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的速度快到讓人感覺跟不上,智慧型手機變得越來越昂貴,上面的鏡頭也越來越多,不過這都是有原因的。今天就讓我們深入科技的世界,來看看這些奇怪的東西。
先從這塊凹洞開始,為什麼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都做成這樣?我是指屏幕上這塊不規則的切口。為什麼不直接在手機頂部挖出一條插槽,反而是在屏幕上切出一個洞,來安裝前置鏡頭或喇叭。其實製造商是想幫你留出更多的空間,這樣多挖一個洞,對手機並沒有什麼好處。但市場調查顯示,比起屏幕較少的手機,大屏幕手機的銷量要來得更好。
製造商還不斷在手機上加入更多鏡頭來提高照片畫質。單眼相機有超大的鏡頭和堅固的機身,而手機如果只有一顆鏡頭的話是無法拍出高畫質的照片。使用數個鏡頭,可以使照片看起來更具質感而未達到效果,鏡頭需要彼此獨立工作。電子郵件比網際網路網還早,是在六零年代發明的,但那時候使用者只能像同款電腦使用者發送信件。在某些情況下,兩個人還必須同時上線才能收到郵件。
中國的網絡使用者數量是全世界最多的有7.48億,其次是印度4.55億,兩者相加後的使用者數量,遠遠超過歐洲和南美洲的總和。智慧型手機在近年來變得越來越貴,有不到10%的人願意為了買一臺手機付出一千美金。昂貴的價格和高級功能有關,比如臉部識別、多顆鏡頭以及更優越的處理器。
當電子計算機首次問世時,人們對它的準確性感到相當懷疑,某個品牌還在計算機上附加算盤來讓使用者檢查預算結果。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比將阿波羅太空人送上月球的電腦,還要強大。當時導航電腦的硬碟容量只能存2048個字節,僅能用來臨時儲存數據。現今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儲存容量大概是當時導航電腦的七百萬倍。直到1983年,多數人都是以每個月一點五至五美金的價格租用手機。在這之後,一般人約可以用二十美金的價格購買一臺手機,今天來看的話大概是五十美金左右。
一項研究發現,有58%的男性和47%的女性患有無手機恐懼症,也就是擔心手邊沒有手機可以用,這個名詞是無法使用手機恐懼症的縮寫。許多人習慣將手機帶到浴室,以至於每五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不小心將智慧型手機掉入馬桶裡。這裡還沒有提到有多少人願意從馬桶裡撿回他們的手機,但你應該想像得到。
在芬蘭丟手機是一種運動,至兩千年以來,有許多人致力於參加手機投擲賽評審會,依據投資距離和技術來評分。而比賽用的手機,都是有大會捐贈的。1996年,電信商以藍牙哈拉爾德命名他們發明的無線技術,藍牙哈拉爾德在一千多年前曾經是丹麥和挪威的國王。相機一詞來自於暗香,原本的意思是黑色的小盒子,是最早用來描述相機原型的裝置。月球表面上有12臺攝影機,由於在太空中,人是無法負重的,於是把攝影機留在那裡,以便能夠帶回來月球巖石樣本。他們只把裡面的膠捲帶回來,衝洗成照片。電子設備上的一個像素只有三或四種顏色組成,可能是紅色,綠色和藍色,也有可能是青色,洋紅色,黃色和黑色。每個像素都是原始圖像的最小取樣。
科普如此有趣,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關於手機,小夥伴們還有什麼想法,歡迎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