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妻

2021-03-03 剝洋蔥people

▲ 點擊藍字訂閱新京報人物

「同妻」,男同性戀者的妻子。在中國,這個身份特殊的群體隱秘而龐大。在同妻和同性戀的問題上,幾乎每一個同妻都遇到過菜刀和膝蓋。只要社會不能接納同性戀,同妻就會作為受害者背後的受害者一直存在。


電影《明天記得愛上我》截圖。該片探討臺灣社會存在的同性戀者的婚姻問題。

文 | 特約撰稿 魯燕

生完孩子,劉思琦才發現自己的另一個身份。坐在電腦前,她瘋狂地搜索有關「同妻」的信息,瘦削的肩膀抖得厲害。

 

在內心深處,她始終不肯接受丈夫是同性戀這個事實,直到有一次,丈夫在夢中叫出另一個男人的名字,她徹底心碎。

 

沒有質問和爭吵,丈夫很快攤牌。劉思琦寫了一封遺書,發在了一個男同論壇裡。她準備跟丈夫好好聊一聊,然後就跳樓。

 

2015年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大陸,約有1600多萬女性嫁給了同性戀或雙性戀的男子。調查發現,超9成的同妻出現了抑鬱症狀,超1成的同妻有過自殺行為。

 

像劉思琦一樣,她們大都毫無防備地跌入有名無實的婚姻。但受傳統觀念、社會制度、法律規範等因素的桎梏,她們大多選擇沉默,忍受著冷漠甚至暴力的丈夫,少性甚至無性的婚姻,以及性病、愛滋病的威脅。

 

她們明白,只要社會不能接納同性戀,同妻就會作為受害者背後的受害者一直存在。

 

「到現在他都沒看過我脫衣服的樣子」

 

從發現丈夫是同性戀,到現在已經過去10年。劉思琦覺得自己老了挺多,皮膚也不好。

 

她伸出兩隻手晃了晃,和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10年了,憤怒已經平息,但焦慮一直存在。」她咧嘴苦笑,淚水在眼裡打轉。

 

而在外人看來,她卻有著一段令人羨慕的婚姻。中產,有社會地位,在結婚後的第2個月,她和丈夫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時候,他們34歲。

 

一切都如此美好。但產後半月,她半夜起來餵奶,經常發現丈夫會匆匆關掉瀏覽的網頁。她產生了懷疑。

 

最後,丈夫忘記下線的QQ,洩露了一切。

 

「我的世界徹底崩潰了,自己最愛最信任的人,騙了我10年,」劉思琦激動地說,「如果不是父親給我打了個電話,我就跳下去了。」

 

幫她照看孩子的父親,打電話讓她回家餵奶。

 

孩子把她從絕望中拖了回來,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在南京,近乎同齡的陳素春比她有著更深的痛。13年的婚姻生活,丈夫人前熱情健談,人後冷漠暴躁。

 

「長頭髮揪著撞向地板,頭腦一片空白,絕望極了。」她說,「新婚後,夫妻生活一個月一次,他讓我算好排卵期,到那天才會同房,直到第六個月懷上孩子。」

 

此後,丈夫以「前列腺疾病」為由,再也不願有肌膚之親。

 

離婚剛滿一年的徐潔,也仍然心有餘悸。從相親到離婚不到一年的時間,興奮、猜疑、絕望、恐懼填滿了這位大學教師的生活。

 

婚前,在翠綠的日記扉頁上,她寫道:「美好的風景在後面。」但事實上,她甚至不曾與婚姻有過真正的照面,拍結婚照時擺拍的接吻動作成了她印象中最親密的記憶,「到現在他都沒看過我脫衣服的樣子。」

 

不僅如此,婚後一個月,前夫的男朋友站出來「讓我把他的男人還給他」。

 

「婆婆要拿刀捅死丈夫。」徐潔前夫說服不了父母,只能把算命、偏方一一試過。最後婆婆下跪,以跳樓相逼,乞求夫妻二人不要離婚。

 

徐潔說,在同妻和同性戀的問題上,幾乎每一個同妻都遇到過菜刀和膝蓋。接受不了同性戀子女的父母,通過生命和尊嚴的威脅,試圖掰直他們眼中「病態」的子女。

 


圖為婚後一個月,徐潔送給前夫的生日賀卡。她寫道:謝謝你給了一個女人有關家的希望,希望我們能夠相互包容,相濡以沫。當晚,前夫男朋友出現,徐潔撕毀了沒來及送出的賀卡。魯燕 攝

一個被廣泛引用和認可的數據是,「中國處於性活躍期的男同性戀者有2000萬,其中80%會進入婚姻或已經在婚內,約有1600多萬女性嫁給了同性戀或雙性戀的男子。」在國內男同性戀研究專家、最早研究同妻的教授張北川看來,在男同性戀群體不被社會認知和接受的情況下,「男同進入婚姻勢必造成對女性權利的踐踏」。

 

在他針對男同的一項調查中,選擇進入婚姻的男同,絕大部分不會在婚前向妻子透露性取向。

 

一份歷時三年跟訪同妻群的社會學調查,也佐證了同妻的現實困境:「逾九成人遭遇過家庭暴力,三成人在婚姻中沒有性生活,但僅有三成人選擇離婚。」

 

艱難的自救

 

劉思琦沒有想到,那封發在男同論壇的遺書瀏覽量很快達幾百萬,還被評為某著名門戶網站的「十佳故事」,引發大量跟帖。

 

為了聯絡那些留言求助的「姐妹」,很少跟陌生人社交的她,在朋友的幫助下,建了同妻QQ群。

 

作為國內最早的同妻群,「很快幾百號人加進來」,人太多,以至於不得不建起更多的分群。

 

通過QQ群,劉思琦認識了有相同遭遇的心理醫生、律師、無業的農村婦女、教師……她們開始結成了彼此依靠的同盟,聯繫也從線上來到了線下。

 

2009年3月底,中國首屆「同妻會」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劉思琦見到了8位從各地趕來的同妻。

 

那是國內最早的同妻線下活動,研討會開了兩天,從訴苦開始。「大家戴著墨鏡來,臺上發言,臺下都在哭。」劉思琦和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她希望認識同性戀,也希望重新認識老公」。

 

等到同妻們哭完了,主辦方動員大家,想想怎樣行動。一場頭腦風暴下來,大家形成不少共識——要從哭泣自憐和網絡呻吟中走出,一起去幫助那些還不敢站出來的同妻爭取自身權利。

 

這些共識被整理為國內第一份《同妻聯合聲明》,發表在關注同志問題的《朋友》刊物上。

 

同樣是在這次會議上,同妻們打出了「同妻到我為止」的宣言。之後,它成為同妻網絡中流傳最廣的一句口號。

 

但現實困境讓她們體會到,自救並不是一句口號那麼簡單。

 

為了孩子和丈夫10年的感情,劉思琦並沒有選擇離婚。她與丈夫達成一致,像親人一樣生活,互不幹涉。

 

劉思琦算是幸運,她可以享有一份坦誠和平靜,而更多的同妻難以理順荊棘叢生的生活。「有的男同編造自己前列腺疾病的謊話騙同妻,還有的不但不親近妻子,甚至以口臭、淫蕩、有體味、不體諒丈夫等各種藉口侮辱同妻,甚至還有的對同妻施暴。」「浪漫轉身同妻群」的群主王麗晶說。

 

王麗晶深知那些憤怒背後的苦澀,「對男同性戀的無知,加上心理備受摧殘,再加上孩子和經濟壓力的牽絆,同妻往往很難掙脫婚姻。」

 


圖為一個同妻的日記。魯燕 攝

事實上,即使下定決心選擇離婚,也並不簡單。在經歷了四個月離婚拉鋸戰的徐潔看來,離婚過程的痛苦,已經遠遠超過了離婚本身帶給一個女人的傷害。

 

2014年4月,徐潔提出離婚,結果遭遇了婆家的多種阻攔。先是利誘,婆婆對她說:「你可以出去找男小三,生了孩子我們也認,只要不離婚」;後來是威脅,婆家不僅提出讓她承擔一百多萬的債務,還在外面詆毀她和她的父母。

 

原本對丈夫抱有同情的徐潔,在日記裡寫到,「憤怒像一條蛇,吞噬著我……看著桌上的修眉刀,想拿起來結束一切……他和他的父母都是殺人於無形的暴徒!」

 

她諮詢了律師。配偶同性戀性取向案件面臨的取證難、認定難等諸多問題,都沒有嚇退她,「那時候就是一心想離婚,背上幾十萬債務,遠走他鄉,也要離,否則擔心自己被拖垮。」

 

2014年8月,以保護前夫的隱私為條件,徐潔淨身出戶。

 

這一看似悲壯的結果對很多同妻來說是最清爽的解脫。在張北川主持的一項同妻生活態度調查中,女方「淨身出戶」或僅得到很少財產者佔3/5。

 

令他覺得戲謔的一個細節是,「有一個長期接觸的同妻,離婚後一掃往日的壓抑,離異倒使她笑得合不攏嘴。」

 

去年12月,人近中年的陳素春把丈夫的網上瀏覽記錄帶到了全國同妻研討會。她被男同志願者告知,「你丈夫在外面招男妓,建議你儘快做愛滋病排查。」

 

被愛滋病嚇暈的陳素春用近乎歇斯底裡的方式,斬斷了13年的婚姻,此前,為了孩子,她選擇隱忍,「迷茫、苟且偷生的怨婦生活該結束了。」她和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

 

「同妻到我為止更像一個夢想」

 

4月7日,一組關於同妻的照片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儘管,現在越來越多的同妻敢於站出來,說出真相,但對這個涉及社會制度、文化認知、法律規範等等內容的龐大議題,似乎有點力不從心。

 

「單方面去同情一方都無助於問題解決。應該讓各方都看到彼此的悲劇,才可能有改變。」王麗晶致力於男同、同妻以及父母間交流的改善,多年來,她見識了男同和同妻間的互相傷害。

 

十年前,一位曾接受過央視《新聞調查》採訪的同妻說,她對十年來社會在同性戀和同妻問題上的遲滯感到失望。

 


圖為張北川教授二十多年來收到的來自同性戀和同妻的來信。作為該領域最早的研究者,他認為同妻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群體「是同性戀不被社會接受後,弱者抽刀向弱者的殘酷現實」。魯燕 攝

「我們挑戰的是社會最深層的那根神經,兩千多年生育文化、性別文化需要慢慢改變。」張北川抱有樂觀。

 

作為愛滋病的易感人群,當他2009年在第一屆同妻大會上提到同妻要做愛滋病排查時,「他們了解不多,且非常害怕。」

 

到了2015年,他在規格更高的同妻研討會上再次詢問時,有好幾個同妻大聲回應——我做了。「只有當女性意識到自己某項權利的時候,權利保障才有探討的可能。」張北川和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

 

劉思琦和徐潔說,現如今看到一個人,她們的首先反應不是帥不帥,漂不漂亮,而是性取向如何。

 

2014年,帶著這種「一朝被蛇咬」的後遺症,劉思琦經歷了第一次婚外情。劉思琦覺得自己的世界似乎一下子「活了」,有了色彩和滋味。

 

雖然後來倆人並沒有走到一起,但十年來,她突然開始特別憧憬生活,「渴望一段真的感情和婚姻。」

 

離婚後的陳素春也談了男朋友。在和男友約會時,男友前後問了她三遍愛滋病排查的事,她覺得傷心又無奈,準備帶著男朋友一起到疾控中心再做一次檢查,「趟過同妻這條路,就沒法避嫌。」陳素春和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

 

徐潔換了工作地點,一切似乎又回到了結婚前的單身狀態。

 

她發現自己變得有點自卑,每次相親之後,心情都很差。「遇見不錯的,就想著應該在什麼時機跟對方講這段經歷,」儘管她一度以為治癒了自己,可以像講路人甲的故事一樣講出來,但真正要面對的時候,還是「覺得它是一個汙點,感覺恥辱。」

現實有時也並不友好。「有一次朋友幫忙介紹了一位在公安系統工作的對象,問了基本信息後,檢索出我有過一段婚史的事情,當即就責怪了介紹人。」

 

她發現,在婚姻中,她們忍受著日復一日的隱忍和煎熬。而婚姻結束後,她們又要承受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劉思琦找回生活的平靜之後,退出了所有的同妻群。

 

但仍有同妻順著往事的藤蔓找到她。每接觸一個同妻,她總是回想起2009年全國同妻會提出的口號:「同妻到我為止」。但現實的狀況讓她覺得那個口號「更像一個夢想」。

 

(文中人物劉思琦、陳素春、徐潔為化名)

END

剝洋蔥people

(微信號:boyangcongpeople)

記錄真實可感的生命


長按或掃碼關注

新京報深度報導部出品

相關焦點

  • 同妻的未來在哪裡?
    後來的蛛絲馬跡發現老公是同志,我竟然成了同妻,明白作為女人的絕望嗎?孩子三歲多。跟他談過,他曾被兩個女人傷過,後天的,剛結婚時對我的確也很好,那會自己也作,也不大不小傷過他。真想一走了之,可是我的孩子捨不得,對他我有感情,晚睡,我這樣的女人是不是很沒出息?
  • 同妻之痛
    同妻最直白的解釋:找了男同性戀做老公的妻子。GAY不可怕,可怕的是騙婚的GAY。《大叔的愛》走的是喜劇風,所有悲傷元素都被淡化得不留痕跡。躲在深櫃幾十年的部長,一直暗戀後輩小生春田田,爆發全部荷爾蒙向其展開狂轟亂炸。
  • 邪教、同妻、中國式家長,這才是真正的華語限制級
    說到這裡,你們肯定已經意識到,這又是一部同妻題材的華語電影。它很容易讓人想到2018年的金馬提名影片《誰先愛上他的》,後者講的是女主劉三蓮在丈夫患病去世後,才得知他與一名男性有段婚外情。這兩部影片確實擁有不少與生俱來的相似之處:比如對LGBT群體的生存現狀、同妻群體的悲劇命運的關注,對中國社會的性壓抑氛圍的刻畫等等。並且它們同樣使用了戲謔的口吻來描繪故事,既消解了題材的苦大仇深,又為影片增添了一層喜劇色彩。
  • 「同妻」困境實因社會性別歧視 單靠立法難解決
    相關報導:調查稱中國有1600萬「同妻」 離婚判決困擾法官  「同妻」困境 實因社會性別歧視  李銀河:同性戀進入異性婚姻肯定會降低婚姻的質量。  劉伯紅:「同妻」不願離婚的背後是社會對離婚女性的不公正對待。
  • 再見南屏晚鐘,講述同妻的生活可悲又可恨
    同妻指的是男同性戀的妻子,與同性戀一樣在許多人眼裡同妻這個詞諱莫如深。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同妻的人數高達1600萬人左右,她們之中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的另一半是同性戀,而知道的人心裡則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 《同妻俱樂部》續訂第四季 迎來《老友記》"重聚"
    Netflix續訂《同妻俱樂部》第四季 將迎來「老友記」重聚  (文/啊包)Netflix續訂《同妻俱樂部》(Grace and Frankie)第四季,這部劇由《老友記》(Friends)的主創瑪爾塔-考夫曼
  • 隱形「同妻」遭遇離婚難 證明老公性取向成難題
    但對於同妻(男同性戀者的妻子)群體,要舉證丈夫與同性發生性行為或同居的行為,並要求判定其離婚過錯,在法律上幾乎是不可實現的任務。  現實中,大多未生子的同妻都選擇迅速走出不幸婚姻。但生子同妻卻面臨兩難,離婚要面臨為爭奪孩子撫養權和保證自身權益最大化的膠著戰爭,而不離則需要隱忍冷暴力及對「同孩」(同性戀者的孩子)未來成長的忐忑。而生子同妻選擇離婚,亟須專業法律人員援助。
  • 同妻的自述|「任我再高段位也架不住老公愛男人」
    在男同性戀周圍,有一個更加弱勢隱秘的群體,就是同妻。她們生活在邊緣,被流言蜚語打壓,為孩子忍辱負重,不敢大聲申訴,數量龐大,年齡各異。同妻不僅不能得到性生活上的滿足,還要遭受冷落、漠視、家庭暴力、性病和愛滋病的威脅。(來自百度百科)
  • 同性戀不容易,難道同妻就容易了嗎?
    在很多人印象中,「同性戀」是弱勢群體,但有一種人比他們更弱勢更隱秘,那就是」同妻「。「同妻」就是同性戀者的妻子。她們在生活的邊緣游離,被流言蜚語打壓,為孩子忍辱負重,不敢大聲申訴,數量龐大,年齡各異。李銀河說:中國的男同性戀者約2000萬,他們中80%的人會進入婚姻,那就相當於有了1600萬的同妻。後來李銀河根據數據推算,認為應該有384萬同妻。這384萬的女性,因為丈夫而染上了愛滋病或擔心自己染上愛滋病。文因丈夫無法生育而離婚,一年的婚姻期間兩人僅有三次親密接觸。丈夫一直隱瞞自己同性戀身份,再婚後的文卻在產前血檢中被確診為愛滋病感染者。
  • 「同妻」-1600萬人的煎熬與痛苦,一場不折不扣的悲劇。
    你們知道同妻嗎?同妻就是男同性戀者的妻子,她們生活在生活邊緣,被流言蜚語打壓,被愛的人欺騙,為了孩子忍辱負重。至今同妻的數量保守估計已超1600萬。中國的傳統「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個觀念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保守的老一代人很少能夠支持他們的性向,父母會希望他們能夠傳宗接代,覺得愛上同性是不對的。他們也害怕一旦他們的性向遭到曝光,會受到大家的希望的目光與討論,他們不斷地撒謊,欺騙自己,於是他們妥協選擇傷害另一個無辜的人。社會中有百分之八十的男同性戀會選擇娶妻生子來掩飾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
  • 歡迎來到同妻俱樂部
    這部Netflix出品的美劇《Grace and Frankie》(中文譯名:同妻俱樂部)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兩個年逾古稀的女人在經歷了這樣重大的人生變故後,彼此扶持、共同面對生活的故事。Sol、Frankie、Grace和Robert我們最近幾年聽了不少有關「同妻」的故事。「同妻」,顧名思義,即與男同性戀者結了婚的女性。
  • 《再見,南屏晚鐘》:非典型同妻婚姻,道盡了中國家庭的關係瑣碎
    同期一起入圍的中國導演的電影,還有之後包攬了影帝和影后兩個大獎的王小帥導演電影《地久天長》和王全安導演的《恐龍蛋》。和這兩部電影不一樣,《再見,南屏晚鐘》這輩子都不可能會在國內上映。導演相梓在拍攝這個題材的電影時,應該早就想到會有這種結果。但她還是選擇了傾盡所有,嘗試把整件事通過熒幕向觀眾說明白——同妻婚姻家庭中產生的悲哀。
  • 《喜宴》《誰先愛上他》視角與同妻—當劉三蓮遇上顧葳葳
    在同性戀婚姻未合法化的地區,迫於長輩壓力結婚生子的男同性戀不在少數,而他們的妻子則成為了「同妻」。同床異夢,對於雙方都是一種漫長的折磨。「這個主意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最後三人說道。我對顧葳葳如此沒由來的埋怨和高要求,直到某天看到《誰先愛上他的》裡的劉三蓮,才就此打住——我開始詫異,同為同妻,何以我對這個咋咋乎乎的惱人母親的同情會遠高於漂亮的藝術少女顧葳葳?貳賽門,高偉同,顧葳葳,《喜宴》。
  • 「同妻」:逃離與抗爭-虎嗅網
    然而,狀況在兩個月後仍然不見好轉,已經無路可尋的田心回想起當初心理醫生的懷疑,終於忍不住在搜索框裡輸入了「同妻」。在百度貼吧「同妻吧」裡,田心找到一篇教大家如何辨別企圖騙婚的男同性戀的「經驗貼」。指導同妻離婚的經驗貼中,這句話後面跟著一連串的驚嘆號,強調再強調。談判的原則,則是「軟硬兼施,由近及遠」。秦夢月是這套方案的踐行者。
  • 都知道同妻,聽過同夫嗎?
    一說起「無性婚姻」,我們經常聽說過「同妻」,也就是男同性戀者進入法定婚姻關係的女性配偶。在這樣的婚姻中,因為丈夫喜歡男的,所以對於女人來說,是很煎熬的。但你聽說過「同夫」嗎?「同夫」這個概念,不是我編造的,在百度詞條裡可以明確搜到。
  • 《誰先愛上他的》,同妻還是同性情人?
    同性、同妻、批判婚姻制度、反駁社會觀念...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每一個標籤都格外搶眼。這部電影其實很簡單,黃聖球小朋友飾演的十四歲男孩,在父親去世後,發現其父的保險受益人被篡改了。圍繞著這份被篡改的收益書,他的母親劉三蓮找到了父親在世時的同性情人,暫且叫他小王吧。
  • 《誰先愛上他的》金馬影后謝盈萱演繹悲慘同妻
    然而,《誰先愛上他的》卻是在眾多還停留在「談戀愛階段」的姬/基片中,以少有的親情、家庭、同妻的社會問題脫穎而出。一位在物流公司上班的同妻,像大部分中國傳統妻子一樣,包容老公,對兒子過於操心。宋正遠多年的同性愛人,一位小劇場導演、演員。劉三蓮口中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小王」)。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十四歲小男生,討厭母親的管束,離家出走到父親的同性情人家去住。
  • 同妻最後的體面:親手殺死男同老公!
    這裡,西蒙娜就屬於我們常說的同妻,指與男同性戀進入婚姻關係、本身為異性戀的女性,是同性戀人群的衍生群體,也是目前社會中隱秘的弱勢群體。據李銀河估計,我國同妻數量約為387萬(2018年)。劇外的同妻往往不能做到如此灑脫,她們生活在邊緣,被流言蜚語打壓,為孩子忍辱負重,不敢大聲申訴,數量龐大,年齡各異。同妻不僅不能得到性生活上的滿足,還要遭受冷落、漠視、家庭暴力、性病和愛滋病的威脅。而西蒙娜也有自己的軟肋,那就是作為上流人士的尊嚴和體面必須要小心翼翼地維護好,因為她知道,如果她跌倒了,身邊沒有扶持她的朋友,而只有等著看笑話的敵人。
  • 同妻,華語電影極少觸碰的題材!
    《再見 南屏晚鐘》觸碰了一個華語電影極少觸碰的題材:同妻。但《再見 南屏晚鐘》並沒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這樣一個棘手尖銳問題上,「同妻」的身份更像是背景鋪陳,相梓將更多筆墨集中在這一問題下的問題家庭。如何處理貌合神離家庭關係,同妻母親如何維持這樣的家庭,又如何在維持的過程中,將家庭推向崩潰的邊緣。
  • 社會上有一個更加弱勢隱秘的團體,即是同妻
    在男同性戀周圍,有一個更加弱勢隱秘的群體,就是同妻。她們生活在邊緣,被流言蜚語打壓,為孩子忍辱負重,不敢大聲申訴,數量龐大,年齡各異。我有位朋友的弟弟就是個同性戀者。都說豪門媳婦不好做,既豪又時刻頂著同妻帽子的媳婦就更不好做。關注我,每天跟你分享身邊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