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農民不種地,靠什麼維持生計,老農說出實情

2020-12-24 農裡阿邱

農民象徵之是一種踏實本分,自古以來,農民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通過種地來維持生計。通過付出辛勞汗水收穫糧食來填飽肚子,隨著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農村裡到處出現了隔荒的現象,真令人很不理解,感覺很奇怪,農民不種地依靠什麼來維持生活?

社會在快速發展,農民農村的改善也相繼變化,雖然現在國家對農村的政策較以前有很大的改變,對農民生活保障,對農業的種植和銷售渠道等優民政策相繼鋪開,但是現在農村卻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種地,寧願放著荒地長野草,究竟是什麼原因,一位老農說出了實情。

一、農村生活現在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家庭不說過的多富裕,但是生活條件基本不差,以前農民要靠種地維持生活,現在很多家庭通過到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賺到錢後,根本不用辛苦地去種地。

二、依靠種地來維持生活的生存方式已經淘汰了,現在更多人是想著怎麼發財,而依靠種地收成的收入,是不可能發財,只有出去工作,才會有出路,所以更多選擇出去打工謀出路,也不會留在農村做農民。

三、現在農村更多只有老人在那長居,年輕人大多都出門,人總會有老的時候,當歲月的增長,身體也不像以前還能在地裡幹活,所以地自然就荒廢掉了。

雖然農村裡荒地多了,靠種地生存的農民也少了,但是並不影響農業發展,因為國家正發現這些問題,所以出臺了讓土地集中收攏,給那些有科學、現在技術的人員去承包種地,而且農民還能每年拿到補貼,並且造就當地就業機會,所以現代的農村發展只會越來越好,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正是完善農村建設所相稱。

相關焦點

  • 農民種地是因為愚蠢?假如農民放棄種地會發生什麼
    我是小月,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女人,我也是一位農民,從記事起就一直和土地打著交道,雖然曾經為了生活也在城市打拼過,但終究是又回到了農村,因為我的根就在這裡。不敢說我對種地有十分的把握,但最起碼的一二分把握還是有的。首先我覺得我們農民種地是光榮的,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自己的勞動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出每個人都離不開的物質食糧的這種行為,絕對不是愚蠢。
  • 農村發放養老金,上漲到多少農民才滿意,聽聽老農怎麼說
    農民一輩子過得很辛苦,平時靠種地收入不高,掙的錢也花在了孩子教育、結婚、買房子等事情上,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後半生考慮過。而城裡人沒土地,掙的錢首先要考慮養老,到了退休就能領養老金,老了就有保障,活法也不一樣。
  • 在農村,「咬人的狗」到底該不該打?一位老農說出了「真相」
    導語:在農村,「咬人的狗」到底該不該打?一位老農說出了「真相」在我國農村,不少的家庭都有養狗的習慣,因為狗可以看家護院。不過,在農村養狗都是散養的,跟流浪狗一樣。因此狗咬人的情況還是不少的。在城裡人被狗咬了,首先會給別人支付打疫苗的費用,然後再揍狗幾頓。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現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為什麼呢?
    又是一年春耕時,這時候如果你去農村的田間地頭,就會發現,土地還是那個土地,種子還是那個種子,但是現在種地的場景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首先以前是原始的用牛耕田,現在是機械化作業;其次,以前種地的農民朋友比較多,現在春耕時期地裡的農民卻見不到幾個;再者,以前種地的農民以青壯年為主,而現在
  • 農民起早貪黑工作,還是富不起來,專家不理解,老農算了一筆帳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農村走進城市,但由於我國是農業傳統大國,農民仍然佔大多數。雖然在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很多農民都過上了好日子。但與城鎮人口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農民仍然低收入群體。
  • 這個農民不專業不種地卻畫畫,還把石頭綁手上畫,如今一幅賣一萬
    文:鐵匠論書畫這個農民不專業,不種地卻畫畫,還把石頭綁在手上畫,如今一幅賣一萬!我們常說,做一行愛一行,又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就是說我們要從一而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堅持付出,總會有回報的!而對於一個農民來說,最擅長的大概就是種地吧,懂得做農活的技巧,把地種好,也是一種成就了。
  • 農村「386160」部隊是什麼意思?老農感嘆:農村的出路在哪裡?
    摘要:農村「386160」部隊是什麼意思?老農感嘆:農村的出路在哪裡?只有切實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這些進城工作的農民工們才會在家生活,而這樣的工程國家和政府也在積極建設,什麼「新農村建設」、「城鎮化改造」等等,都是目前農村出路的大方向。
  • 農村流行「睡衣外穿」,城裡人說是陋習,老農的話打臉啪啪響!
    歡迎大家來到《三農老頭頻道》,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冬季流行「睡衣外穿」,城裡人說是陋習,老農的話道出實情近日天氣降溫明顯,不少地區也開啟了降雪模式。
  • 在農村,老農講「寧可東高一尺,切莫西伸一頭」,什麼意思?
    尤其是在農村,俗語的出現不僅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漫長的歲月中農民靠細微的觀察,在無數次失敗與教訓中,凝結成的智慧!對於一些不諳世事的城裡人來說,俗語有何用?我只想說這是缺乏農村生活歷練的結果,在農村,雖然從老農口中講出的俗語沒有那麼的華麗,一些樸實的語言,細細品來卻有非凡的含義。在農村,人這一輩子免不了為父母盡孝,為子女謀未來,而為自己做的又有多少?這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 農民打工要比種地掙錢?都去打工的話怎麼辦?
    以前,種地很多活都是靠人工,大家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起早貪黑忙農活,所以在很多人眼裡農民就是幹髒活累活的。但如今的農業不是過去的農業,各種機械化,現在很多事情都不再需要人工來完成,現在耕地有耕地機、噴藥有噴藥機、農作物收割有收割機……機械完全可以代替一部分勞動力,所以不像以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農業人口減少,種地人越來越少也是正常的。
  • 做一個安分守己的農民,平平安安過一輩子,這樣不很好麼?
    請點下右上「關注」,俺是回村歇歇,是邯鄲一位在農村生活種地的老農,咱今天來聊聊,在農村裡能不能做好自己。老農在村裡生活了50多年,自知在很多村民的眼裡,俺就是一個異類,經常有親戚朋友直言:你跟誰也不一樣。當然說出這樣話語自然是貶義,俺還是能聽得懂的。
  • 57歲的馬廣福,上完春晚就回家種地,這才是真正的農民歌手
    因為家中人口眾多,只靠種地維持生活實在是艱難。因此,小小年紀的馬廣福就輟學回家,跟著生產隊勞作賺取工分。他不懂樂理,甚至大字也不識幾個,但聽他的歌聲是一種美的享受」。農民歌手朱之文是否還有維持著初心,我們不得而知,但外界對他已然有了別的看法。
  • 如今農村的農民都過得怎麼樣?
    現在農民的生活,大約分四種情況:。一是過得富裕的,這部分人大約佔農村人口的20%左右。他們或者土地很多,全部機械化。或者在農村邊種地邊開修理部,小超市,小診所等。有的種百畝以上土地,全部機械化,種地年純收入達到10萬元左右。
  • 2021年,農村耕種或將迎來「2大利好消息」,農民種地可增收
    農村的土地也是農民的根本,也是我國的根基,農民是離不開土地的,我國農耕文化可以說是從古代一直延續至今,以至於現在很多的農民對於種地來說也是孜孜不倦,雖然說近幾年有的人已經習慣了外出打工,但是歸根結底來說,農民種地也是農民最後的一道保障線,最近這幾年很多的農村也是開展了退耕的政策,我國也是不願意看見土地流失或者是撂荒的情況出現
  • 貴州一城中村「有幸了」,曾以種地為生,如今靠大學生「爆發」
    貴州一城中村「有幸了」,曾以種地為生,如今靠大學生「爆發」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很多城市都緊跟著中國發展的腳步,大力開發新的資源,如今的升學率相比十年前以及提高了很多,一百個人中就有就十個人都會上完大學, 這和中國的發展息息相關。
  • 為什麼農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爭搶土地了?
    因此,現在農村人口越來越多,搶地搶地現象也不可避免。有幾個主要原因?~~首先是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自今年2月份開始,全國農村普遍經歷了兩個月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各地封村封路,農民工外出打工進城打工受到限制。湖北農民在家種田時間較長,一般在3~5個月,這3~5個月,他們只能在家種田。這樣,許多農民在家閒著無事可做,只能在家耕種田地。
  • 農民為啥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意種地?原因很簡單,也許你不知道
    農民為啥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意種地?原因很簡單,也許你不知道。2020年新春佳節即將到來,農村又開始沸沸揚揚,大街小巷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可是新年一過,農村又顯得冷冷清清,只剩下些老人和孩子,因為年輕力壯的農民都出去打工了。
  • 糧食漲到6元一斤,農民就不會外出打工,工人也會來種地嗎?
    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取得的成績,無比輝煌,有目共睹!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倍,大家都是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所有的物價,漲了多少倍,相信大家心知肚明。可是糧食作為國家的根本,基本不漲,一直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乞今為止主要糧食水稻、不過1.5元左右一斤,小麥1.2元左右一斤。要想糧食突然漲至6元一斤,是不可能的事。
  • 農民為啥難富起來?每天起早貪黑,依然十分拮据!城裡人:難理解
    農業是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也是9億農民賴以生產生活的基礎。近兩年來,國家政策向農村傾斜,城鎮化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得益於國家的惠農舉措,邁向了小康生活。對此,城裡人不理解,而老農接下來算的一筆帳,讓大家啞口無言。①月入5000已經算高收入農民外出打工一個月能賺多少?種地一季能收入多少?種地收入+打工收入即等於農民打工的總收入。在種地成本高漲的情況下,小農戶一年的種地收入能有5000元的淨利已經算非常不錯了,大多數家庭的支撐來自於外出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