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開陳詞濫調的「失敗之書」
與成名後光鮮靚麗的明星形象不同的是,安德森出生於一個與搖滾樂毫無瓜葛的底層世界。幼年時期在位於倫敦邊緣的郊區長大,與父母和姐姐一起瑟縮在狹窄的廉租房裡,經歷著英國式的貧困帶來的困窘;成年後,離家遠行的孤獨與不合群的性格,則讓原本苦悶的青春期顯得更加漫長。這些潛藏在成功之後的失敗與苦澀,多年之後以文字的形式從安德森的筆端流出,成了《漆黑清晨》這部迷人自傳的主題。
為了避免一般搖滾樂手的自傳裡關於「成功」的陳詞濫調,安德森將本書的主題限定在「失敗」上,將回憶錄的重點放在「山羊皮」獲得成功前的歲月,而在樂隊熬出頭的前夕選擇擱筆停止。
在書中他不僅記述了自己成長過程中相依為命的家人和朋友,更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其中的音樂、藝術以及社會情景。將個人成長的往昔歲月與社會背景相結合,以其飽含深情的詩意給70年代以降的英國社會,添加了一個動人的註腳。
《只是孩子》以後最好的音樂回憶錄
和帕蒂·史密斯一樣,安德森也以飽讀詩書著稱,在《漆黑清晨》中他同樣記述了自己從幼年開始耳濡目染的文學教養,幼年時與姐姐一起共讀託爾金和薩克利夫·,成年後從奧威爾和赫胥黎的作品獲取創作靈感等。
《漆黑清晨》出版以後獲得多方好評,獲得《觀察家報》《衛報》《倫敦標準晚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GQ》列為年度書籍,因其對「平凡中的美」的描繪,被譽藝術家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的《只是孩子》之後最好的音樂回憶錄。
購買《漆黑清晨》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