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薺麥青青
主編 / 小九
十點視頻原創
20年前,周杰倫在他的《完美主義》 中唱道:「你的完美主義太徹底,讓我連恨都難以下筆。」
愛應該是令彼此身心愉悅的體驗,但在完美主義者的掌控下,它更像一個讓人窒息的遊戲。
前幾天,蕭亞軒的男友黃皓因壓力大咳血上了熱搜。還有人紛紛猜測這回他們要分手了。
今年25歲的黃皓壓力何來?其中之一就是源於「媽媽型女友」蕭亞軒全方位的調教。
蕭亞軒坦言自己對黃皓要求過高,不僅送他上表演課、舞蹈,還每天叮嚀他練鋼琴,安排好黃皓的時間表。有時深夜兩點,黃皓還在進行體能訓練。
她自嘲自己像媽媽,並表示自己要學會放鬆心情,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於是有人調侃蕭亞軒:作為「媽系女友」,這是在進行「養兒式」戀愛。
探究這種「養兒式」戀愛背後的肇始原因,其實並不複雜,我看到的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的焦慮與控制欲。
回溯蕭亞軒的前半生,我們就會發現她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
作為當年風靡一時的流行偶像歌手,她榮耀至極,獲獎無數。全球華語唱片最高銷量藝人獎、世界音樂獎全球年度銷售最佳華語歌手獎等大獎。
《最熟悉的陌生人》《愛的主打歌》《瀟灑小姐》等代表作更是唱到街聞巷知。
而這種巨大成功的背後,是她對完美主義的極致追求。
童年的蕭亞軒是別人家的孩子:鋼琴、風琴、美術、運動.各項皆擅,十八般武藝在身。
因為母親是一個女強人,所以也將女性獨立、自信的思想灌輸到女兒身上。
懂事後的蕭亞軒如母所願,做什麼事情都盡力做到完美。
17歲時,她獨自一人去溫哥華學習設計。
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加拿大新時代電視主辦的《新秀歌唱大賽》海選活動。
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決賽上獲得了姚謙的賞識,他看到了蕭亞軒身上具備一個優秀藝人的潛力,也堅信蕭亞軒的星途將會光芒萬丈。
在姚謙的助力下,蕭亞軒成功出道,並且在第二年就發行了個人同名專輯《蕭亞軒》。
這張專輯一經發行,在臺灣地區的銷量就突破了50萬張,成為1999年臺灣唱片銷量冠軍。
出道即巔峰,蕭亞軒一夜成名。剛剛20歲的她,就已在EMI全球年度大會上,取代日本著名歌星宇多田光,成為「銷售冠軍新秀」。
22歲那年,蕭亞軒便登上了香港紅磡體育館的舞臺,成為臺灣地區繼張惠妹之後第二個在紅磡體育館開演唱會的女歌手。
可蕭亞軒不想做一閃而過的流星,她要成為最閃亮的那顆星。
為了成為最頂級的唱跳俱佳的歌手,她幾乎一天二十小時把自己關在訓練室練舞。
不僅如此,為了讓自己的舞蹈更加有力量感,她經常負重十幾公斤練舞。
先天的優勢,加上後天的勤奮,她成功地打造了自己臻於完美的人生:
那時的她幾乎每年都出一張專輯,每張專輯都大賣,各類獎項也都紛紛收歸帳下。
2005年,氣勢如虹的蕭亞軒順理成章地登上了臺灣小天后的寶座,成了臺灣的新生代偶像。
出道僅6年,她就攀上了很多藝人半生都無法抵達的頂峰。
當她踏上流行音樂這趟「列車」時,因為行業的狂飆猛進和自身的超高追求,讓她無法停下腳步。
2006年,她遠赴美國洛杉磯學習舞蹈,每天至少練習10個小時。
在這樣高強度的練習下,她的舞藝日益精進,待到閃耀於舞臺上時,更是熱力四射,不斷掀起臺下山呼海嘯的喝彩與掌聲。
可是常年高強度的練習,再加之用力過猛,一次次造成蕭亞軒的舊傷未愈,新傷又添。
在拍《代言人》時,蕭亞軒因熱舞造成左腳踝韌帶斷裂,當場摔倒在地。為了不讓歌迷失望,她打上石膏,第二天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出席了籤唱會。
有一年為了準備演唱會,當時重感冒的蕭亞軒連說話都費力,卻抱病練舞到深夜才在經紀人的陪同下就醫。
2011年2月14日,蕭亞軒受邀請參加了第53屆葛萊美獎頒獎典禮,走上了她夢寐以求的星光大道,成為首位站上格萊美紅毯的臺灣歌手。
彼時,蕭亞軒已33歲。漸漸地,她的黃金時代在後起之秀的強勢來襲中緩緩落下了帷幕。
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她早已不再是那個攪動漫天風雲的歌者,但她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始於對「卓越的追求」,心理學界一直把塑造完美人格作為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
完美主義具有四大核心特徵:
①自我強加的高標準;
②自我評價過於依賴成功和成就;
③較高的自我批評;
④恐懼失敗。
追求卓越不是壞事,秉持完美主義的人也往往更容易成功,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在對完美主義的極度迷戀甚至瘋狂的追求下,對身心的影響甚至重創也顯而易見。
今年4月份,蕭亞軒曬出了自己八年前頭部意外受傷的照片。耳後是一道大約五公分的蜈蚣形狀的裂痕,那是在她在美國加州拍攝MV時的一場意外。可是為了保持美麗,她拒絕剪掉頭髮來縫合,而是選擇用六根鋼釘固定傷口。以前她就說過:「就算下樓倒垃圾,也要保持精美的妝容。」
事業上的她追求完美,日常生活中她也極度自律:晨起瑜伽,然後是45分鐘的晨跑,之後還要拉筋放鬆。
多年高度自律的生活,使得今天的她仍可以精緻火辣,大秀性感。
自律,無疑是將完美主義作為巨大的驅動力。一旦有點瑕疵,都會造成焦慮與失控的感覺。
為了避免這種失控,她需要凡事都一手盡在掌握的感覺。直至健康頻頻亮起紅燈,直至很多時候,結果與她的預期背道而馳。
其實追溯她的情史,也能看出她在愛情上對完美主義的追求。
出道21年,蕭亞軒的前男友已高達16位,這位曾經的流行音樂天后在感情上幾乎沒有過「空窗期」。
蕭亞軒的歷任男友大多都是有顏值有身材,從富二代到當紅小生,從運動員到名模,都是她精彩紛呈的情史的過客。蕭亞軒也因此被稱作「鮮肉收割機」。
王陽明、柯震東、周湯豪這些當年既當紅又帥得一塌糊塗的花美男,為她絢爛繽紛的桃花點染上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任男友黃皓,比蕭亞軒小16歲,曾擔任過微電影的男主角。
2019年8月24日 ,蕭亞軒在微博曬出與男友黃皓的合照,公布了戀情,配文:「愛就是需要我們在一起。」
蕭亞軒與黃皓在一起後,啟動了「養兒式」的戀愛模式。
蕭亞軒走出的天后之路,在她看來,可以複製粘貼在黃皓身上。當初她如何乘風破浪,如今他也可以劈波斬浪。
黃皓吐血事件發酵後,面對網友的質疑,蕭亞軒正面回應:「希望黃皓可以越飛越高。」
在愛情中,我們都希望彼此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然而在過高的期待裡,無論是寄望的那一方,還是被寄望的那一方,一定都會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一個有完美主義情結的人,自然會將這種焦慮延展到她親近的人身上。
她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掌控,也對別人的人生進行掌控。
或許她的初衷只是幫助黃皓達成所願,然而欲速則不達,用力過猛也會遭到反噬。
章子怡曾在《我是演員》的舞臺上反覆強調,演員是互相成就的。
這份互相成就的前提,就是接納了對方不夠完美的一面。
而在一段良性的關係裡,既該有欣賞他發光的一面,也該允許並包容他作為獨立個體瑕瑜互見的一面。
因為完美的定義,從來都不是毫無缺陷,恰恰是因為不足與缺失,才撐起了一個完整的人格。
無論是以愛情之名,還是以親情之名,對別人的人生去進行全面的操控都是「越界」的行為。
幾年前,北大高材生王猛發萬字長文控訴自己的父母。
王猛原是一名四川地級市的理科狀元,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這個一路光環加持的學霸為何與父母形同仇敵?
原來,王猛的母親一直按自己的意願對兒子的人生進行大包大攬,全盤操控。
譬如她醉心於把小男孩的王猛打扮成小女孩;王猛在學校裡反覆受到欺凌,母親讓他「去給老師講,而且要哭著講。」
從小到大,王猛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選擇的。
王猛考上北大後,以為終於可以「逃離」母親無處不在的控制,結果「在離家前,父母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後多多照顧」。
果然,大姨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偷偷聯繫他同學了解他的情況。
這樣可怕的操控讓王猛不勝困擾,導致他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與父母的關係勢同水火。
王猛控訴父母沒有完全接納自己,只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安排孩子的人生。
這樣包辦式的親子關係,對王猛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以致後來,他獨自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時,也不知道如何和這個社會有效溝通。
《無聲告白》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一個人都要靠自己長大和強大,以愛之名強行插手他人的人生,便無異於剝奪了他人自主選擇,和為自己負責的權利。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沒有人喜歡被控制。
我們想要改變對方時,無論出發點多好,道理多么正確,其實都傳遞出了一種氣息:我不喜歡你現在的樣子,你應該變成另外一種樣子。
而當我們放下所有的控制和評價,並願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這樣才是真正的陪伴。
反之,操控者的線越拉越緊,被操控者的反抗也許就越強烈。
到那時,無論勝負,誰都不是贏家。
從來沒有誰可以被複製,也沒有誰的人生可以被包辦。
終究,我們愛的應該是一個活生生的,有他自己意志的獨具個性的人,而不是另一個被我們複製出來的自己。
完美與操控是一對孿生兄弟。追求完美沒錯,對自己與他人負責沒錯,但越俎代庖,則為「犯邊之舉」。
海藍博士說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自己完整的一部分。」
同理可證,接納別人的不完美,也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課題。
無論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還是朋友關係,尊重自己,尊重每一個生命主體的感受,接受他們的美好與缺陷,接受他們的得與失,就像接受我們這個世界和人性在陽光之外還會有陰霾。
畢竟,「參差多態才是幸福的本源。」
親愛的,不用活得太用力,也許人生才更有趣。
作者:薺麥青青,與你一起書世間萬相,品人生百態,最終,找到一條自我修行之路。本文由十點視頻原創首發。十點視頻,600萬人的文藝生活平臺,陪你看見更溫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