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最前線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

2020-12-23 環球時報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託起信心與希望。

我必須跑得更快,

才能跑贏時間;

我必須跑得更快,

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1月26日,大年初二。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

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

晚上9點,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突然,手機鈴聲響起。

「您家莫急莫急,在醫院門口?我馬上安排人出來接。」

「搞快點,搞快點,這個事情一哈都等不得,馬上就搞!」

濃眉,黝黑,風風火火。一小會兒,他接打了6個電話,整個走廊都能聽到他在喊。

1月27日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在等待危重病人轉運時接到病人心跳停止的緊急電話,抓緊聯繫協調處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柯皓攝)

「雷厲風行」,是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

「全院都曉得我性子急,嗓門大。」從小在武漢礄口長大的張定宇笑著為自己打圓場。

「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沉默了一會兒,平靜地提起那個埋在心裡的秘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在疫情中「逆行」的29天裡,張定宇往往凌晨2點剛躺下,4點就得爬起來,接無數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就在他日夜撲在一線,為重症患者搶出生命通道時,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卻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十幾公裡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身為共產黨員、醫務工作者,

非常時期、危急時刻,

必須堅決頂上去!

1月24日,除夕夜。

晚8時許,張定宇接到武漢市衛健委的電話,解放軍海陸空三支醫療隊共450人,分別從上海、重慶、西安三地乘軍機星夜馳援武漢醫療一線,於當晚23時44分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其中,陸軍軍醫大學150人醫療隊將奔赴金銀潭醫院。

張定宇和團隊受到極大鼓舞。「近一個月,醫護人員嚴重不足,日常狀態下,護士2小時交接班一次,現在則需拉長至4至5小時,醫生就更辛苦,嚴重的體力透支也會增大感染風險。」他說,解放軍來了,壓力將減輕不少。

晚10時許,張定宇再次接到電話,上海醫療隊136名醫護人員凌晨2點抵達武漢,並進駐金銀潭醫院。

安頓完上海醫療隊住下,已是凌晨3點。

1月25日,大年初一。

「騰空病區的兩層樓面,搞好消毒與清潔!」一大早,張定宇就開始為進駐的上海醫療隊調整空間排布。

1月26日下午1時,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成建制接管該院兩個病區,經過3個多小時準備,第一批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20名患者轉入。下午2點,上海醫療隊正式接手武漢金銀潭醫院老病房,共兩個病區約80張床位。

截至26日晚11時,金銀潭醫院當天接收53名轉診患者,累計收治患者657人。

「夜裡還有一批病人要轉過來,估計今天要達到70多人。」張定宇從會議室的窗戶望出去,不遠處的南樓、北樓和綜合樓,21個病區,燈火通明。

火線48小時,張定宇兵不卸甲、馬不停蹄。

「身為共產黨員、醫務工作者,非常時期、危急時刻,必須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堅決頂上去!」

張定宇告訴記者,全院240多名黨員,沒有一個人遲疑、退縮,全部挺在急難險重崗位。「有國家強大的動員能力、科技研發實力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眾志成城,疫情終將會被我們戰勝!」

張定宇的雙眼布滿血絲,眼神堅毅、沉穩。

傳染病不是絕症,

當前我們最需要的,

是消除恐懼。

2019年12月,武漢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引起張定宇的高度警惕。在那之前,他剛剛應對完12月初爆發的冬季甲流。

當月29日,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4天後,該院正式開闢專門的病區。

憑著多年在傳染病領域的專業經驗,張定宇感到這個病不簡單。他一邊叮囑醫務人員加大防護,一邊帶領大家率先採集了這7名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並送往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進行檢測。

「為什麼要採集肺泡灌洗液?因為我們發現,一些病人在做咽拭子檢測的時候是陰性,但病情卻在持續加重,肺部CT異常,我們懷疑病毒已通過下呼吸道進入肺泡,果不其然。」張定宇說,病毒躲在肺泡裡,咽喉檢查根本不起作用,到後來病人肺部斑點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病情進化非常兇猛,但究竟這是一種什麼病毒,誰也不知道。

科學家團隊從分離樣本中,確認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面對新的病毒,目前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

在夜以繼日的診治中,該院醫護人員發現,他們以往用於抗愛滋病的藥物克力芝,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定療效。很快,這種藥便在金銀潭醫院率先用於治療。

王立偉(化名)是華南海鮮市場的經營戶,首批7名感染者之一。他的妻子和姨妹,也在這次疫情中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1月5日,王立偉的妻子來到金銀潭醫院,堅持要住院。張定宇看了她的肺部CT後發現,雖有陰影,但症狀較輕,建議配合藥物,居家隔離療養。

在家堅持每人戴口罩,實行分餐制。兩周後,她的血象在免疫力和藥物幫助下,恢復了正常,肺炎自愈了。

「這是我接診的輕症病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例。眼下,提高人體免疫力非常重要。傳染病不是絕症,當前我們最需要的,是消除恐懼。」

1月27日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綜合病房樓三樓,張定宇在查看危重病人病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

就會拼了命去爭分奪秒;

同時,我很內疚,

我也許是個好醫生,

但不是個好丈夫。

張定宇的雙腿,上下樓越來越艱難了。

每每有人問他,腿怎麼了?他都大手一揮搪塞說,我膝關節不好。

全院沒有一個人知道,他高低不平的腳步,緣於漸凍症的折磨。

這是一種罕見的絕症,又稱肌萎縮側索硬化(ALS),無藥可治。早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無力、肉跳、容易疲勞。漸漸地,就會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直至產生呼吸衰竭。

「這個病的名字真的很形象,上下樓梯的時候,腿真的跟凍住了一樣。」張定宇說,他從來不說,是因為不想影響同事,他生來樂觀,不喜歡叫苦。

2017年,張定宇隨武漢市衛健委赴外地出差,被專家發現腿有異樣。2018年10月,漸凍症確診。

他微笑著把身體蜷縮在椅子裡說:「你看我現在長得五大三粗,慢慢地,我會像這樣縮成小小的一團。每個漸凍病人,都是看著自己,一點一點消逝的。」

「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就會拼了命去爭分奪秒做一些事!」

提起與病毒爭分奪秒的29天中內心最艱難的時刻,眼前這位硬漢,忽然溼了眼眶。

「1月13號那天,我回去得很晚,跟愛人談起院裡病人的情況,說發病的時候會很喘。她說,我也覺得有些喘。」張定宇的愛人在武漢第四醫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線。第二天,她悄悄去醫院檢查,確診已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隨後入院。

分身乏術的張定宇,忙得一連三四天都顧不上去醫院看一眼。

1月15日凌晨一點多,在下班趕往四醫院的路上,張定宇的臉頰忽然一陣滾燙,那是止不住地往下淌的淚水。

「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1月27日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右二)跛行前往南樓ICU病房。(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願用漸凍的生命,

與千千萬萬白衣衛士一起,

託起信心與希望。

在金銀潭醫院北樓五病區主任魏明眼中,張定宇平常性子「非常急」,你一旦有困難向他反映,他會想方設法,立即解決。「我們這個病區剛開時,很缺人手,我一急就給院長打電話,院長馬上帶著護理部、後勤科室來現場,說病房需要什麼,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從武漢市第四醫院副院長,到武漢血液中心主任,再到6年前來到金銀潭醫院出任院長,張定宇的白大褂,一穿就是幾十年。

在抗疫一線,他是臨危受命的白衣戰士。在災情關頭,他是衝鋒在前的白衣勇士。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就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在重災區什邡市,全力搶救傷員。

1997年11月,張定宇曾響應國家號召,隨中國醫療隊出徵,援助阿爾及利亞。

2011年除夕,張定宇作為湖北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醫院,度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中國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陣電話鈴聲喚醒。一名產婦子宮破裂出血,需緊急搶救。匆匆趕到手術室,做麻醉,穩定病人血液循環。不到30分鐘,一個男嬰呱呱墜地。

緊接著,第二臺剖腹產病人轉到手術臺,張定宇緊急給產婦側臥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輸液,20多分鐘,一個新生命誕生。

看看表,已是凌晨4時15分。換下工作服,又有一位產婦胎盤早剝、出血,需要緊急剖腹產。輸液、給氧、麻醉,手術……胎兒終於出來了,卻沒有心跳。心臟按壓、吸引、氣管插管、給氧,一陣忙碌後,手術室裡又一次響起了嬰兒的啼哭聲。

這樣一位施恩於人、充滿大愛的白衣衛士,卻總把「感恩」二字掛在嘴邊。

「很感激解放軍醫療隊的分擔,讓我這兩天凌晨1點就能躺下了,之前有時候得扛到三、四點才能睡。」

「我愛人雖然感染了病毒,但是很幸運,給她用了抗毒藥之後,有效果,我很感恩。」

「這樣的疫情和災難,無論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後果都不可想像。我很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疫情還沒發生前,有空的時候,張定宇會去徒步。他說,我很珍惜還能走路的時間。

而眼下,他要與命運叫板,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與千千萬萬白衣衛士一起,託起信心與希望,託起無數人的生命與健康。

你堅定的站立,我們看得見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金銀潭醫院,是這次疫情阻擊戰中眾人皆知的標誌性地點。因為這是戰鬥最先打響的地方,也是「離炮火最近的地方」。

院長張定宇,一個戰鬥者,一個指揮者,也是一顆定心丸。我們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金銀潭醫院,卻在一個月以後才知道他。

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絕症,卻要為患者、為社會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擋不了自己的病情,卻用盡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來。

他的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堅實的陣地。

生命的守護,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時間何曾給他們特別的眷顧?疫情又何曾讓他們有片刻的喘息?他們不能停下,他們要跑得更快,來不及想一下自己,也來不及回頭看一眼自己的家。

最美「逆行者」,這是我們給所有白衣鬥士的稱呼。因為他們的逆行,我們來不及知道他們的名字,隔著厚厚的口罩和防護服,我們甚至看不清他們的臉。

當我們知道他們的故事,靠近他們的心理世界,我們就更明白他們怎樣對待職責,他們如何踐行初心、不辱使命,他們的勇敢來自何處,他們的犧牲是怎樣的無悔。

醫者無懼,醫者仁心。越是艱巨的任務,越有沖天的豪情;越是最危險的地方,越有最英勇的戰鬥。

戰鬥如此地激烈,更多的我們,無法靠近你們的陣地,但你們堅定的站立,我們看得見。

來源:湖北日報

相關焦點

  •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託起信心與希望。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  這裡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轉診確診的患者。  晚上9點,57歲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帶著疲憊,一瘸一拐走向記者。突然,手機鈴聲響起。
  • 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他已經在抗疫一線奮戰了30多天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 ...華科校友張定宇: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餘天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武漢的醫院受到人們廣泛關注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金銀潭醫院更是如此除了疫情本身身患漸凍症,拖著一雙跛腳連續30多天奔走在抗疫第一線的院長張定宇也牽動著很多人的心56歲的張定宇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 身患絕症,金銀潭院長堅持為他們送機!腳步看哭了…
    ↓↓↓剛結束上午一場會議,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拖著患有漸凍症的身軀,堅持到機場送行!疫情期間,福建醫療隊,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火線」上與病毒交鋒。而57歲的張定宇在身患漸凍症的情況下,自疫情暴發就開始了連軸的救治工作。
  • 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漸凍症,坐輪椅前想多做點事,讓人淚目
    身患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已連續30多天奔走在抗疫第一線,他說,確實感覺到累,走路都邁不開腳。記者問可以歇歇吧,他卻說:「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是帶著笑意說出這些話的,但是聽著卻讓人淚目……張院長:這次武漢疫情確實感覺到了累。記者:是什麼感受?
  • 治癒後還會感染嗎?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回應了
    10日晚,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第20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武漢還有多少人待排查?臨床上治癒率是多少?治癒後還會感染嗎?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回應。
  • 《最美逆行者》劇情潸然淚下,華院長和妻子情節惹哭了觀眾
    在昨晚僅僅播出的兩集,我最感動的就是王志文飾演的華院長,原型是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本應受到別人的保護,卻在全國人民需要的時候,衝在的最前線,他說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那我現在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多走動一點,這樣不會更充實嗎?
  • 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回應
    在13日湖北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懇請康復者捐獻血漿的新聞格外受到關注
  • 金銀潭醫院院長解釋,為什麼會透露自己身患漸凍症
    在今晚央視《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連線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前兩天,張定宇院長曾透露自己是漸凍症患者,上下樓越來越艱難。對於為什麼選擇在這時坦白自己的病情,張院長說:「我這次給大家說這個事情,主要是因為我們醫院這次要接待很多專家,還有很多領導也很關心這家醫院,我經常陪大家走訪。
  • 1500公裡外的感謝,雲南花農送金銀潭醫院1600捧康乃馨
    3月7日,武漢金銀潭醫院收到了雲南花農送來的鮮花,護士長甄暐選了一株紫色的康乃馨。甄暐是上海龍華醫院呼吸科的護士長,也是上海首批馳援湖北醫療隊中93名女醫護人員之一。她們即將在這裡度過第110個國際婦女節。
  •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耐藥病區護士長賈春敏:沒有人想當英雄,但我們就...
    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 通訊員李潔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早在去年12月29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就感知到了危險信號。當日,第一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轉入該院。作為武漢市第一個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以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金銀潭醫院被形容為抗擊疫情的「橋頭堡」。它的「戰疫」歷程吸引了全國目光,而該院院長——身患漸凍症仍堅守一線的張定宇,也成為無數國人心中的英雄。這2個多月來,金銀潭醫院裡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楚天都市報記者近日專訪該院耐藥病區護士長賈春敏。
  • 人民日報:《生死金銀潭》,讓中國抗疫故事更具傳播穿透力
    原標題:人民日報:《生死金銀潭》,讓中國抗疫故事更具傳播穿透力 今年年初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勇敢逆行,奔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報導疫情動態,傳播防控知識,講述感人故事。
  • 《在一起》張嘉益再現超強演技,用細節還原張定宇院長抗疫事跡
    還記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這樣奮力地工作,就是因為我熱愛生活。」 難以想像,如此樂觀積極的張定宇院長是一位漸凍症患者,即使身患重病,他依舊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 《最美逆行者》後,《在一起》定檔,致敬偉大抗疫時代
    十個單元涵蓋面很廣,包括了前沿陣地搶救患者的生死時速,包括醫患之間共患難的真情,包括一個城市和新冠疫情的較量,包括抗疫過程每一個角色甚至一種物品發揮的作用。在《生命的拐點》中,張嘉譯飾演江漢醫院院長張漢清,原型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 《最美逆行者》全程催淚,華院長不敢看望妻子,惹哭了多少觀眾
    在這些以原型人物改編的角色當中,王志飛飾演的華院長則是最催淚的。華院長的原型是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寧,那個本應該受到別人保護的漸凍症患者,卻在全國人民需要的時候,衝到最前線保護了所有人。陳數飾演的肖寧,是華院長多年的好友,得知華院長患病後要他走慢一點,不要太著急了。但他卻回應,「只有跑得快一點,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患者。」雖然他如今也身患重症,但醫者仁心,身為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他的心是與所有患者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深知只有快一點,再快一點,才能有更多的人免於陷入這場災難當中。
  • 《金銀潭實拍80天》真實再現抗疫故事,最悲慘一家,四口僅剩一人
    B站剛上映了一部抗疫紀錄片《金銀潭實拍80天》,內容就是從疫情開始到疫情結束這期間所發生的普通人的故事。整個紀錄片選擇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經歷來作為例子,講述了這場令人難忘的疫情。也正是這個原因,兩個人分別感染了病情。後面,敖慕麟挺了過來,而敖醒吾則在用了EMCO之後沒能挺過來。去世的當天,敖慕麟的母親徵求兒子的意願想著把敖醒吾大的遺體捐獻了出來作為醫學解剖使用。當時,用敖慕麟的話來說自己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但是卻為自己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驕傲。用一夜間長大來形容敖慕麟一點兒也不過分。第二個感染者是王楓嬌。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王楓嬌同樣也是一個二胎媽媽。
  • 56歲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升職背後是不為人知的心酸
    湖北省衛健委官網信息更新顯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市傳染病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已任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