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自製的首檔Hip-hop文化推廣節目《中國有嘻哈》的火爆不僅讓人們見識了中國說唱文化,更讓一群個性陽光、有真性情的年輕人以音樂「弄潮兒」的風姿出現,他們在臺上的熱血與臺下的真摯交織在一起,成為了人們最想追的劇情故事。而在舞美特效的烘託下,昔日的選秀舞臺變成了炫酷的電影場景,嘻哈選手們成為了鏡頭前的主角,講述著他們的信念與愛。
以往的綜藝選秀節目,舞臺、評委、觀眾三方鼎立、隔岸而坐,雖然互不相擾,但也無可親近;《中國有嘻哈》卻完全不同,如同拍攝電影一樣,把舞臺、評委、觀眾放置到360度環繞的情景之中,人人皆可入戲。
在最近第11期節目中,請來袁婭維、周筆暢、王嘉爾、信四位作為幫唱嘉賓,互選環節中選手們對幫唱嘉賓的爭奪,PG One險些退賽,VAVA淘汰淚別舞臺,信尊重選手初衷要退回出場費等已經令人緊張到窒息。舞美設計更相互呼應,黃黑相間的警絨線元素和舞臺兩旁高高羅起的木質感鐵路貨箱,都給人一種緊張的視覺刺激。同時在配上主舞臺中絢麗的燈光和周圍條形旗幟似的燈光柱,在此誕生的全國四強,在視覺和內容上都給人無比的緊迫感。不得不說,節目的舞美視效顛覆了之前所有綜藝選秀節目的風格與框架,創造出屬於中國的全新的Hip-hop風。
可以說,《中國有嘻哈》舞美相當講究,它不僅蘊含了其獨有的「邏輯思維」,人們甚至可以從美學與哲學層面去考量它的效果,舞美與節目本身一樣,給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奇與震撼。
■17套場景打造HipHop魔力空間
《中國有嘻哈》節目組在一開始就清醒地知道自己要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節目定位於「劇情式真人秀」方向,這個獨創的節目風格使得舞美設計必須要有劇情場景的變換,而不能像以往的節目那樣,在同一個舞臺上完成所有選秀流程。所以,舞美設計師們便根據不同賽制創造出12種不同的舞美場景,再加上表演區、選手區、反選區和媒體觀看區等不同的功能區域,設計師們一共打造了17套場景。
每期節目雖然場景不同,但卻有一個視覺符號的連貫性,那便是中央車站的概念。這種蒸汽機車、鐵軌、車站的符號元素帶有一種強烈的工業感,符合嘻哈文化的生長氛圍,而且富有內涵——連接著過往與未來,懷舊與創新。
於是,標新立異的rapper以及氣場強大的明星製作人就這樣進入了像電影蒙太奇一樣變幻的魔力空間,闖過一道道關隘,演繹著緊張、悲傷、喜悅的個人情緒與努力進取的時代情懷。
■連舞美都有「邏輯思維」
串聯起每一集節目的舞美,可以看到《中國有嘻哈》的故事在如何遷流變化,選手們又面臨著怎樣的成長與挑戰,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成為了一個完美的中國嘻哈大片。
第一期,節目開場,製作人出陣。極其開闊的空間樹立著鋼鐵般硬朗風格的舞臺桁架,巨大的時鐘、復古的吊燈和落地窗勾勒出一種歐式中央車站的感覺,呼應著HipHop所倡導的街頭自由之風。
第二期,60秒的70進40比賽,整個現場被一個弧形棚頂所籠罩 ,呼應著第一集的中央車站概念。選手需要推開一道門而進入舞臺,舞臺被設計成了站臺,門的旁邊是鐵柵欄,門的上方是醒目的鐘表,提醒選手們從外面進入這個世界後,只能憑藉才華在60秒內搭上機遇的列車。選手與明星製作人之間看似孤立割裂,但下面卻實際上有鐵軌相連,意味著選手們尚需努力的方向。當選手被淘汰的時候,舞臺邊緣便燃起熊熊烈火,整個燈光變成殘酷的暗紅色系,讓人想到蒸汽機車時代的熔爐。
第三期是萬眾期待的freestyle環節,表演的地方變成了破破舊舊的「車站庫房」,有枯樹、汽油桶、破風扇,選手們從上期的魔幻站臺進入到一個極其寫實的場景中,本以為可以聊聊天、談談音樂放鬆一下,但突然之間,比賽又開始了,這個看似舒緩的環境中實際上暗藏著一種壓迫感。
第六期的「選擇門」也是很有創新意味,選手製作人之間通過一道未知的門去選擇彼此,門卻只是倉庫的破木門,吱吱呀呀地打開時,讓人卻有一種恍若隔世的穿越之感。
而隨著比賽更加激烈地進行,舞臺的場景也變得更為細化,甚至根據選手或歌曲、歌詞的意思,重新做一些舞臺的呈現,比如在半決賽黃旭&PG One進行1V1對決時,就針對兩人的表演,對燈光的冷暖和色調做了相應設計。
在半決賽下半場這一期,舞臺場景更是引人入勝,從視覺上看,舞臺變成了一個牢籠概念,六位選手都是通過復活賽外卡戰而來的,他們將一一對決,進入的場地像是拳擊臺一般,幾束燈光直射著場地,上面是巨大的直播顯示屏,讓人感覺到一種貼身肉搏的刺激。
日前,《中國有嘻哈》整季節目已經錄製結束,節目最後將會以怎樣奇思妙想的方式與觀眾見面,引發了人們的無限猜想與期待。據悉,在《中國有嘻哈》總決賽當天,將會有20米長的火車開進現場,並成為表演的舞臺之一。
就在《中國有嘻哈》總決賽的直播中可以看出,此次舞美酷炫出新高度。雙舞臺的設計不僅讓選手表演更投入,也將觀眾的融入度大大提高;甚至為選手配套舞美效果,比如PG ONE的舞美看似簡單,只有一束追光,但是根據歌曲節奏,背板燈光快速切換,讓人明確感受到歌曲的緊張氣氛;當GAI登臺時,頂部燈光環繞稱半圓形,好似天穹,而GAI也像翱翔的雄鷹;而艾福傑尼演唱時的燈光更具有時空感,有一種穿越的錯覺,交錯的燈光,地面指引的箭頭,好像在告訴所有人,這是一場夢想的旅行,而選手們早已是質的飛躍; Jony J的登場營造了一個充滿意境的舞臺,伴隨著無數道追光循環交替,時而明亮,時而暗淡,就像來回走動的豆芽歌曲裡所表達的一樣:「誰真的看得清楚,哪裡是歸宿。」與豆芽追夢過程中,一直堅定自己,踏實走好每一步的決心交相呼應,配合的相得益彰。
由此,《中國有嘻哈》從第一期的中央車站,一直到最後一期的火車駛入站臺,跌宕起伏的劇情如同一路上的風景,令人流連忘返。而火車的形象也揭示了深遠的寓意——《中國有嘻哈》這個節目將有所傳承,火車進站是這一季的結束,而火車遠行則預示著第二季即將啟程。
■場景精緻到可以直接去拍電影
由於《中國有嘻哈》節目場景逼真多變,明星製作人也都跟著很興奮,覺得跟隨每一集節目的「轉場」,自己都進入了一個 「新世界」。而舞美也受到了嘻哈文化的影響,「玩」得越來越隨性、越來越得心應手,火車站的那種斑駁的牆面、碎裂的窗戶、生鏽的鐵架子隨時可以變成靈感來源。以往的綜藝節目僅僅是一套舞美,根據歌手的演唱內容來呈現不同情景,但《中國有嘻哈》則是17套舞美,再加上選手歌曲的變幻組合,可供發揮的空間非常多。而且,因為基於嘻哈的特色,舞美可以把整個色系弄得偏暗一些,整個風格會偏硬一些,再通過光的效果達到一個層次感,這其中任意一個元素都可以讓人玩得很high。
不過,龐大的舞美製作背後必然有著難以想像的艱辛,據悉,《中國有嘻哈》舞美設計從製作到搭建有100多名工作人員,燈光部分有幾十名,視覺製作團隊有20多名,攝像團隊也有100多名。每一場演出,煙火的高度,燈的頻次,都要仔細敲定。
而舞美團隊最大的挑戰還是時間,舞美設計是先於一切進行的,團隊在節目開始四個月之前就要把一切規劃妥當,所以,《中國有嘻哈》的海選還沒有選完時,視覺團隊就已經做出來所有東西了,從製作人的椅子到舞臺的鋼板地面,都是精心設計過的,還要考慮色彩搭配的合理,遠近關係的舒服。此次《中國有嘻哈》的視覺團隊非常專業,中戲舞美系畢業的設計師,戲曲學院畢業的製作方,都是有很多的實戰經驗「老炮」,所以,節目的舞美和視效精緻到隨便拿一個場景出去,都可以直接去拍電影。
■嘻哈文化的年輕與率真也是創作動力
能夠讓舞美視效團隊放手一搏的原因,不僅是團隊的專業精神,也與《中國有嘻哈》節目的特性有關,作為彰顯年輕一代內心想法的網絡自製節目,《中國有嘻哈》的舞美並不是在單純地追求時髦、追求炫酷,而是在強調一個時代的特色,與年輕人的那種困惑掙扎、陽光向上形成互動。嘻哈文化之前可能會給人一種地下的、不夠潔淨的感覺,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中國有嘻哈》這個節目讓人們真正了解到嘻哈文化的精神,那種直率、本真和健康真的很打動人,許多觀眾對於嘻哈的理解都被刷新了。
《中國有嘻哈》舞美是成功的,它始終以選手為節目核心,完美的融入到要展現的情景之中,為節目營造出夢感空間,為選手的演唱烘託出特效,讓觀眾感覺到懸念。這種既潤物細無聲,又不會孤立展現的舞美,深深的吸引了觀眾,讓他們始終保有追這部中國「嘻哈大片」的欲望,也為節目的火爆保駕護航。
9月9日《中國有嘻哈》迎來收官大結局,巔峰之戰的視覺一定超級燃燥。在決賽直播中已經初露端倪的炫酷舞美,讓觀眾更加期待播出後呈現的震撼效果,而貫穿節目始終的車站形象也將在最後一集迎來火車的進站,展現獨特設計的全貌。9月9日晚8點鎖定愛奇藝,一起見證冠軍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