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是我們國家的著名數學家,在數學領域,他取得了令人為之折服的耀眼成果。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華羅庚一生摯愛我們的祖國,雖然在1936年,他曾經前往劍橋大學學習,但是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華羅庚並沒有選擇留在國外過安穩的日子,而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來。
抗戰時期,華羅庚一直在西南聯大從事教學工作,一直到1945年結束。
在這段時間裡,華羅庚並不是一門心思投身於數學的海洋。他與很多著名的數學家不同,華羅庚將自己的知識應用到了抗日戰爭上,憑藉著對數字超強的敏銳性和過硬的專業水平,他僅用一晚就破解了日軍的密碼,為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是在1943年,當時華羅庚正在廬山修養。俞大維是工兵署署長,他那段時間被日軍電報的密碼給難住了。雖然我們常常能夠截獲日軍電報信號,但是卻不能破譯密碼,因此截獲的信息也就是一紙空文。相反,如果能夠知道日軍在電報中說了些什麼,那我們就能做到知己知彼,就能夠掌握主動局面,對敵人進行針對性的攻擊。
可是,那段時間截獲的日軍電報,密碼卻怎麼也破譯不了,這就給抗戰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了,俞大維甚為憂心。這一次,他找到了華羅庚,華羅庚是全國著名的數學家,他或許能夠為抗戰事業做出自己專業的貢獻。
當俞大維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華羅庚之後,華羅庚立即表示同意。俞大維本就是有備而來,只見他從公事包中拿出了之前的破譯結果,準備給華羅庚作為借鑑。不想華羅庚揮揮手,沒有接過這些材料,而是直接找他要了最近截獲的電文。俞大維見華羅庚誠心想要試一試,趕緊安排人那晚負責照顧華羅庚的生活,並確保他的安全。
華羅庚結果電文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全都是數字。其實早前的電報使用的密碼是非常單一的,無非是將一個漢字轉錄為四個,比較簡單。所以只需要經過短暫的培訓,大多數人都可以掌握電文的內容。不過後來,這些電報可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電報被輸入二次加工的暗碼,也就是密文,因此即便是截獲了,也很難知道其中到底是什麼內容。
對於數字,華羅庚是再親近不過的了。如果能夠從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數字中找出暗藏的規律來,那麼電文的內容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規律難找不說,可能還不止一個,所以這項工作才會如此複雜,難以進行。
華羅庚帶著電文回到了住處,他關上門,開始抽菸提神。一整晚他都在不斷地演算、測試,負責他安全的那名工作人員不敢發出絲毫聲響,生怕影響華羅庚工作,他甚至連廁所都不敢去,就怕打斷了他的思路。一整晚,華羅庚一步都沒有離開辦公桌,也幾乎沒有抬起過頭。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華羅庚才站了起來,進入洗手間洗漱。
等他洗漱完畢,他將一疊稿紙遞給了工作人員,告訴他任務已經完成,請他將稿紙交給俞大維。而自己呢,則是太累了,需要立即休息。俞大維原先是在哈佛大學學習過哲學與數學,所以拿到稿紙之後,他很快就明白了華羅庚的計算方式。通過華羅庚的計算,所有的電文都被翻譯了過來。
原來,日軍是準備在昆明發動一次轟炸計劃,華羅庚的破譯密碼使得組織提前做好了防空工作,減少了大量的損失。華羅庚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用自己的專業,為保衛國家、保衛人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