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武俠小說和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橋段:主角身受重傷後,機緣巧合下吃了某種神奇罕見的中草藥,繼而起死回生,抑或武藝大增。光看本草、中藥出現在武俠小說中的次數,就知道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與它的神奇效果了。現如今,一些中藥材已成了常見的植物,但不變的依然是它的珍貴。在州直部分縣市,工作隊因地制宜引進中藥材種植,使當地百姓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眼下正值黃芪、黃芩等中草藥收穫季節,昭蘇縣阿克達拉鎮上克孜勒莫依納克村種植的220畝中草藥黃芪根系飽滿,實現了大豐收。
這幾日在上克孜勒莫依那可村中草藥種植基地裡,一臺收割機正加緊黃芪起挖前的秧杆收割,起挖交售。「今年在大家的精心管理下,黃芪產量高,品質好,可以賣個好價錢。」昭蘇縣農業局駐阿克達拉鎮上克孜勒莫依納克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戴健說。
為黃芪鬆土除草
今年,昭蘇縣農業局駐村工作隊按照惠民生項目扶持、村集體組織牽頭、農民參與種植,以土地流轉為基礎的發展模式,重點在該村建立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220畝,主要發展種植藥材黃芪,以此壯大村集體收入,同時解決該村農業種植結構單一、抗市場風險能力低的問題,帶領村民趟出一條新的脫貧致富路。
上克孜勒莫伊納克村是傳統的農業村,有土地8850畝,過去由於村民缺乏種植技術,都是將土地承包給他人種植甜菜和其他常規作物,村民依賴微薄的承包費及外出打零工生活,經濟發展緩慢,種植理念單一,貧困戶多,村集體經濟薄弱。
綠油油的藥材基地
昭蘇縣農業局駐村工作隊來到村裡後,決定利用行業優勢改變現狀,引導村民種植黃芪。為了讓村民對種植黃芪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駐村工作隊帶著農牧民群眾先後到特克斯縣中草藥種植基地、昭蘇縣自治區級農業示範園區等地進行實地觀摩,並同種植大戶們學習交流。
經過宣傳動員後,在村民代表大會上,發展黃芪產業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認可。駐村工作隊以惠民生項目為依託,積極爭取短平快項目資金,率先在村集體土地上試種黃芪,並帶動村幹部和黨員率先種植。工作隊還與昭蘇縣靈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籤訂「訂單農業」,同時籤訂每公斤5元的保護價收購合同,帶領村民種植中草藥220餘畝,以特色種植壯大村集體經濟引領村民實現共同致富。
講解黃芪種植要領
為提高種植戶的管理水平,工作隊邀請專家來到田間地頭與村民面對面交流,講解黃芪栽培、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種植技術,並帶領培訓農戶深入到田間地頭,在黃芪種植點開展了一對一操作示範,增強村民做大中藥材黃芪產業帶動脫貧的信心。
「我家的土地也加入到中草藥材種植的行列中,有農業技術專家到地頭指導,我們只管種,有公司來收購,工作隊的這個特色種植非常好,今年脫貧致富有希望。」貧困戶阿依波拉·別德汗信心滿滿地說道。
目前黃芪種植已取得初步成效,年均畝純收益達1000元左右,大大高於常規糧食種植效益,可為村集體創收10萬元左右,中藥材基地的建設,不僅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發展,而且也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昭蘇縣「訪惠聚」辦公室 李涵)
「在工作隊的指導幫助下,你看我今年種的天南星獲得大豐收,這比種植經濟作物收益好多了,明年我要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把地裡全部種上天南星!」鞏留縣莫合農場農業隊首批天南星試種戶王新立高興地說。
天南星豐收,種植戶高興不已。
天南星性味苦、辛、溫,具有燥溼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等功效。年初以來,工作隊充分發揮後盾單位懂農業的優勢,抽調農業技術骨幹實地考察了解到,莫合農場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涼爽,海拔在1000米以上,光照時間長,全年降雨量充沛,其獨特的光、熱、水、土資源以及氣候條件,很適合天南星的種植。
工作隊按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適地發展的原則,制定調整和優化中草藥種植結構3年規劃,依託伊禧堂生物科技、新疆欣嘉藥業為核心龍頭企業做帶動,探索出「農民+企業+訂單」發展模式,帶動農牧民黨員、種植大戶試種天南星30畝,引導群眾在發展糧食、油葵、玉米等傳統產業的同時,逐步發展天南星種植產業。
王新立是首批試種天南星的種植戶,他先試種了3畝天南星,在5個月的田間管理期,工作隊和技術人員時常到田間地頭給予指導。在王新立悉心管理下,天南星長勢良好,塊莖大。天南星進入收穫期後,王新立僱了人採摘,工作隊也趕來幫忙。王新立細算了一筆帳,「每畝天南星產量可達1噸,按照藥材公司市場收購價每公斤25元計算,除去投入和人工費,每畝可獲利1萬元,而且即採即售,沒有後顧之憂。」
採挖天南星
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李茂說:「這裡種植的天南星產量高、品質好,很受藥材公司老闆的歡迎;天南星的高回報也讓村民們嘗到了特色種植的甜頭。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大扶持力度,促進中藥材產業特別是天南星產業規模化、基地化和產業化發展,讓中藥材產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致富新路子。」(鞏留縣農業局、教育局駐莫合農場農牧業隊工作隊 王獻民)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對中草藥貝母來說卻是種植的好時節。」家住霍城縣蘆草溝鎮別西阿尕什村的村民木中華對工作隊員們解釋。
採挖貝母種子並播種
從9月中旬開始,霍城縣水利局駐蘆草溝鎮別西阿尕什村工作隊幫著種植戶採挖貝母種子,這些種子一部分用來出售,另一部分則用於擴大種植面積。「我種了12畝的家生貝母,挖出一部分做種子擴大種植面積,明年4月再採挖另一部分,每畝可產乾貝母300多公斤,每公斤能賣280多元,貝母再套種葵花、林果等,除去成本,每年每畝均收益基本在5000元左右。」 在和工作隊交流中木中華說起種植中草藥貝母的情況。
別西阿尕什村位於天山腳下,土壤、氣候非常適宜於種植貝母。工作隊和村委會通過大力宣傳和引導村民種植山貝母和貝母,種貝母不僅能享受國家每畝地1000元的特色種植補貼,而且貝母收益遠高於玉米,村民種植貝母的積極性非常高。今年,種植貝母的農戶發展到110戶1000餘畝。
入戶了解貝母種植情況
「我種植的山貝母最高畝產250公斤,銷售價每公斤在450元左右,而且還可以套種林果等別的作物,收入比種植玉米高了不止10倍。」村民馬文華笑著說。
「我們村種植的貝母品質好,每年3、4月收購商早早就來我們村收購貝母藥材,銷售根本不用我們操心,這兩年村民們靠著種植貝母日子都富了起來,越來越多的村民蓋起了新房子,買了小汽車。」村黨支部書記袁鴻勝笑著說。
種植戶在晾曬貝母
「9月,正是村民忙碌在田間地頭為貝母分種的好時節,此時村民挖出田地裡生長了2-3年的貝母種子,重新擴種,1-2年後就能採挖收益。如今,村民們學會了種植技術,貝母帶著村民們一步步穩步增收,讓村民們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這貝母就是他們致富的「金豆豆」啊!」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鄭文群介紹道。(霍城縣「訪惠聚」辦公室戰浩敏、王繼雲)
【編輯:汪涓】
掃一掃左邊二維碼,
更多驚喜等著你。
..
投稿郵箱:1007303199@qq.com,歡迎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