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能頂半邊天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只見她笑臉迎,誰知她內心悶,夜生活都為了衣食住行......"一首夜上海讓多少人對上海充滿了想像,讓多少人對那個聲色犬馬的魔都懷有別樣的風情,甚至於歌聲一出來,所有人都會知道這一定是位美人。
"浪奔,浪流,萬裡濤濤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成功,失敗,浪裡看不出有沒有......"
相信很多人對這首歌耳熟能詳,每個女人心中都有個許文強,每個男人心中都有個馮程程,也道出了功名利祿,不是英雄追求,英雄追求的是大義,是大道。
民國,一段神奇的歷史,似乎那裡的人總帶著些傳奇色彩,因為跨過抗戰,很多歷史無法考證,更添一份神秘。民國最傳奇的是民國的女人和軍人,一個擁有美貌和悲情,一個擁有血氣和權利。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個時代下,那個思想慢慢開始解放的時代下的一位女星,金嗓子——周璇。
周璇
可能歷史早有定數,周璇,"周旋",她的一生,果真應了那個名字,周旋於尋愛與悲傷之間。1920年出生,據傳,她出生在常州一位蘇姓人家,家裡排行老二,3歲以前,家境普通,雖然不甚富裕,但是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過得總是安心。3歲那年,因為長的甜美可人,被她的親舅舅拐賣。
說起這位舅舅,令人痛心,他貪圖享樂,好酒好賭,好吃懶做。有一次,竟然為了得到錢,就將周璇賣給了一戶姓王的人家,王家父母,因為不能生養,看周璇長得又好看,留下了她。沒過幾年,周璇也慢慢長大,隱約能看出絕色的容貌。
這時養父母感情破裂,養父為了錢,準備將周璇賣到妓院去,還是養母,哭死哭活的,這才拯救了周璇,但是養母能力微薄,沒有辦法繼續撫養周璇,周璇又被賣給了一戶姓周的人家,這樣也總好過被賣去妓院。進了周家,雖然沒有過多的疼愛,但周璇也總算有個正常的日子過了。
周璇的歌唱與演藝生涯
周璇很愛唱歌,每次聽到音樂都會跟著哼上幾句。11歲時,周璇加入明月歌舞團,此時的周璇,興奮不已,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所以練系刻苦,加上音樂上不同於常人的天賦,僅僅一年後,她便發行了自己第一張唱片,並且小火了一把。
15歲時,周璇出演了第一部電影,憑藉此電影,周璇大火。同時周璇也更加努力,沒有因為影視大火,就放棄了自己喜愛的音樂,15歲的周璇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她美麗動人,可愛溫婉,歌聲甜美,非常受人喜歡,被譽為"金嗓子"。
上文中我們提到,周璇一生周旋於尋愛與悲傷之間,她後來的人生路,都是因此而起,但凡她有一點不追求這些,她也許會過得更好,活得更久。成名後的周璇,一直在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可到死都沒有找到,反而淪為了養父母的賺錢工具,不停被他們折磨。致使她非常渴望被愛,非常渴望能找到一個可以無條件愛自己,包容自己不完美的人,這樣子的初衷,註定周璇被辜負。
周璇的感情生活
周璇長相俊俏,在當年上海娛樂圈那樣的環境裡,追求者非常的多,其中不乏各行各業的大佬們,可是16歲的周璇呀,把完美的愛情,看得太重。也許她和其他人在一起也不會最終走到一起,可是傷最深的往往是最愛自己的人,是最痛的。
愛情來得猝不及防,讓人沉迷其中,她和音樂才子嚴華彼此相愛,願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戀愛沒多久後,兩人就結婚了。婚後夫妻二人很甜蜜,但是名人總會招來很多猜測,外界紛紛猜測二人能走多久,甚至很多媒體記者傳言二人早已閃離,因為周璇拍MV,拍電影,合作的都是優秀的男演員,沒有一個男人心裡能不生出點嫌隙。
成婚沒多久,二人就如願懷上孩子,可是周璇不幸流產,失去孩子的痛,加上外面的流言蜚語,讓本就脆弱的關係,最終走向了分離的下場,他們離婚了。
離婚後的周璇,後面又有兩段感情,一段是與一位富商,兩人也是從相識相戀到進入婚姻的殿堂,周璇還為其孕育一子,最後二人還是因為多種原因分道揚鑣。最後的這一段,周璇沒有結婚,那是她的男朋友,此人叫唐棣,按我們的話就是妥妥的渣男。
他就是為了周璇的名利地位、錢財才和周璇成為了男女朋友,不幸的是,周璇還懷了他的孩子,在他們即將進入婚姻殿堂的時候,唐棣被警察逮捕,周璇知道真相後,傷心欲絕,唐棣出獄後,兩人沒有再見過一次面。
經歷了3段並不圓滿的感情之後,往後的餘生,周璇只和兒子們生活在一起,也許,那時候,孩子就是她的希望,37歲的時候,周璇準備再一次踏入演藝圈,她走進了拍戲現場。也許,每人命短,拍戲時,不慎突發疾病,送入醫院救治不急,她的生命,她的美麗最終定格在了37歲。
6年前,一場拍賣會,周璇再次被大眾記起,一張她的老照片被拍賣,三錘定音敲響時數字是218萬。
結語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很難評定周璇幸福不幸福,但我想當時的她或許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吧,被拐賣,渴望愛卻總是被辜負,也或許她認為她比很多人幸運吧,畢竟不是誰都能天生麗質,天生麗質了就能成名被人喜歡,還擁有2個兒子。
也許,這世界的一切都已在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也許是上輩子的恩情這輩子要還,人生沒有定數,我們能做的也許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去走完自己的一生。
文/趙賀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