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很有毒性,更有趣味;明明打造了一個黑暗的末世後世界,但貫穿故事的想像力和溫情,都和畫面一樣色彩斑斕。」
文/鯊魚子
北美時間2018年9月3日,美國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的長篇動畫《探險時光》(Adventure Time)播出了最終集。這場延續了八年的不可思議之旅,在觀眾們的戀戀不捨聲和MPB的千年之吻中宣告完結了。
作為CN的臺柱子,AT這部動畫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好評如潮:在美國,它8次斬獲電視界最高榮譽的艾美獎,3次摘取代表動畫界桂冠的安妮獎,風頭之盛可謂一時無兩。
在國內,它不斷刷新著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9.3,一路飆到了第四季的9.7。從此,AT穩定在9.7的高分上,是豆瓣上僅次於《瑞克與莫蒂》的最高分動畫——90%以上看過的人,都給了它五星滿分好評。
這是一部很難被冠以單一形容詞的作品:它看似畫風低齡,其中的段子卻大多都是全年齡的美式無釐頭;初期它被觀眾們認為是輕鬆有趣的溫情動畫,中後期劇情突然全方位展開,藏著捂著的宏大世界觀一朝揭開,黑深虐的劇情一氣拋來,令人細思恐極。
更讓人細思恐極的是,你會發現它從來就不是兒童動畫,只是你一開始擅自誤解了它。
它很有毒性,更有趣味;明明打造了一個黑暗的末世後世界,但貫穿故事的想像力和溫情,都和畫面一樣色彩斑斕。
可小趴認為,這些都不是它最吸引人吃安利停不下來的地方。
大人們把專屬小孩子的故事叫做童話。因為它們離現實很遠——並非設定和背景脫離現實,而是因為童話中,人性往往是經過簡化的。時間是靜止的,善惡是守恆的,善人總會幸福,惡人終被制裁。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初期的AT,確實和通常意義上的溫情童話很類似。但它最大的過人之處,卻是因為它並沒有成為童話。
AT之所以讓觀眾欲罷不能,源自它與現實的深刻聯結。而它教會我們的一切,都深深植根於荒誕表象之下的現實。
這種現實感,首先體現在片中人物的成長脈絡上。
AT的主線十分簡單:人類男孩Finn和他的魔力狗夥伴Jake,在Ooo大陸上的冒險故事。
早期的Finn,是個理想主義的樂天派男孩,一心熱愛冒險的傻白甜,連對泡泡糖公主的暗戀都是滿滿的青澀。
後來他戀愛了。心動對象換了又換,他開始知道情為何物,也開始知道如何去傷害別人。
他會因為見到父親導致幻想破滅,而被復仇心蒙蔽雙眼。
Finn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他擁有善良的靈魂,卻也會在成長的路上犯下過錯。
他會犯錯,也會在時過境遷之後幡然醒悟。
Finn的旅途不只是探險,更是一個人從懵懂到成熟的必經之路。觀眾不會因為他是個好孩子而忘記他的過錯,但也不會因為他傷害過別人就放棄對他的喜愛。
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這一課不光屬於孩子們。
AT中另一個現實向的元素,是作品的背景設定。
AT的本篇故事被設定在Ooo大陸,時間是「蘑菇雲戰爭」千年之後的末世,在戰爭發生之前,我們所熟知的人類文明曾在這片大陸上紮根。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種合理猜想:地球上的人類文明,最終也會像AT裡一樣,被核武器毀滅。
Finn和Finn的父親Martin,是這個故事中唯二已知的,「蘑菇雲戰爭」後倖存的人類。其他角色或是擁有智慧的食物和物體,或是魔法生物。
但TA們和Finn沒有什麼不同。每個角色都和身為人類的Finn一樣,有自己的目標和正義感,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出一套生活準則,甚至統治一塊自己的領地。同樣的,TA們也和Finn一樣,有優點,有缺點,有個性,有好惡。
比如技術宅泡泡糖公主。
或是Finn最忠實的夥伴,卻在人情世故上比他成熟很多的,魔力狗Jake。
這樣的設定,一方面體現出作者對現代化的消極看法,另一方面也暗合美國作為移民國家的國情。土地上的人類千奇百怪,從樣貌到性格種種不同,但每個人都有權做他們自己,選擇他們想要的人生。
這種平等觀念,也體現在作品對性別差異的態度上。
瑪瑟琳的配音奧利維亞·奧爾森在訪談中談到過:
「你不僅可以是一個甜美溫順的女人,也可以成為孤狼或者變成惡魔怪物,只要做你自己就好。」
而她也是最早公開提及瑪瑟琳和泡泡糖公主情感線的一位卡司(雖然後來發文澄清了,然官方終於還是蓋了章)。
和人們對女性角色甜美可人的刻板印象不同,瑪瑟琳是個很酷的女吸血鬼。她是個搖滾女孩,平日裡獨來獨往,熱愛旅遊,喜歡打籃球,愛搞惡作劇,日常以戲弄Finn為樂。
在寒冰王的同人小說裡,這種性別設定的多樣化更是被發揮到了極致。AT的性轉篇章裡,Finn變成了受王子喜歡的Fionna,而Jake變成了一隻心思細膩的母貓Cake。劇情也就可想而知:女孩Fionna和母貓Cake保護粉色的泡泡糖王子,共同對抗喜歡抓王子的冰女巫。
儘管性轉版被認為是官方的放飛自我產物,但它向觀眾證明了一件事——冒險故事的主角就算不是男孩,一樣可以很好看。
AT向女孩子們展示的世界,充滿了豐富多彩的自由選擇,她們可以成為任何她們想成為的人——可以是溫和甜美的泡泡糖公主,也可以是瑪瑟琳那樣的搖滾女孩。
甚至是她們想要一個女孩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那也沒什麼不對的。
難怪有大批網友盛讚「以後我就要給自己的孩子看這個」了。
誠然,AT的劇情有黑暗的部分,但到最後,它仍然是充滿溫情的。這種溫情,並非童話式的傻白甜,而是飽嘗成長的辛酸之後,最終發現,人性仍然有對光明和美好的本能嚮往。
也許正是這種正直到感人的三觀輸出,才使AT成為了一部如此傳奇的動畫。
它以脫離現實的架構,用想像力向懵懂的孩子們傳達現實中安身立命的原則,同時,也告訴那些沒有忘記真善美的大人:
你們所經歷過的一切,值得你們相信,世間有更美好的東西存在。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