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排列順序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離太陽最近的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水星表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外觀看起來與月球相似,顯示它的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無四季變化。它也是唯一與太陽軌道共振的行星。相對於恆星,它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它在軌道上繞行太陽兩圈的時間幾乎完全相等。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軌道上的公轉運動,是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因此,對一位在水星上的觀測者來說,一天相當於兩年。 因為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的內側,所以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在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後出現。同時,也像金星和月球一樣,在它繞著軌道相對於地球,會呈現一系列完整的相位。雖然從地球上觀察,水星會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陽,因此比金星還難看見。
離太陽第二近的金星。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其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462 °C,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巖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水最有可能因為缺乏行星磁場而受到光致蛻變分解成氫和氧,而自由氫一直被太陽風掃進星際空間。金星表面是乾燥的荒漠景觀,點綴著定期被火山刷新的巖石。
地球離太陽第三近。
地球是宇宙中人類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6.6億人口。地球質量約為5.97×1024千克,半徑約6,371千米,地球的密度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地球同時進行自轉和公轉運動,分別產生了晝夜及四季的變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轉一周,一太陽年公轉一周。自轉軌道面稱為赤道面,公轉軌道面稱為黃道面,兩者之間的夾角稱為黃赤交角。地球僅擁有一顆自然衛星,即月球。地球表面有71%的面積被水覆蓋,稱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餘是陸地板塊組成的大洲和島嶼,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極的冰蓋及北極存有冰。主體包括巖石圈、地幔、熔融態金屬的外地核以及固態金屬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場。外部被氣體包圍,稱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火星離太陽第四近。
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布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木星離太陽第五近。
木星是顆巨行星,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太陽系的行星中,木星和土星是氣體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星)。 從地球看木星,它的視星等可以達到 -2.94等,已經可以照出陰影,並使它成為繼月球和金星之後,是夜空平均第三亮的天體。 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氫,但只佔十分之一分子數量的氦,卻佔了總質量的四分之一;它可能有巖石的核心和重元素,但是像其他的巨行星一樣,木星沒有可以明確界定的固體表面。由於快速地自轉,木星的外觀呈現扁球體。外面的大氣層依緯度成不同的區與帶,在彼此的交界處有湍流和風暴作用著。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大紅斑,已知是在17世紀第一次被望遠鏡見到,持續至今未曾停歇過的巨大風暴。環繞著木星的還有微弱的行星環和強大的磁層,包括4顆1610年發現的伽利略衛星,木星至少有79顆衛星。佳利美德是其中最大的一顆,其直徑大於行星中的水星。
土星離太陽第六近。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巖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觀上通常情況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時會有長時間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裡/時,風速明顯比木星快。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巖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衛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衛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天王星離太陽第七近。
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包含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結成的「冰」,與可以探測到的碳氫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224℃。其外部的大氣層具有複雜的雲層結構,水在最低的雲層內,而甲烷組成最高處的雲層。相比較而言,天王星的內部則是由冰和巖石所構成。如同其他的巨行星,天王星也有環系統、磁層和許多衛星。天王星的環系統在行星中非常獨特,因為它的自轉軸斜向一邊,幾乎就躺在公轉太陽的軌道平面上,因而南極和北極也躺在其他行星的赤道位置上。從地球看,天王星的環像是環繞著標靶的圓環,它的衛星則像環繞著鐘的指針。在1986年,來自太空探測器旅行者2號的影像資料顯示天王星實際上是一顆平平無奇的行星,在其可見光的影像中沒有出現像在其他巨行星所擁有的雲彩或風暴。然而,近年內,隨著天王星接近晝夜平分點,地球上的觀測者發現天王星有季節變化的跡象和漸增的天氣活動。天王星上的風速可以達到每秒250米。
排在最後的就是老八海王星啦。
作為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分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千米。1989年旅行者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他們,便是我們太陽系的八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