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讓科技巨頭微軟頭疼的可能就是,蘋果正式推出了基於M1晶片的Macbook產品,不僅將英特爾處理器版本的蘋果電腦打得滿地找牙,同時也讓電腦作業系統霸主微軟有些寢食難安,因為這就意味著,蘋果未來的產品中心,將會是電腦產品。而蘋果也是唯一能夠和微軟在PC時代對抗的巨頭,因為蘋果有自己的電腦生產線,同時還有設計精美的MacOS作業系統,現在又有了性能超強的M1晶片,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必定能在競爭激烈的PC市場分一杯羹。因此微軟自研ARM晶片,或許是情非得已,但為了保住自家在桌面作業系統的市場也不得不為。
首先,雖然過去的十幾年蘋果憑藉iOS生態,在移動市場可以說是叱詫風雲,市值也從3000億美金來到了2萬億美金,一時間風光無限。但微軟憑藉在多年來在桌面作業系統建立的優勢,也常年打的MacOS抬不起頭,同樣是一家市值超兩萬億美金,同時擁有強大研發的能力的科技企業。
面對來勢洶洶的蘋果,其實微軟早年也有過很多布局。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Surface電腦系列,一直想要倡導引領PC的形態,從筆記本電腦到二合一平板的轉換,但是即便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微軟的Surface電腦系列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並沒有引領PC時代的新風潮。反而是在軟體方面和硬體方面遲遲沒有創新性的突破。
首先是在硬體方面,Surface電腦多年以來,都是以英特爾的處理器為主,但也正是過去的10年,英特爾在處理器性能方面擠牙膏,導致多年來Surface電腦的性能提升緩慢。後來微軟也曾聯合高通,推出過基於驍龍835的windows筆記本電腦,雖然續航比英特爾處理器好很多,但當時驍龍835的性能還是讓這個試水產品體驗相當不好,後面還有一些基於驍龍850和SQ1的產品,反響也比較平淡。
軟體方面,微軟同樣也有很多進展緩慢的地方。比如微軟其實很早就已經開發了基於ARM架構的windowsRT,但windowsRT竟然不兼容X86的應用程式,只能從應用商店去下載APP。同時也沒有像蘋果的Rosetta2這樣好用的轉譯器。並且更難的是,早期的windowsRT設備後來竟然無法升級windows10。而目前雖然微軟已經開始著手研發自家的ARM處理器了,但顯然目前依然沒有應對X86架構兼容ARM架構的方案,在軟體方面可以說是自己都頻頻失誤,進展緩慢。
而反觀蘋果推出的M1晶片,一上來就從晶片M1、系統MacOS、Rosetta2轉譯器、終端產品MacbookAir等,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也讓微軟醍醐灌頂,意識到了危機感。其實對微軟來說,作業系統是自己的,而目前主要的問題就是晶片需要通過英特爾或者高通,而這兩家公司最近幾年也經常擠牙膏,因此要想快速推進windows作業系統在ARM架構的生態,就必須自己掌握晶片。顯然這對微軟這種,既有錢又有實力的公司也並非難事。
而如果微軟不加快速的話,那麼蘋果將依靠iOS生態,快速反哺自家的MacOS生態,並且憑藉Macbook系列電腦常年在高端電腦市場的口碑,迅速建立起自家的生態和壁壘,之後等完全佔領高端市場之後,再推出類似iPhoneSE這樣的產品攻佔中低端的電腦市場,到那時微軟常年擁有90%以上桌面作業系統份額的神話將會成為歷史,而基於windows作業系統,每年讓微軟賺的盆滿缽滿的軟體服務也會被蘋果步步蠶食掉。因此現在階段微軟必須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