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在《左傳·隱公四年》中寫道: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衛國公子州為做上國君,曾殺了自己的親哥哥衛桓公,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人們諸多的不滿,此後公子州為了轉移矛盾,就藉口去攻打鄭州。在這場戰爭中,公子州使用了各種計謀,最終卻只能將災難帶給人民,導致下層的人民和他的親人都背叛了他,這便是成語眾叛親離的由來。
時至今日,也有很多人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當年,著名畫家許麟廬曾經留下21億遺產,然而他的妻子卻遭到眾叛親離。為了爭奪遺產,子女將親媽告上了法庭,這件事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許麟廬是齊白石的弟子,他從小就精通於繪畫,然而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許麟廬並沒有成為畫家。在1934年,畢業之後許麟廬曾經當過銀行職員、麵粉經理,然而都沒有一份理想的職業,這讓他的人生陷入了困頓的狀態中。就在這時,他體驗到一段坎坷的經歷,這也就為他以後的藝術發展埋下了伏筆。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藝術家最大的寶庫,在這段時間,許麟廬積累了很多生活經驗,於是在1945年,許麟廬被推舉到齊白石的門下,並且和許麟廬先生學習10多年的畫作,充分領悟到齊白石畫作的真諦。許麟廬還曾在齊白石的教導下,自成一派有所創新。
許麟廬的畫作大多鏗鏘有力,酣暢淋漓,無論大小畫作看起來非常的隨意,但又不失章法。在畫作中,處處彰顯出精妙之筆,令人讚嘆不已。一代畫家許麟廬的畫作堪稱經典。然而,在2011年,95歲高齡的許麟廬卻不幸離世,但最令公眾關注的,當屬他身後的遺產之爭。
當年,許麟廬的妻子王齡文90多歲高齡,卻突然收到兒子寄來的律師函。原來,兒子要求重新分配父親的遺產。據悉,當年許麟廬留下了21億人民幣的遺產,其中還有徐悲鴻、齊白石等人的畫作,而這些畫作也會隨著時間而不斷地增值。此時,許麟廬的子孫們都在意這筆遺產,哪怕只留下一點點,也是一筆不少的數目。
然而,許麟廬的遺書中卻顯示這些遺產全歸妻子所有,這便讓這些子孫們質疑遺書的真實性,隨即雙方起了爭執。看到這些情境之後,公眾紛紛表示,明白了許麟廬先生為何將遺產留給妻子。此外,這些爭奪遺產的子女們也相互搶奪,都希望自己多分些財產。
據悉,當時許麟廬的每個兒子都在北京得到一套房子,而為了彌補患病的大女兒許美,許麟廬還送給她一幅齊白石畫作。怎奈,許美去世後,這幅畫作又被許家人給奪回。此外,許美的三個孩子,也因為舅舅們阻攔,也沒能見到姥爺。究其原因,是許家人擔心有更多人前來分遺產。
見到子女們為了遺產,甚至要大打出手,王齡文老人淡然處之,直接向法院出示了一張丈夫寫的遺書。不過王齡文的子女卻一再地認為,這遺書很是潦草,並不是父親的風格,即便父親真的寫出了這封遺書,也一定受到了脅迫,因此該遺書沒有法律效力。可王齡文能夠將其作為呈堂證供,一定是準備得妥當,於是王齡文又向法庭出示丈夫手持遺書的照片。
最終經過確認,這封遺書確實是許麟廬所寫,而法庭也宣判這筆遺產全歸王齡文所有。在此之後,王齡文反而在等待母親去世後如何分配遺產。此外,他們最擔心的是母親會把遺產全部留給小兒子。王齡文一家人,因為這遺產足足打了五年的官司,而王齡文已是百歲老人。在這5年間,這幾個子女都一再將自己的母親送到眾人面前等待審判,如果許麟廬泉下有知,看到子孫們所做的事情,一定會非常寒心。
人們固然愛錢,但一定要光明磊落。君子坦蕩蕩,雖然愛錢,可是會用正當的手段去獲得。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想獲得更好的生活,擁有更多的金錢,應該靠雙手去努力,而絕非等待天上掉餡餅。
參考資料:
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