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於裡
韓國忠武路的中堅力量李政宰時隔10年,通過新劇《輔佐官:改變世界的人們》(下文簡稱《輔佐官》)重回電視螢屏。該劇在JTBC播出後,評價頗高,收視率不俗。在韓網該劇的評論底下,許多觀眾把《輔佐官》和tvN的《阿斯達年代記》做比較。都是重磅製作,都有韓國頂流加持,也分別採取了季播模式,但《阿斯達年代記》對標《權力的遊戲》遭到群嘲,而《輔佐官》的劇情倒是實打實上演了一出韓國政治圈的「權力的遊戲」——堪稱韓國本土的《紙牌屋》。
《輔佐官:改變世界的人們》海報
韓網上的首播評論,來自@機智的追劇生活
《輔佐官》是傳統的政治鬥爭題材,劇中充斥的政治術語讓國內不少觀眾覺得「晦澀」,因此欣賞該劇之前,可能得多少了解一點韓國的政治體制,以及劇集聚焦的輔佐官到底是怎樣一群人。
韓國的政治體制是所謂的「三權分立」。行政權屬於總統為首的政府,立法權屬於一院制的國會,司法權屬於由法官組成的法院。國會裡有議員300餘名,任期4年。其中全民選舉的議員佔三分之二,即有224名議員是通過全民選舉產生的,75名議員是按比例分配的(按得票比例分配給在直接選舉中符合一定條件的政黨)。
為協助議員立法工作,每名國會議員配有輔佐官2名、秘書官1名、秘書3名等6名助手,其工資由國會事務處負責。也就是說,輔佐官是輔佐國會議員的人。劇中提到,目前韓國300餘名議員共有輔佐官2700多名,這也就意味著很大一部分輔佐官是沒有編制的「合同工」。
輔佐官的工作是做些什麼?可以簡單地把輔佐官理解為:議員的智囊+公關+隨從。大到輔佐議員競選、政策制定、公關宣傳、資金募集、應付爾虞我詐的權鬥、處理各種見不得人的糾紛,小到議員的飲食起居,可能都離不開輔佐官。
特輯裡採訪真實的輔佐官,他們說「輔佐官必須得是萬能的」
劇中一開頭主人公接受雜誌採訪說:帶著光環的輔佐官,似乎無限接近權力中心的背後,也是一樣的職場生活。不過現實是,輔佐官的職場生活可能比一般人還苦,「996」都是一種奢侈。《輔佐官》正片播出前播出的一個特輯採訪了不少真實的輔佐官,他們現身說法是:下班時間從來不固定;雖然國會通過了許多利於勞工的休假政策,但他們恰恰是享受不到休息福利的人……
輔佐官常常得加班加點、有時甚至忙到沒時間回家,他們無法享受到他們提出的勞工權益保障。截圖來自特輯
韓國政治題材的影視劇不少,《輔佐官》則找到一個不錯的切入點:從輔佐官的生存狀態,觀察韓國高層政治的權力博弈。
張泰俊(李政宰 飾)是資深老議員宋熙燮(金甲秀 飾)的首席輔佐官,曾經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警隊,也曾當過警察,後來為了擁有更大的權力選擇成為宋熙燮的輔佐官。張泰俊政治嗅覺敏銳、冷靜、果斷、有著傑出的判斷力,他一次又一次地幫助宋熙燮實現權力欲望,也一次又一次地幫宋熙燮化解危機。
張泰俊的秘密女友姜善英(申敏兒 飾),是國會裡比例選區的初選議員,也是所屬黨派的發言人。在以男人為主的殘酷世界裡,她靠自己智慧和手段頑強生存。兩人勢均力敵,既是分屬不同陣營的「敵人」,又是情人,偶爾是戰友。之後倆人是否會為了權力分道揚鑣?這是一大懸念。
張泰俊和姜善英是地下情侶
第四集中,宋熙燮讓張泰俊「處理掉」姜善英
《輔佐官》雖然豆瓣評分9分,但有聲音認為,《輔佐官》「套路又無聊」「一點嗨點都沒有」「導演功力很缺乏,編劇也編不出什麼複雜情節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該劇的整體節奏穩健,沒有那種戲劇性極強的衝突,或者為了反轉的反轉,但它綿裡藏針,既通過強烈的寫實性還原了輔佐官真實的狀態,同時又準確傳達出了權力鬥爭的氛圍。
該劇製作上頗有電影質感
高級的權鬥,不是像罵街那樣通過言語上的相互攻擊和侮辱來爭得士氣、佔據上風;高級的權鬥,是哪怕背地裡波瀾洶湧,表面上依舊得雲淡風輕,因為權鬥的目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求同存異,而不是逞一時之快。像一開始宋熙燮的一大對手是趙甲泳,倆人各種明爭暗鬥,勢力此起彼伏,但每一次彼此相見都是笑臉相迎。這是政治家的體面,是龐大勢力對抗龐大勢力時的必要節制。
背地裡撕得再狠,面上都得客客氣氣
檯面上的議員們要體面要風光,苦活累活髒活自然就全交給輔佐官做了。每一個輔佐官都應該讀透《孫子兵法》,具體情況就得有具體謀略。就目前《輔佐官》播出剛過半程,張泰俊就幫宋熙燮處理了好幾個棘手風波、處理掉了好幾個潛在對手,使出的策略各不相同,或利用輿論(以issue蓋過issue),或虛晃一槍矇騙對手,或以暴制暴鉗制財閥,或苦肉計……每一次都有驚無險、化險為夷,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就一帆風順——因為權力鬥爭盤根錯節,博弈是永恆的,得隨時準備接招,隨時謹防對手的反撲。
《輔佐官》不僅拍出了權鬥的複雜和微妙,令人嘆服的是,它還拍出了政治的冷酷和「灰色」。張泰俊一次又一次幫助宋熙燮渡過難關,那麼議員是否也把輔佐官當做心腹、朋友或同仁?並沒有。於議員而言,輔佐官只是「工具」,得力即用,不得力即棄。劇中一個小細節是,當張泰俊被檢察官調查時,宋熙燮剛好在車內剪指甲,他以為張泰俊無法脫身了,便扔掉指甲刀;當他得知張泰俊被調查是苦肉計,宋熙燮又拾起指甲刀,說還可以用。
上圖為宋熙燮打算犧牲張泰俊,下圖為張泰俊擺平風波後,重新贏得宋熙燮信任。在議員眼裡,輔佐官與一個指甲刀無異
另外一個小細節是,當宋熙燮發現張泰俊對他留有一手時,他立即拋棄張泰俊,把他下放到地區。好在張泰俊將危機轉化為契機,又為自己贏得一線生機。
議員對於輔佐官呼之即去,發現離不開輔佐官,迅速變臉,「熱情」地召之即來
因此,輔佐官是一件非常「危險」的職業,尤其是你有所求的時候。宋熙燮的目標是青瓦臺,張泰俊則希望藉助宋熙燮進入議會。張泰俊必須小心翼翼、步步為營,要儘量贏,不可大輸。因為輔佐官依賴於議員存在,輔佐官的一切政治能量也都來自於議員,被議員捨棄,他也失去了價值,功虧一簣。政治的冷酷可見一斑。
與張泰俊的冷峻帥氣不同,議員宋熙燮呈現出的形象更近乎腦滿腸肥的「無賴」:陰狠;奸詐;檯面上一套,背地裡一套;總在團隊面前脫鞋摳腳;團隊為幫他擺平風險加班熬夜不眠不息,他悠哉樂哉地吃喝玩樂……在眾人眼裡,輔佐官張泰俊的能力遠在於宋熙燮之上,就像姜善英議員說的「如果沒有張泰俊,宋熙燮恐怕連提名到候補的機會都沒有」,那為什麼偏偏看似無能的人拿到議員席位?或者說,為什麼看似無能的人偏偏是你的頂頭上司?
這就是韓國政治灰色的地方。一方面,議員的選舉從來就不是能者居上那麼簡單。眾所周知,韓國財閥對韓國政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想贏得選舉,先找到財閥支持再說(雖然也有少數例外)。就像同為輔佐官的好友勸告張泰俊:沒有背景,沒有後臺,沒有資金支持,怎麼可能?
張泰俊的好友勸告他不要競選議員,好友就是慘痛教訓,為了競選背了一堆貸款還落選了
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任何能夠站在國會裡的議員,絕非等閒之輩。早前韓國有一個調查,300餘名議員裡,畢業於首爾大學的近80名,高麗大學、延世大學、成均館大學的近70名,也就是說近一半畢業於韓國排名前四的名校。因此有人說韓國是「學閥社會」,政治精英常常有這兩個支撐:學霸+財閥。雖然劇情以漫畫化的方式塑造了宋熙燮醜陋的一面,但在某些關鍵時刻,我們又看到他的犀利、洞察力、果決、強大的人脈……年輕時候的他或許也是一個張泰俊,只是在政治圈裡泡浮腫了,看上去很蠢,實際上浸染得深藏不露,也無恥得無所顧忌。
那些看上去腦滿腸肥的議員,並非慣常想像中的那樣無能,他們一定有什麼「特別」之處
而這也是《輔佐官》留給我們的最大懸念和思考:渴求擁有更大權力改變世界的張泰俊,會否成為另一個宋熙燮?想要改變世界的輔佐官,是否最後也被世界改變?
張泰俊渴望權力,本是想改變世界,最後會被權力改變嗎?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