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拉特執棒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
編譯 | 劉曉琳
2020年,英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迎來100歲生日。9月5日,前任音樂總監西蒙·拉特再次執棒樂團,為廣大聽眾帶來一百周年紀念音樂會,這也是疫情後樂團的首場全陣容現場演出。當晚的演出通過Facebook和YouTube直播,樂迷們可以在流媒體上免費觀看回放至9月底。
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也頗有深意,除了舒曼的《吉諾維瓦》序曲、與大提琴家謝庫·卡內-梅森合作的聖-桑《第一大提琴協奏曲》,還有一個世紀前樂團在首場音樂會中上演的埃爾加的《弦樂小夜曲》,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組曲——該曲也是1991年4月西蒙·拉特與樂團在伯明罕交響樂廳首次合作的曲目。同時,樂團也為樂迷獻上多首當代作品,體現了樂團對原創音樂和培養新人才的重視,曲目包括新生代作曲家漢娜·肯德爾的《火種竊取者》和印度音樂家阿拉·雷卡·拉赫曼(A. R. Rahman)的《貧民富翁》組曲,後者由羅帕·潘尼薩爾(Roopa Panesar)擔任錫塔爾琴演奏。
百年旅程:光輝歲月 砥礪前行
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
一百年前的9月5日,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第一任首席指揮阿普比·馬修斯(Appleby Mattews)與樂團在伯明罕皇家劇院舉辦了第一場音樂會。兩個月後的11月10日,樂團在伯明罕市政廳舉行了第一次完整的交響樂演出,由愛德華·埃爾加執棒,上演了他自己的作品,其中包括《大提琴協奏曲》和《第二交響曲》。這場音樂會廣受好評,樂團也因此開啟了幾十年的市政廳駐場之旅。接下來的首個樂季可謂是大咖雲集,精彩紛呈:沃恩·威廉斯指揮了自己的《倫敦交響曲》,西貝柳斯指揮了自己的《第三交響曲》……
緊接著,安德裡安·鮑爾特(Adrian Boult)接棒馬修斯,帶領樂團進入了第一個黃金時期。在這期間,樂團在英國嶄露頭角,並超越了當時苦苦掙扎的倫敦交響樂團。同時鮑爾特也邀請布魯諾·瓦爾特(Bruno Walter)、皮埃爾·蒙度(Pierre Monteux)等歐洲頂尖指揮家來客串指揮,開拓樂團視野。
上世紀40年代,受戰爭影響樂團元氣大傷。但在隨後20年的重建中,樂團逐漸恢復了生機與活力。上世紀70年代末的短暫危機並未讓其一蹶不振,相反,樂團在變革中繼續前行,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80年至1998年間,西蒙·拉特擔任樂團的首席指揮和藝術顧問,並於1990年被任命為音樂總監。在他的領導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躍身成為世界一流樂團,並從市政大廳搬去了新建的交響音樂廳。
繼拉特之後,樂團迎來了一批天賦異稟的年輕指揮家,其中包括長期被籠罩在拉特光環下的薩卡裡·奧拉莫、拉脫維亞指揮家安德裡斯·尼爾森斯,以及樂團第一位女性首席指揮米爾嘉·格拉日奈特-泰拉(Mirga Gražinytė-Tyla)。
周年慶典:慶祝過去 展望未來
2017年,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首次訪華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 (肖一/攝)
如今的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不僅是英國伯明罕和西米德蘭茲郡的音樂王牌,也是享譽世界的百年名團。音樂總監米爾嘉·格拉日奈特-泰拉說:「2020年對樂團來說是一個特別年份。我們在考慮樂季曲目時,特別選擇了與樂團有特殊聯繫的作品。這就像與過去進行一場熱烈的談話,同時展望樂團下一階段發展。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是創新,我們未來一百年的任務之一是確保這種創新能繼續下去。在一百周年來臨之際,我們一致認為,慶祝這一時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這個時刻去重新思考、發問和探討:我們是誰?我們想成為誰?我們想像中的樂團未來是怎樣的?我想,創始指揮家阿普比·馬修斯定會為今天的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感到無比自豪。」
樂團選擇的與伯明罕緊密關聯的合唱作品,包括樂團於1962年在考文垂大教堂首演的布裡頓的《戰爭安魂曲》,1900年在伯明罕首演埃爾加的《傑隆修斯之夢》和1846年在伯明罕首演的孟德爾頌的《以利亞》等經典作品。百年來,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與許多世界知名作曲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在樂團中演出或指揮自己的作品,包括霍爾斯特、沃恩·威廉斯、威廉·沃爾頓、西貝柳斯和奧利弗·克努森。在2019-2020樂季中,樂團上演了三部意義非凡的作品——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該作品創作於1919年,因此2019年也是其一百周年紀念)、麥可·蒂皮特(Michael Tippett)的《我們時代的孩子》以及前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雙簧管演奏家露絲·吉普斯(Ruth Gipps)的《第二交響曲》。古典音樂作家、《旁觀者》樂評人理察·布拉特比(Richard Bratby)特別撰寫新書《前行: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的100年》,以慶祝樂團百年誕辰。
另外,樂團也始終延續支持當代音樂及在世作曲家的傳統,在一百周年誕辰之際推出了迄今為止最宏大的委託項目——20名國際知名作曲家的作品分別在2019-2020和2020-2021兩個樂季首演。在2019-2020樂季中,朱利安·安德森(Julian Anderson)新創作的大提琴協奏曲和託馬斯·阿代斯(Thomas Adès)的第一部交響曲等優秀作品首次登上舞臺。樂團也委託了20位30歲以下的年輕作曲家進行創作,他們的作品均作為返場曲目在兩個樂季中亮相。
- THE END -
熱門文章精選
郭文景的率真與陳丹青的私心 | 爭鳴
《音樂周報》官方琴童家長交流群成立啦!
第12所音樂學院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8月開建
如何立體打造線上合唱原創作品?
全國演出市場因疫情退票超300萬張:等待重啟依靠本土
亞健康!中國歌劇之現狀
好的合唱團,好在哪裡?
聲樂老師,你的聲樂理論從哪裡來?
Q:想訂閱《音樂周報》?
A:請進入「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