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笑了,哭了

2021-02-21 澎湃有戲

撰文:曾於裡

去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開啟了「聯合執導+單元短片+主旋律」的創作模式。今年國慶檔的《我和我的家鄉》延續了這一模式,並且同樣收穫了不錯的口碑。這也進一步確證了:這一帶有國產特色的創作路徑是行得通的,興許日後可能成為國慶檔的標配。

《我和我的家鄉》海報


《我和我的家鄉》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電影共分為五個單元,定位為喜劇,集結了「中國喜劇夢之隊」。五個單元分別由寧浩、陳思誠、徐崢、鄧超和俞白眉、閆非和彭大魔執導,百餘名知名演員參與演出。


《我和我的家鄉》首先給每個觀眾帶來的是笑聲。不同短片鮮明體現了不同喜劇導演的喜劇特色,並且都有不錯的完成度,沒有誰明顯拖後腿。雖然是拼盤電影,但其內在的連貫性和統一性很強。


寧浩執導的《北京好人》繼《我和我的祖國》之後,接著上演了北京平民老百姓張北京(葛優 飾)的故事,把平民喜劇的熨帖、舒適、機靈與偶爾有之的「小壞」體現得淋漓極致。短片的完成度是電影中最高的之一,那種內在的平淡衝和體現了寧浩喜劇技巧的大象無形。

《北京好人》海報


令人驚喜的還有張北京的表舅(張佔義 飾),看過《平原上的夏洛克》的觀眾一定忘不了素人演員張佔義。中國農民那種最地道又渾然天成的質樸與幽默,很好地集合在他身上。

張佔義驚喜出演


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鮮明體現探案喜劇的特色。貴州黔南的阿福村驚現神秘UFO,《再進科學》節目組的記者老唐(王寶強 飾)和小秦(劉昊然 飾)深入調查,發現村人「各懷鬼胎」,最後揭開真相。

《天上掉下個UFO》海報


《天上掉下個UFO》與陳思誠的「唐探宇宙」做了聯動,唐探的粉絲可以在電影中尋找各種彩蛋。就喜劇風格上講,它還是偏向於那種熱鬧誇張用力的喜劇,或許不見得每個觀眾都是它的菜。


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請來曹鬱做攝影執導,短片的電影感很足,這也是哭點最足的一個影片。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大學老教師老範(範偉 飾)認知出現偏差,他的時間認知停留在了1992年在望溪村支教生涯的「最後一課」。為了幫老範還原這「最後一課」,全村人「各顯神通」。

《最後一課》海報


《最後一課》最好哭,既在於範偉投入又動情的演出,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教師的堅守、偉大與深情;也在於那個交叉蒙太奇,揭示了老範牽掛並期盼了30年的給孩子們的理想學校,最終實現了。觀眾同老範一起,獲得了一種苦盡甘來的巨大慰藉。

範偉飾演的老教師念念不忘給孩子上的「最後一課」


《回鄉之路》是鄧超、俞白眉聯合執導的作品中較好的之一。「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鄧超 飾)一出場時油嘴滑舌、大話連篇,並不討觀眾喜歡,也遭到老鄉、電商大拿閆飛燕(閆妮 飾)的嫌棄。但電影最後的反轉,極力烘託了喬樹林混不吝的外表下的情深義重、無私奉獻。

《回鄉之路》海報


喬樹林與《銀河補習班》中的馬皓文一樣,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明朗更幸福的未來,默默承受命運給予的意外或打壓。鄧超每每飾演這類角色都有一種特別純粹的、能夠擊中人心的真誠,讓人短暫忘了綜藝和微博上「瘋癲」的那個他。

鄧超飾演喬樹林


閆非、彭大魔老搭檔創作的《神筆馬亮》中,出生在東北山村的畫家馬亮(沈騰 飾)本有出國深造的機會,感慨「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希望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事情。他偷偷背著妻子(馬麗 飾)下鄉扶貧,為了喬裝自己在國外留學煞費苦心。

《神筆馬亮》海報


《神筆馬亮》帶有濃濃的開心麻花的喜劇特色,語言包袱多,情節上的小反轉多,笑點不斷。它很好地完成了壓軸的任務,基調偉光正,扣題緊,整體風格輕快輕鬆、笑中帶淚,可以讓觀眾舒心滿足走出影院。


《我和我的家鄉》有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我的家鄉」。在這一點上,它側重於展現當代農村全面脫貧的風採。電影中的農村今非昔比,欣欣向榮、屋舍儼然、黃髮垂髫皆怡然自樂。


另外一個主題,是「我」,是「我們」。無論我們是背井離鄉還是留在家鄉建設家鄉,無論我們衣錦還鄉還是普普通通,割捨不斷的是我們對家鄉的情結。家鄉不僅僅只是一個容身之所,不僅僅是食於斯、飲於斯、歇於斯之地,它也是血脈、親情、人倫、精神歸屬等的集合地。


電影最後召喚起觀眾的是,「我」和「我的家鄉」中的那個「和」。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無論我們混得怎麼樣,都勿失勿忘。如果力所能及,也希望為家鄉建設付出一份力。努力調校過度傾向大城市的發展天平,縮小鄉村與城市之間的鴻溝,讓現代化觀念浸潤到家鄉人的思維中,讓家鄉擁有華麗轉身的可能性。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當然,如果我們對電影的藝術層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和我的家鄉》也有瑕疵。在反映農村脫貧的風採,與不過度美化之間,該如何做到較好均衡,在中國不僅僅是一個美學難題。創作者往往選擇最安全最保守的方式——往美化方向走。


對於很多從農村走出來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來說,電影就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割裂感。電影喚起他們的鄉愁,但他們的家鄉卻不是電影中那樣的,有時就難以共情。比如當下許多農村在富起來的同時,也受到商業化、拜金主義等浪潮的侵襲。《我和我的家鄉》反映了成就,但遮蔽了類似問題。


因此,這幾個短片筆者個人最偏愛《北京好人》,歌頌的是農村的新農合,但它有扎心的現實(有人沒錢看病),有開闊的人性(張北京一開始撒謊不借錢),有通透自然的平民故事。我和我的家鄉,熱愛之餘,需要的是這樣一顆看到它所有好與不好的平常心。

相關焦點

  • 看完《我和我的家鄉》你是笑哭的還是感動哭的?
    看完《我和我的家鄉》你是笑哭的還是感動哭的?最近熱播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風頭可謂正盛。該影片以空間為軸,縱橫東西南北中,以5個反映家鄉變化的現實故事。有些朋友會說,看下來更像是一部喜劇,讓人捧腹大笑,裡面的情節和臺詞,都讓人記憶猶新,尤其是葛優那一句:"我看行"這句話的魔力,堪比《我和我的祖國》中那句"牛掰格拉斯"。而讓館主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幾位主演,坐拖拉機風馳電掣那一段,讓我笑出了鵝叫。
  • 《我和我的家鄉》:哭著哭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文/張建雄 我們總說成長不易,是一個哭著哭著就笑,笑著笑著就哭了的過程,每當回憶起過往亦是如此。 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如同一個人的成長一樣,最害怕的就是回憶過去和那個想回卻回不到的故鄉,每當想起以往家鄉的點點滴滴,總有吃不完的美食,說不完的心裡話,雖然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回不去的家鄉,但是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段故事或一個人值得銘記一生,或許這就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
  • 《我和我的家鄉》:哭著哭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文/張建雄 我們總說成長不易,是一個哭著哭著就笑,笑著笑著就哭了的過程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如同一個人的成長一樣,最害怕的就是回憶過去和那個想回卻回不到的故鄉,每當想起以往家鄉的點點滴滴,總有吃不完的美食,說不完的心裡話,雖然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回不去的家鄉,但是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段故事或一個人值得銘記一生,或許這就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
  • 《我和我的家鄉》:最好哭的喜劇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有多少人是唱出來的,舉手!去年國慶節《我和我的祖國》上映,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獲得了巨大成功。這對於一部主旋律電影來說,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奇蹟。今年國慶節,《我和我的祖國》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正式上映!影片還是採用集體創作的形式,導演和演員陣容都異常豪華。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笑了,哭了13億人!領略真實的中國民情
    國慶檔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直是我期待的作品,一經問世電影院,我便買了票,率先支持這部佳作!這部《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票房,也的確令13億人笑了,哭了!整部電影從郭蘭英「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旋律開始,代入感特別強!一場電影通過五個故事進行展現!《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令人啼笑皆非的情節,其實是有真諦在裡面的!帶我們領略真實的中國民情,近年來中國社會家鄉飛速發展的縮影!就是這麼的地道有韻味!
  • 《我和我的家鄉》:這是一部最好哭的喜劇電影
    說起來,你們是不是帶上最親近的人去看了這部大爆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家鄉》就是有這樣的「魔力」。《我和我的家鄉》——故事裡有家鄉人,也有異鄉客,有你也有我。電影結尾處,《我的祖國》的悠揚音樂再度響起,我們笑了,也哭了
  • 影向標|《我和我的家鄉》:哭著哭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我們總說成長不易,是一個哭著哭著就笑,笑著笑著就哭了的過程,每當回憶起過往亦是如此。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如同一個人的成長一樣,最害怕的就是回憶過去和那個想回卻回不到的故鄉,每當想起以往家鄉的點點滴滴,總有吃不完的美食,說不完的心裡話,雖然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回不去的家鄉,但是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段故事或一個人值得銘記一生,或許這就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
  • 為何《我和我的家鄉》讓我們又哭又笑?表達了我們內心的5種情感
    看完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邊哭一邊笑,笑中帶淚,被裡面的五個樸實無華的小故事深深感動,也想起了自己的家鄉,上學,成長的往事,一幕幕都浮現在眼前。看完後不禁反問自己,為何這部電影有如此大的衝擊力,讓我們又哭又笑?仔細想想,原來它在潛移默化中,小切口大主題,表達了我們內心的五種情感。
  • 繼《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和我的家鄉》用笑與淚講述家鄉故事
    繼去年國慶70華誕推出《我和我的祖國》後,今年國慶期間,可視作姐妹篇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線了。這兩部電影,一個以時間為主線(每10年為一個故事,總共7個故事講述70年的風雨歷程);一個以空間為主線(按照東南西北中,每個地方為一個故事,總共5個故事講述各地家鄉奔小康的故事)。10月2日,趁著先生休息的時段,和先生一起去了電影院,看了這一部《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
  • 《我和我的家鄉》:讓你笑了哭,哭了笑的現實主義大拼盤
    2019年國慶檔期,《我和我的祖國》以導演作品集錦獻禮的方式登上大銀幕並受到觀眾認可,也為獻禮片開啟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影片將小人物的生活與國家的命運相聯繫,打造了一種不一樣的、新的「主旋律」。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作為《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榮登大銀幕,五個故事都緊緊圍繞個人與家鄉的情感聯結加以講述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笑著笑著就哭了
    「身在異鄉看家鄉,才發現有些情感早已深入骨髓難以割捨」、「有同感,電影拍的就是我家鄉的故事」「這不是個喜劇嗎?為什麼我哭了」......10月1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剛剛上映便成為了網絡上網友熱議的話題,目前票房、口碑位列國慶檔全平臺第一。
  • 《我和我的家鄉》觀看過程有哭有笑,沈騰和馬麗真的發福了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10月1日上映了,今日帶著媽媽去看了,明星陣容強大,全場座無虛席,觀看過程中有哭有笑。每個故事有感人情節,每個故事全場爆笑。坐在後排的女生笑到不能自拔。電影中沈騰和馬麗可真的是發福了,沈騰變成了油膩大叔。
  • 《我和我的家鄉》票房破5億,請放肆的笑,盡情的哭
    看完《我和我的家鄉》,擦掉剛才止不住流下的眼淚,揉揉因為笑太大聲扯得有點疼的肚子,第一次有點不捨得走出電影院的感覺,歡樂和淚水交織的感動。有著中國電影屆最頂尖的製作陣容,《我和我的家鄉》卻帶來了接地氣的感動,在很多瞬間讓人共鳴,想起了自己的家鄉的點點滴滴。
  • 同為「借風操作」,《我和我的家鄉》贏了,徐崢笑了,觀眾卻哭了
    不就是因為借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東風嗎?不就是宣傳的到位嗎?這樣的質疑雖然很少,並不代表不存在。相比較而言,《我和我的家鄉》無疑是國慶檔的最大贏家,除了一路上升的票房以外,更是收穫了一波好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前作《我和我的祖國》。
  • 《我和我的家鄉》:笑著笑著就哭了
    在這個雙節同慶的特別假期裡,大家有沒有放下繁雜的瑣事,走進電影院看一部電影,好好放鬆一下呢?今年的十一黃金檔電影依然十分亮眼,有國風動漫電影《姜子牙》,女排精神《奪冠》,還有接棒去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的《我和我的家鄉》。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笑著笑著就哭了,網友:終於明白了家鄉在我心目中的份量
    「身在異鄉看家鄉,才發現有些情感早已深入骨髓難以割捨」、「有同感,電影拍的就是我家鄉的故事」「這不是個喜劇嗎?為什麼我哭了」......10月1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剛剛上映便成為了網絡上網友熱議的話題,目前票房、口碑位列國慶檔全平臺第一。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笑著笑著就哭了,網友:終於明白了家鄉在我心目中的份量
    為什麼我哭了」.10月1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剛剛上映便成為了網絡上網友熱議的話題,目前票房、口碑位列國慶檔全平臺第一。作為去年大火的《我和我的祖國》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同樣採用了多個單元故事的手法,電影從「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旋律開始,通過《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大地上的五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展現了近年來中國社會家鄉飛速發展的縮影。
  • 《我和我的家鄉》總票房過9億,讓人又笑又哭的一部劇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今天已經超過9億了,假期值得刷的一部喜劇電影。這部電影群星聚集,影片講了五個故事,每個故事中都融入了每個導演各自的風格,讓人又哭又笑的。《北京好人》這個故事本是親戚沒錢看病,找人借錢的小事,也被演繹得有滋有味,故事結局才發現普及醫保這項政策早就解決了看病沒錢的事情。
  • 沈騰和馬麗的絕佳配合,讓我笑中帶淚《我和我的家鄉》
    在我的印象中,一部好的喜劇不單單是能做到讓人開懷大笑,它還得做到讓人熱淚盈眶。喜劇的本身是笑,而一部好的喜劇,它的內核永遠是「哭」。《我和我的家鄉》劇照你們還別不信,雖然下面舉的這個例子會讓大家覺得老生常談
  •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詳解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延續集體創作的方式,由張藝謀擔當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