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零食是生活中的一種信仰,沒了它也就失去了很多快樂。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吃零食?
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形容的非常之貼切。#百裡挑一#
當你餓了的時候吃零食,是為了保證自己不再挨餓。不餓的時候吃零食,是為了希望自己能吃飽。吃飽了的時候還吃零食,是為了填補自己某個地方的空虛。
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才般的滿分回答,為了吃個零食,你完全可以找到任何理由。
但是,對於有減肥需求的小夥伴來說,這卻是一個災難般的存在。
因為,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大多數零食,都屬於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它們飽腹感低,但熱量並不比你吃一頓飯要少。
可怕的是,因為它們飽腹感太低,你吃了零食之後還是需要吃正餐。
如果你每天有一頓吃零食,那麼再加上一日三餐,相當於每天吃了4頓飯。如果你每天兩頓都吃零食,那麼就相當於你一天吃了5頓飯。
在日積月累之下,這種超出身體需要的熱量,都會慢慢跑到你身體的各個角落變成脂肪囤積起來,讓你看起來更加的臃腫。
其實很多小夥伴也明白,減肥的時候不能吃這麼多高熱量的食物,但是理想跟現實之間卻有一個很高很深的鴻溝。
很多人站在對面都不敢跳過來,因為一旦跳過來,就代表要跟那麼多美味的食物說再見,內心充滿了不舍。
很多人都在問:如何才能戒掉零食呢?
其實,我一直不鼓勵大家刻意地去追求戒掉某種食物,來達成某種目標。
因為,即使你達成了自己的目標,但卻戒掉了很多的食物,這會讓你的內心非常空虛。你骨子裡還是那個愛吃零食的自己,只是把自己壓抑住了而已。
讓自己和零食之間畫好界限,把控好尺度,合理地攝入零食往往會讓自己身心更加愉悅,同時也能夠幫助自己完成目標。
為什麼人會吃零食?
其實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1.因為餓了。
2.因為無聊或者壓力太大。
3.因為養成了吃零食的習慣,不吃就會覺得少點什麼。
大家覺得哪一條最可怕?
其實,第3條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我們最需要改變的一種關係。
前兩條都很好搞定,餓了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吃飯,或因為把零食當成了優先選項,而放棄掉很多的正餐。當我們養成了一個按時進餐的習慣之後,你就很少再會感覺到飢餓,自然也就能夠減少和零食接觸的時機。
如果是第2條,因為無聊或者壓力過大的情況不確定因素更大。你並不會天天無聊,天天壓力大,否則那就不再只吃零食那麼簡單了。
我們最應該改掉的,就是不讓零食成為你的飲食習慣。
就是讓你能夠自主地去選擇吃或不吃,而不是明明自己非常想吃,但卻激烈地克制,最後自己往往又會忍不住而暴飲暴食,完了又會非常後悔,這種狀態才最讓人感覺到難過。
有很多人在減肥的初期,就直接砍掉了所有的零食,導致自己越減越沒自信,越減越覺得生無可戀,覺得日子沒法過了。於是,他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又吃了一頓零食,結果發現一下子就收不住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要去疏,而不是去堵。
因為疏導是在解決問題,堵只是一味地阻擋問題不進入,但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讓自己和零食和諧相處,吃了就是吃了,吃了之後你可以在接下來的正餐中少吃一些,並且嚴格執行下去。
這樣的做法,它就變成了一種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但你並不會過於自責。
那麼,如何才能更科學地去幫助自己控制零食?
首先,我們要學會記錄飲食。
把自己每一餐,每一口所吃的食物,都記錄在App上面之後,你就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出它們之間的差別,以及零食的熱量到底有多高。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裡我要插一句題外話。
近期我剛搬了家,苦於家裡的衣物不好收拾,我就看了收納大神近藤麻理惠的視頻。
其中在收納衣物這一項中,她要求把所有的衣物都拿出來堆成一座山,然後再開始整理。因為這樣我們可以更加直觀地看清楚自己有什麼衣服,有多少衣服,以及有哪些衣物是自己不再穿的,需要扔掉的。
別看只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但是它卻會影響你很多。
當你發現其中一件衣服已經好幾年沒有穿過了,但是還放在你的衣櫃裡佔地方,並且你還發現這種衣服有好幾件,那麼在日後的購物理念當中,你就會自動的把這些衣服剔除在自己的購物筐裡。
回歸到飲食記錄上,其實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當你發現自己的每日攝入量只有1600大卡的餘額時,這時候我們的肚子,也就是這個「衣櫥」只能裝下1600大卡的食物,那麼你是要用它們來裝零食,還是要裝那些營養豐富對身體健康有利,並且低熱量的食物呢?
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了。
其實,你是完全可以選零食的。
但是你會發現,如果只規定1600大卡,你只能吃很少的食物,它只讓你過足了嘴癮,但是卻會忍受肚子的挨餓。
慢慢你就會發現,如果換成吃正餐,吃那些健康的食物,雖然前期嘴巴會有點寂寞,但是它卻能讓你吃飽,並且讓自己的狀態更好。更重要的是,你不會再有任何的負罪感。
所以,控制飲食很關鍵的一步就是,需要你做好飲食記錄。
當你對自己的飲食有了一套收納理念,你壓根不需要戒掉它們,但是你會控制它們,而不是讓它們去控制你。
這樣就等於在鴻溝上架了個梯子,你來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