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拼多年的吳傑如今在家鄉江蘇省淮安市有了溫馨的小家。2016年,淮安市開通有軌電車,吳傑作為專業技術人才被引進回鄉。在團淮安市委精心組織的青年人才聯誼活動中,吳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並組成幸福家庭。
這更加堅定了吳傑在家鄉長遠發展的決心。許多像吳傑夫妻一樣的在淮青年,都通過青年人才聯誼活動解決了終身大事。團淮安市委也成了青年口中靠譜兒的「紅娘」。
2018年以來,團淮安市委累計舉辦各類青年交友聯誼活動近160場,參與青年達兩萬人,最終走入婚姻殿堂的達500對。
「努力讓每一位青年人才安居淮安。」團淮安市委書記何喆說,淮安團組織還將進一步推動活動實現精準化、貼心化、常態化,為淮安打造「近悅遠來」的青年人才環境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撐。
快樂聯誼活躍青年「朋友圈」
來到淮安七八年的盛科陷入被親友催婚的境地。由於交友圈子窄、性格內向靦腆等原因,27歲的盛科對於談對象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身邊的朋友紛紛為他支招,勸他去團淮安市委舉辦的青年人才聯誼會「碰碰運氣」。盛科本身對傳統相親非常反感。在朋友的極力勸說下,他才勉強答應試一試。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聯誼活動與傳統的相親全然不同。在相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盛科與80多名青年男女在淮安市白馬湖觀光、划船、燒烤……輕鬆的氛圍讓盛科緊張的心情放鬆下來。通過唱歌、舞蹈等才藝展示,盛科有了「心動女生」。
在小遊戲「彩虹跑」環節,盛科恰巧與「女神」分在一組。在交流中,盛科驚訝地發現「女神」也跟自己一樣喜歡文學,兩人找到很多共同點。
愉快的氛圍讓盛科不再靦腆。他鼓起勇氣,與「女神」互留了微信。活動結束後,團淮安市委還定期對參加聯誼會的青年進行電話回訪。在工作人員的鼓勵下,盛科大膽表白,兩人牽手成功。2019年,他們步入了婚姻殿堂。
民俗體驗、景點遊園、展館參觀、愛情講座等活動競相登場。2018年以來,團淮安市委著力打造「緣聚青春」工作品牌,以青年喜歡的形式開展活動,有意識地融入戶外拓展、才藝展示等青年元素。通過各級團組織聯動,團淮安市委堅持每半月舉辦一期青年交友聯誼活動,使該活動常態化。
大數據為青年精準搭橋
讓23歲的吳敏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參加聯誼活動,她就抓住了自己的緣分。今年,吳敏通過淮安市名校優生人才引進計劃,順利成為一名教師。進入教職崗位後,她偶然看到單位轉發的青年人才聯誼活動的信息。
隨後,她便報了名。在活動中,吳敏不僅遇到了意中人,也因此結交了許多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其實,看似輕鬆的聯誼活動傾注了團淮安市委工作人員的心血與努力。小小的一本「愛情密碼本」,讓吳敏找到了心儀的那個他。
「愛情密碼本」是團淮安市委工作人員精心策劃、設計的交友神器。在該密碼本中,每一位參與活動的青年都有一個獨特的編號。對應編號,青年可以了解對方的經歷、愛好等基本信息。
在這本密碼本中,吳敏就找到了同樣通過名校優生人才引進計劃來淮安工作的泰州小夥兒。經過交談,吳敏發現兩人特別投契。由於相同的經歷,兩顆年輕的心在異鄉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2018年初,團淮安市委建立「淮安市青年人才大資料庫」,堅持每月摸排各縣區各系統單身男女青年基本情況,及時動態更新梳理,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提供基礎信息數據。通過大數據,團淮安市委就可以精準地為青年搭橋。
今年6月,淮安市青年聯誼活動報名信息一經發布,就收穫了數萬瀏覽量,近400人報名。經過信息確認與匹配,來自全市醫院、機關、國企、學校、銀行等系統的128位青年參與該活動。
在結果導向的原則下,相關工作人員會藉助大數據分析,進行人員篩選和細緻分組。團淮安市委堅持小眾化組織,每期活動人數控制在100人左右;根據參與青年的興趣愛好、職業特點等基本情況,通過「專場+綜合」的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滿足每位青年的個性化需求。
讓每個幸福家庭紮根淮安
淮安市副市長證婚,市民政局局長頒髮結婚證,市人才辦主任、團淮安市委書記頒發「愛情信物」……9月20日第一屆「淮安市人才日」當晚,團淮安市委牽頭為10對優秀青年人才新人舉辦了一場特殊的集體婚禮。
參與活動的新人均由青年人才聯誼活動相識、相愛。「我們非常高興見證他們最終走到一起。」團淮安市委青發部部長王猛說。
如今,該活動已經形成一個可複製、良性運轉的平臺模式。在組織活動中,相關工作人員突破傳統聯誼模式,更加突出對淮安本地特色文化的體驗推介,帶領廣大青年了解淮安歷史、品鑑淮安美食、感受淮安發展。
目前,已有多家淮安特色文旅景點主動前來對接合作,團淮安市委還聯合淮安市婚慶協會、今世緣酒業等,給予青年新人最優惠最貼心的幫辦服務。通過強化團的內外聯動,團淮安市委即將建立起從牽線搭橋到婚禮、蜜月旅行的青年人才婚慶一條龍服務機制。
經過兩年多「試水」,團淮安市委為服務廣大青年人才「安家淮安」摸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青字號」服務之路。面臨越來越廣的社會需求,該平臺也在積極轉型,擴大服務範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團淮安市委正嘗試將聯誼活動向「線上+線下」模式轉變,並開發與青年人才大資料庫對接的緣聚青春「掌緣」系統。該系統支持廣大青年線上報名、發起活動、相互聯絡、現場打卡。青年可隨時關注活動信息,及時報名參與互動。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