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個電影行業來說,今年八月是真正值得慶祝的時刻。電影院經歷了連續多月的休整,終於迎來了硬核國產大片《八佰》的上映。而這部大片,原本應該是2019年的暑期檔上映,實在讓觀眾們期盼了太久太久。
在走進電影院看《八佰》之前,筆者先觀看了《奇襲地道戰》,兩部電影的上映時間非常接近,《奇襲地道戰》於8月7日優酷獨家上線,《八佰》於8月14日進行全國大規模點映,8月21日正式全國上映,兩部電影在時間節點上形成了一種聯動。
巧合的是,兩部電影都講述了戰爭時期的反包圍事件,《奇襲地道戰》主要講述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對冀中平原進行「大掃蕩」,青年葉成從北平學成歸來加入了村裡的地道建設,面對不解和質疑,在黨員馬政委的領導下,葉成用所學知識帶領村民升級完善地道,一次次巧妙化解日軍的襲擊。這當中,葉成帶領村民們與敵軍鬥智鬥勇的過程,頗具看點且大快人心。熱血沸騰地看完《奇襲地道戰》,可以說該片是對電影《八佰》上映前的一次大型預熱。
就《奇襲地道戰》本身而言,作為高品質的網絡大電影,豆瓣開分便是7.0分,現在更直衝7.2分,一舉奪得今年網絡電影最高分成績。故事的框架上依舊是愛國人士引領人民群眾展開地道戰,但是在演員的表演以及地道戰的細節上,花了不少功夫來處理,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電影在開場時,孩童用口琴吹奏弘一法師創作的《送別》,琴聲時而驚恐、時而悲泣,從而突顯出日軍的殘暴行徑,戲劇衝突明顯,頗具看點。隨後的劇情裡,驚悚元素和動作場面互相交替,曾添了整部電影豐富的層次感。
從場面調度來看,《奇襲地道戰》雖是網絡電影,但在場面上絕不粗陋,相反,採景十分大氣,頗具電影高級感。彼時狡猾的日軍將領採用孤立策略,掃除了葉成周邊的地道村。岌岌可危之下,葉成主動出擊,利用周邊地形將地道連成網絡,最終實現了反包圍,取得重大勝利。
眾所周知,電視劇是劇本的藝術,而電影是剪輯的藝術。《奇襲地道戰》在剪輯上十分流暢,利用地形的優勢,村民們摧毀了敵軍的後方炮樓,對日軍進行反包圍,這些精彩劇情,在剪輯鏡頭的來回切換中得以一一呈現。這其中與敵軍的槍火對戰以及搏擊,充滿戲劇衝突,從而牢牢抓住觀眾。
男主角葉成的扮演者劉林城,個人形象與角色非常貼合,非常有書卷氣質,原本以為在戰爭年代裡「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電影臺詞中的一句「槍聲不停,哪裡來的讀書聲?」頗為引人深思。自戰爭年代到現在和平年代,讀書終究是有力量的事情,讀書引發人們更多的獨立思考,而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擁有了創造力。這正是電影《奇襲地道戰》裡要傳達給觀眾的信息。
與以往的主旋律電影不同的是,此次《奇襲地道戰》不吝對敵軍進行著重描寫,正是敵軍越強大,戲劇衝突越明顯。葉成在帶領村民展開地道戰時,受到了重大挫折,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至親。葉成父親的扮演者劉亞津不愧是老戲骨,於細微表情處都能看到戲。
下棋者,若想不到三步,不足以上桌。面對當年的抗日戰爭,先輩們早已經做好了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規劃準備,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非常振奮人心。當下的國際形勢有不少緊張侷促之處,看了《奇襲地道戰》讓我們這一輩人牢記中華民族多年以來的勤懇與堅毅,一句「沒有亡國奴,只有忠骨魂」引人熱血澎湃。
這個炙熱的八月,兩部戰爭大片《奇襲地道戰》《八佰》的上映都有著特殊意義,絕非「老瓶裝新酒」那般簡單:最新的電影技術,讓更多的年輕觀眾以全新的角度看到歷史題材電影;新一代演員的表演技巧,重新演繹歷史大戲,為兩部電影的上映賦予了更多時代意義。尤其是在《奇襲地道戰》紮實的人物故事中,一改網絡電影的粗製,絕對是可以看到誠意的電影作品。
另外,《奇襲地道戰》《八佰》這兩部電影的聯動上映,兩部熱血題材的影片也令整個電影行業為之振奮,吹響了電影行業復甦的「集結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