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直到1998年才拍出自己的長片處女作《獨自站立》,但加斯帕·諾的電影生涯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除了自己創作的幾部短片,他還為阿根廷電影大師費爾南多·索拉納斯的《南方》、《探戈,加德爾的放逐》擔任了副導演。
《獨自站立》在坎城除啼試聲後,第二部長片《不可撤銷》真正讓他名聲大噪,或者說聲名狼藉。《不可撤銷》無論情節還是影像都極具攻擊性,長達九分鐘真實感極強的強姦畫面令其飽受指責。影片在坎城電影節首映時退場率驚人,但堅持下來的觀眾在結束後給了它五分鐘的掌聲。影片高度個人化的影像風格也引起了評論界的注意,雖然對其表達手法褒貶不一,但依舊確立了他作為法國影壇新興作者的地位。
09年的《遁入虛無》,加斯帕在形式的探索上走得更遠:大量令人眩暈的主觀長鏡頭、充滿想像力的視角組接、迷幻感十足的特效,而內容也依舊暴戾。比起《不可撤銷》,本片受到了更多的好評。
15年的新作《愛戀》則是一部3D電影,尺度仍然很大,性愛場面比比皆是。但比起前作,《愛戀》的勁道似乎偏弱了,它也成了導演自《不可撤銷》以來唯一沒有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影片。
那麼,這位熱衷於在鏡頭前中表現暴力的導演會選擇哪些電影呢?
《2001太空漫遊》
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之作。庫布裡克的這部經典作品主題宏大,節奏緩慢,甚至略顯晦澀,卻在當年創造了罕見的高票房。一種說法是其中穿越宇宙的段落有著近似於LSD的迷幻體驗,吸引了大量的嬉皮士觀眾。這種說法雖然不盡可信,不過也從側面印證了影片的視覺效果之成功。
《一條安達魯狗》
路易斯·布努埃爾的處女作,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發令槍。影片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六分鐘,信息量卻十分龐大。片中匪夷所思的畫面情節和詭異的剪接手法令許多人不適,也令許多人著迷。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是本片的主創之一,為電影設計了相當精彩的視覺段落。
03.《天蠍星升起》
先鋒派酷兒導演肯尼斯·安格的代表作。這部短片幾乎沒有情節,通篇都是摩託車特寫、男性面龐和身體、錄像片段、漫畫等看似毫不相干的內容的組接,製造出強烈的迷幻效果。瑞恩·斯林主演的《亡命駕駛》中,那件近乎圖騰的蠍子夾克,就是在向本片致敬。
04.《金剛》
誕生於1933年的《金剛》原版可謂怪獸片的鼻祖之一。影片將真人、動畫、模型融為一體,創造了許多在當年來說令人稱奇的場面。《金剛》對「怪獸片」這一電影亞類型影響極大,它的影迷彼得·傑克遜也在2005年的翻拍了一個新的版本向其致敬,受到廣泛好評。
05.《索多瑪120天》
帕索裡尼遺作,改編自「異端作家」薩德的小說。《索多瑪120天》以平靜、肅穆的影調,赤裸裸地展示著性愛和暴力,營造出一種壓抑而可怖的氛圍。影片對於權力和人性的關係有著極為深刻的探討——在一個帶有高度寓言性質的強權語境下,人性是如何腐蝕、瘋狂,而最終崩潰的。
06.《橡皮頭》
大衛·林奇的長片處女作。《橡皮頭》延續了林奇早期短片中的幻想色彩,情節極為荒誕。電影的畫面表現很有衝擊力,聲效也精彩而恐怖,讓整體的荒誕感深入人心。而林奇擅長的手法:以近乎夢境的視覺段落剖析人的精神世界,在本片中已初見雛形。
07.《焦慮》
奧地利導演Gerald Kargl 1983年的作品。影片的鏡頭表現力極強,各種角度的變化,多種形態的組接,風格之凌厲令人屏息。由於有著大量暴力畫面,《焦慮》在多國被禁。在加斯帕·諾和其他一些電影人的呼籲下,影片才重見天日,得以在法國小規模放映。
08.《計程車司機》
目前看來,這是導演們最愛選擇的電影TOP2 (TOP1是《公民凱恩》)。無需過多介紹了,加斯帕·諾一些作品中的瘋狂氣質和片中主角特拉維斯的精神世界倒有一定相似之處。
09.《我是古巴》
前蘇聯導演米哈依爾·卡拉託佐夫的名作。影片有著精彩至極的長鏡頭表現,其調度之複雜、張力之強大,令人嘆為觀止。加斯帕·諾在《遁入虛無》中那些飛天遁地的長鏡頭調度,或許受到了本片的啟發。
10.《愛》
麥可·哈內克二奪金棕櫚之作。電影克制、冷靜、而殘忍,極盡真實地表現了衰老和疾病對肉體與尊嚴的折磨。而兩位老人間的愛與決絕足以讓人潸然淚下,他們的扮演者,簡-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和埃瑪妞·麗娃,奉獻了直達靈魂的演出。
加斯帕·諾選出的這份片單和他在作品中顯露出來的傾向幾乎相差無幾,充滿殘酷和暴力,即便是裡面最溫情的《愛》,也依然有著殘酷的本質。
超現實元素也為加斯帕所鍾愛,《一條安達魯狗》、《橡皮頭》,包括《天蠍星升起》,都有著或古怪或有趣的超現實畫面。
加斯帕對於電影鏡頭美學的口味也相當符合自己的作品氣質,《焦慮》具有攻擊性的影像風格,《我是古巴》令人眩暈的長鏡頭調度,都能在加斯帕自己的創作中找到影子。
但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這份單子無疑口味頗重,諸位觀賞之前還請三思。
點擊【閱讀原文】看《一條安達魯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