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小文,我們來和同學們說一說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中所包含的相關知識點和考點。#小學三年級語文學習#

課文中涉及的多音字
「縫」有兩個讀音,其一是féng,一般指的是動詞,比喻縫衣服、縫補等;另一個讀音是fèng,一般作名詞時用這個讀音,比如縫隙、裂縫等。「卷」有兩個讀音,其一是juǎn,表示量詞和動詞,比如一捲紙、捲起來;另一個讀音是juàn,一般做名詞,比如試卷、考卷等(同學們要注意我們平時購物時使用的那個叫「券」,和「卷」並非一個字,比如電影券、優惠券、禮券等等)「夾」有三個讀音,其一是jiā,常用作動詞,比如夾菜、夾起等;其二是gā,常用於口語中,比如胳肢窩;其三是jiá,表示形容詞(名詞)含義的居多,比如夾襖、夾板等。

文章整體結構分析
這篇文章一共有二十九個自然段,按照故事發生發展的順序可以劃分為三個大的部分,即為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經過和故事的結果。文章的起因是文章的第一段,講的就是顧客找裁縫做衣服;文章的經過是文章第二段~文章的第十九段,講的是顧客因為急性子,著急要衣服,所以前後三次要求更換衣服的樣式;文章的救過是第二十段~第二十九段,寫的是最後一天發生的事情:裁縫說不用接袖子也能做出一件漂亮的春裝,因為他還沒開始裁料。當然,我們也可以將中間的經過部分在進行進一步的分述,就是三次更換要求,但總的結構還是很清晰的,既可以從表示時間的詞入手,也可以利用衣服的四次變化來梳理情節。

文章重點問題分析
1、請簡要梳理四天顧客的要求和裁縫的表現。
答:第一天顧客想做一件冬天穿的棉襖,裁縫說服顧客明年冬天取貨;第二天顧客要求改成秋天穿的夾襖,裁縫答應了;第三天顧客要剪去袖子,改成夏天穿的短袖襯衫,裁縫也答應了;最後一天顧客要求接上袖子,改成春天穿的春裝,裁縫不想讓顧客穿上難看的拼接袖子的衣裳,但是也能讓他穿上漂亮的春裝,因為自己還沒有裁料呢!
2、文章的標題「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有何特別之處?
答:「裁縫和顧客」是文章主人公,「慢性子和急性子」是人物性格特點,結合起來正好有一種對比的感覺,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3、為什麼顧客找了三家裁縫店都沒讓他們做衣服呢?
答:因為顧客性子比較急,覺得前面三家店做衣服太慢了。
4、裁縫用什麼理由說服了顧客明年冬天來取棉襖?
答:別的季節來即便是拿到新棉襖,也不能穿上,不然會受到別人的嘲笑,但是如果明年冬天來取,正好可以穿在身上,美觀大方,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誇獎和羨慕。
5、為什麼裁縫拒絕了顧客把短袖襯衫改成春裝?
答:有兩點原因,其一是裁縫認為這樣太難看,其二是怕壞了自己的名聲。
6、試著說一說文章結尾的好處。
答: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但細細想想又在情理之間,因為完全符合裁縫「慢性子」的人物特點。

好啦,這就是小編認為這篇文章中重要的知識點和考點,希望能夠給各位家長和同學們一些幫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漏》中的語文考點
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我變成了一棵樹》中的語文考點
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蜜蜂》中的語文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