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點觀面,在全國脫貧攻堅大棋局中,一個個貧困戶住進了新房,拿到了工資,家門口上起了班,荒山上種起了樹,在古村落吃起了旅遊飯,因地制宜增收致富。那一張張笑臉裡,洋溢的是貧困戶脫貧後的幸福感,藏著的是無數為脫貧攻堅努力奮戰的背影,展望的是有底氣有奔頭的明天!
未來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 姚凌)「現在的日子跟以前比過得真是太舒心太好了!」近日,在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組織開展的「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中,記者深入河南、山西採訪,聽到了很多幸福的感嘆,看到了很多燦爛的笑臉。每一張笑臉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脫貧故事。
「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有錢掙」
位於河南省東南部的上蔡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幾年前,大路李鄉灣裡村靠吃低保度日的李漢章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能成為年收入兩萬塊的「大戶」。村裡建起食用菌種植扶貧基地後,李漢章在集體的帶動下開始種植平菇。除了負責1100個食用菌菌棒外,他抽空還去種植蘆筍等蔬菜,「反正產業園裡啥活都有,幹這幹那,只要想幹,根本就閒不著。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有錢掙嘞。」
李漢章在自己負責的菇房內。(未來網記者 姚凌 攝)
如今在上蔡縣,58歲的任合群在產業融合示範園的大棚內有著穩定的工作,早已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71歲的陳軍陪伴有肢體殘疾的老伴在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過上了吃、住、醫療政府全管的好日子,每個月做護工還有2000塊的工資;五保戶呂留妮住進了村級集體周轉性保障房「幸福苑」,路對面就是自己承包的大棚……5年來實現減貧18萬人,17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一個個增收致富的貧困戶都是上蔡縣脫貧攻堅成效的美麗縮影。
「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
嚴資鳳在油茶樹旁給記者介紹情況。(未來網記者 姚凌 攝)
嚴資鳳是河南商城縣長竹園鄉新建村村民,2016年脫貧後因為2017年一場重病又返貧,後來在當地油茶園的幫扶帶動下和丈夫一起承包了荒山種植油茶。
以前,嚴資鳳家裡也零散種油茶,自己種自己收自己吃,幾乎不賺錢。近年來政策好,通過土地流轉、包種包收、補貼幼苗等方式,她真真切切得到了實惠。「這幾年種油茶有了收入,在山上還有高山茶種,還有20多隻山羊,一年下來收入有五六萬元呢」。談起現在的日子,嚴資鳳笑眯眯地指著遠處的油茶林對記者說,「去年天氣不好,今年油茶收成沒去年高,今年天氣好啊,明年油茶一定豐收。」
「油茶是個好東西」,河南光山縣同樣將油茶產業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昔日的荒山土坡如今都種上了油茶樹,「光山縣產業扶貧現場會暨油茶採摘活動」已連續4年舉辦。油茶產業推動了鄉村旅遊,去年國慶長假期間,僅司馬光油茶園就接待遊客5.6萬人次。藉助電商平臺,光山縣的山茶油和油茶製品已經遠銷海外……
「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房前屋後一畝茶,一塘肥魚一群鴨」,這兩句廣泛流傳在商城縣和光山縣的順口溜,道出了當地的特色脫貧方式,也道出了當地農民就地就業、就地增收、就地致富的好光景。
「家門口就能上班,你說我開不開心」
三晉大地,山脈連綿。極度不便的交通曾限制了幾代人的出路,如今通過轉變思路,山西創新發展理念,走出了易地扶貧搬遷和山村特色旅遊的脫貧之路。
王山平在自己開的便民超市裡。(未來網記者 姚凌 攝)
沁水縣固縣鄉啟動整村異地搬遷之前,王山平一家住在山上幾間破舊的房子裡,漏雨又進風,吃水要去很遠的地方去挑。如今,他住進了富茗小區寬敞明亮的安置房,還在小區開了一家便民超市。
據王山平介紹,一年下來,這個小超市可以給他帶來一萬多塊錢的收入,由於政策扶持,房租只需要交2000元。小區還設置了公益崗位,王山平每個月清理垃圾還會有額外1000塊錢的收入。
王梅在向記者展示她加工的福袋。(未來網記者 姚凌 攝)
一同住在富茗小區,24歲的王姍姍和46歲的王粉香每天去扶貧產業園區裡的春暉扶貧智能化出菇基地上班,廠子與小區只有一路之隔,走路只需要幾分鐘。垣曲縣嶺回村的王梅也是如此。搬下山後,70多歲的王梅在安置小區附近的一家工藝禮品廠上起了班,每天,她把連成片的福袋剪成一個個獨立的福袋,她的工友們負責縫製,然後王梅往福袋裡裝上艾葉或其他香草。一天掙幾十塊錢,王梅也很高興,「這個歲數了還可以掙錢我都不敢想。家門口就能上班,中午還能回去吃飯,你說我開不開心?!」
貧困戶搬下山致了富,特色民宿又吸引外面的遊客走進山,讓當地農民也吃起了旅遊飯。依託「太行一號旅遊公路」,陵川縣和沁水縣在「康養山西」的整體思路指引下,各自發展起了旅遊民宿、特色藥膳等產業,逐步打造了以太行松廟驛站和杏則徒步小鎮為代表的遠近聞名的康養園區。
侯慶葉在一處古村落接受採訪。(未來網記者 姚凌 攝)
幾年前還在煤礦開絞車的侯慶葉如今在杏則徒步小鎮園區的餐廳工作,「村裡成了旅遊景區,環境好,上班近,每個月工資1800元,淡季也照常拿工資,比以前在煤礦每個月危險度高還有夜班的工作好太多了」,侯慶葉介紹說,丈夫在村裡負責養殖,每月工資3000多塊。不愁吃穿,工作不累,他們倆每天都過得樂樂呵呵的。
連日來,記者在河南和山西多地採訪,聽到最多的詞是「真好」,看到最多的是笑容。以點觀面,在全國脫貧攻堅大棋局中,一個個貧困戶住進了新房,拿到了工資,家門口上起了班,荒山上種起了樹,在古村落吃起了旅遊飯,因地制宜增收致富。那一張張笑臉裡,洋溢的是貧困戶脫貧後的幸福感,藏著的是無數為脫貧攻堅努力奮戰的背影,展望的是有底氣有奔頭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