成西就》,但《東成西就》的成功,有其必然性,雖然有些荒誕無釐頭,卻是一部好電影。
一、卡司之強難再現
《東成西就》的主創裡,當年就有5位影帝、3位影后,4位最佳導演。
很少有一部純喜劇,能網羅那麼多的大咖。如果不是先被王家衛騙上「賊船」,對於梁朝偉、林青霞、張曼玉等早已轉型為文藝片的「男神」、「女神」的演員,是斷然不會接拍這部拍攝前一天連劇本都沒得的電影。
這部電影,加上後面封為影帝、影后的演員,幾乎主演都是演技封神的演員,而恰巧,在1992年,除了林青霞年齡稍大外,又無一不處在最好的人生年華,他們已褪去青澀,演技日臻成熟,顏值也都處在巔峰期,再難找到一部喜劇電影能擁有處在都在最好年華的、如此完美的卡司。
而被找來救場的導演劉鎮偉,那時也正處於創作的巔峰期,越是高壓,越有急智,雖然他同期還要「搗鼓」第一部電影《方世玉》的劇本。他後來回憶,「《東成西就》是最恨的一部電影」,為了老友,毅然「填坑」。他之所以「最恨」《東成西就》,就是因為他很痛苦,而「痛苦」也正說明了他不是敷衍了事,隨便拍拍。從編劇本到執導,在那麼短的時間,完成創作,劉鎮偉是下了功夫的。
二、表演顛覆群「發癲」
《東成西就》的表演不僅僅是顛覆,而是嗨到「癲」。這樣的「豁出去」的表演,讓見慣大場面梁朝偉、張學友、林青霞、張國榮等在片場都笑到肚子疼,完成無法直視演對手戲的演員,更何況看電影的觀眾,又怎能不被逗的捧腹大笑?
當憂鬱小生梁朝偉化身歐陽鋒,張著「香腸嘴」,瞪大無辜雙眼,追著張學友演的洪七公問「我性不性感」時,癲不癲?
當張國榮飾演的黃藥師與梁家輝飾演的南帝一燈法師手拉手,一邊唱著「(好哥哥、好姐姐)永久心相應,做對相思燕」,一邊一臉陶醉,跳起交誼舞時,癲不癲?
當劉嘉玲顛覆形象,反串出演重義氣又有點「好色」的周伯通,一本正經地「調戲」小師侄,對他說「來,給師叔看看你的胸肌」時,癲不癲?
一群最優秀的演員,完全解放了天性,放下了身段,拋棄了形象,貢獻出顛覆性甚至有些「癲癲」的表演時,誰又能抵抗住,不被逗笑呢?
三、老戲新說夠新鮮
《東成西就》表面是打著「講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少年時的故事」的外殼,實際內容卻與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大相逕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每一條故事線都是全新的,每一個人物性格都是「奇怪的」,觀眾完全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會迎來怎樣的「驚喜」或是「驚嚇」。
梁朝偉的「西毒」是壞賤壞賤的;張學友等「北丐」是憨厚搞笑的;梁家輝的女裝「南帝」是辣眼睛,每一個角色,甚至每一句臺詞都讓人忍俊不禁。
劉鎮偉那時真是鬼才,《射鵰英雄傳》的故事和人物如此家喻戶曉,他還能跳脫出來,「膽大妄為」、天馬行空地創造出一群「無釐頭」的金庸群俠,舊瓶裝新酒,居然滋味還不錯,讓人慾罷不能。
如今,距《東成西就》拍攝已經過去了28年了,人生能有幾個28年?當年的演員,或早早息影, 或逐漸淡出,或已永遠離開,仍在拍戲的已經所剩無幾,但他們的塑造的角色形象與精湛演技會永久留存。
《東成西就》無疑是成功的,除了票房大勝外,它與《東邪西毒》一同入選了必看的100部香港電影。當然,從藝術性而言,《東成西就》難以與獲獎無數的《東邪西毒》比肩,但《東成西就》卡司頂級、表演顛覆、構思新奇,完全夠的上是一部記錄了香港電影最絕代風華一代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