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日本完美妻子,都想把丈夫寫在死亡筆記本上

2021-02-08 看客inSight

「每天早上,有喜子要幫丈夫挑選西裝、準備午飯的便當,甚至連襪子也要有喜子給他穿。結髮50載,每天就這樣一個勁地重複著。現在有喜子的談話對象,只有在公園裡撿到的貓咪『小矮子』。」

這是日劇《初戀~爸爸,小矮子不見了!》裡的情景,看似輕鬆淡然,卻是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方式,道出日本社會的性別暗語,以及一代又一代日本主婦的桎梏與無奈。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中的日本網友們刷到了一條推特熱搜:#與主婦朋友喝咖啡#。

事情源於日本晨間情報節目《スッキリ》。為了提醒人們減少與他人接觸,節目組舉了一個不恰當的例子,稱家庭主婦一天下來大約要接觸50人:

在家中接觸丈夫和2個小孩→送小孩去幼稚園接觸10個人→打完工和朋友喝咖啡接觸4個人→購物接觸5個人……

末了還建議這些媽媽們減少遊公園、喝咖啡這樣的休閒活動。

節目一播出,便引來了日本主婦們的鍵盤攻擊:

「我每天光是短時間打工、帶小孩、做家事就忙翻天了,可以優雅地喝咖啡的主婦是怎麼回事啊?」

除此之外,登上日推熱搜榜的詞條還有#冠狀離婚#,不少日本主婦抱怨:居家辦公的丈夫實在是太煩人了。

2017年,日本TBS電視臺的晨間節目《ビビット》就周休三日制訪問了路人的意見,一位主婦表示:「反對!老公在家讓我很煩,不想看到他!」

事實上,以「完美妻子」聞名於世的日本主婦們,辛苦程度不亞於辦公室社畜。洗衣、做飯、打掃、收納等日常家務自不必說,NHK電視臺還發起了關於「無名家事」的討論。

所謂「無名家事」,即一般沒人提起、但又必須有人去做的瑣碎家務,包括但不限於「做菜前構思菜單」、「洗衣服之前補充洗衣液」、「為空了的垃圾桶套上垃圾袋」、「把握日用品庫存」等等,雜七雜八算起來,一共是162項。

主婦:好累啊。

丈夫:那你去休息啊,不做也行吧。

主婦:那誰來做啊?

圖源:今夜くらべてみました

據統計,90%的「無名家事」最終都會落在妻子頭上。即便是兼職主婦,工作日做家務的時間也是丈夫的7倍。

若家中有未滿12歲的小孩,那麼情況將雪上加霜。煮早餐、燙丈夫的襯衫、準備孩子中餐便當、送丈夫出門、送孩子出門、倒垃圾、洗衣服……任務排得滿滿當當,直到下午來臨,才告一段落。

在日劇《晝顏》(日劇裡的婚外情題材代表作)裡,午後3點似乎是一個頗為微妙的時刻:丈夫還沒下班,孩子還在上課,家務也暫時完成了,空虛便乘虛而入。

但現實並非如此。

獲得暫時解脫的日本主婦們坦言:「突然有了自己的空閒時間就直接跑去茶飲店,但實在沒事做,最後只好開始想晚餐要煮什麼。」

日推上一個全職主婦上傳了自己的一日行程,凌晨5點她就起床料理兩個孩子和家事了。圖源:twitter

「家務育兒,沒錢,沒假。」這首川柳(日本的一種詩歌形式)是對全職主婦生活的高度概括。

唯有她們休息的時候,那些「無價值」的付出才會現形。

女網友みかん是3個小孩的媽,擔任全職主婦已有7年,因為「星期天開始發燒到39度又吐到快死」,她只好讓老公代職,結果等她下周二痊癒時,卻發現家裡早已被爆破——「是被闖了10次空門嗎???」

「廚房亂到像是員工沒上班的居酒屋,而且牙刷牙膏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圖源:みかん的Twitte

「衛生紙和玩具散落一地,這到底是怎麼玩的啊!」 圖源:みかん的Twitter

更讓網友震撼的是,她的病才剛好,就馬上把家裡恢復了原樣。

日本電影《女人之湖》中,丈夫水木曾對妻子說:「完美的妻子就像空氣,誰也不會注意到她,但沒了她又不行。」

事實上,主婦們最怕的不是一回家就斷手斷腳的丈夫,也不是間歇性失控的孩子,而是丈夫插過來的一把把軟刀子。

日本朝日電視臺的綜藝節目「ザワつく!金曜日」挑選出5大最容易讓老婆陷入絕望、進而暴怒的臺詞,其中之一是對親手做菜的老婆說:「配菜就這樣了嗎?」

Instagram上,一位日本主婦開設帳號吐槽自己的老公:「26歲生日的時候,老公買了28歲的蠟燭。」 圖源Instagram帳號@gomi_sutero

不協助家務和育兒、妻子不舒服也不關心、永遠以自我為中心、將妻子當作附屬品……在長年累月的夫妻生活裡,妻子們的怨氣一點點積累起來,於是便有了日劇《晝顏》中那句著名的臺詞:「過了3年,丈夫只會把妻子當成冰箱一樣對待。打開就有吃的,壞了也不去維修。」

劇中,同樣被丈夫當作空氣的利佳子選擇了用出軌來報復丈夫。而現實中,忍無可忍的日本主婦們,則用另一種方式打響了復仇戰。

「人生最大的喜悅就是站在老公屍體前大笑並且跟家人擊掌歡呼。」

這不是黑色小說裡的臺詞,而是日本家庭主婦在投稿網站「丈夫去死.com」(旦那デスノート)上的留言。

網站借鑑了《死亡筆記》的設定,絕望主婦們只要拾起死神掉落的筆記本,寫下對丈夫的詛咒,丈夫就會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死去」。

主頁上赤條條的復仇宗旨:「想讓丈夫立刻去死,我一刻不停地想著」。

「真遺憾,今天也活著在工作。你現在好像在開車,就那樣掉到海裡吧~」

「任性老公,什麼都怪我,神啊,讓丈夫被車撞死吧。」

掉進海裡,被車撞,心臟麻痺,喝酒暴斃……咒死老公的方法多姿多彩,主婦們甚至將心底裡最誠實的渴望寫成了川柳。

每次看意外新聞

都會祈禱

下一個是你

我相信

家裡的垃圾

終究會死

閉上眼睛

在心中描繪

未來的寡婦生活

電影《幻想遊戲》的靈感正是源於「丈夫去死.com」,劇中女主在谷歌上搜索:「家務是女人的事?」

復仇光憑憤怒是不夠的。網站還設有一個專門欄目——「為丈夫準備的髒菜」,主婦們可以上傳自己的獨門「髒菜譜」,供其他人學習參考。

「你每天喝的茶,就是那個便宜到死的茶哦,是我用馬桶水泡的哦。每天喝很多細菌的茶,今天工作也請努力,走好!」

「把味精像雪花一樣澆在炒麵上,再撒上青海苔掩蓋口味,吃吧♡。」

「昨天用那傢伙的牙刷清排水溝,用浴巾擦浴室。剛好掉下一隻蜘蛛屍體,就乾脆供奉在那傢伙的枕頭套裡了。」

日媒曾經總結過「丈夫去死網」裡的狠招,其中一個案例是妻子把硫化水素倒進浴缸裡,試圖殺夫未遂。圖源:ANN NEWS

巔峰時期,站內一天就誕生了20多萬條的「破口大罵」,但即便怨恨至此,真正能察覺到異樣的丈夫卻少之又少——無論妻子們在網上如何惡毒,生活中面對丈夫時,她們依然表現得賢惠。

「我是個好老婆吧?總是笑眯眯地準備好美味的飯菜,家務事也打理得很完美吧?我也知道你的變態趣味!為什麼我都不說呢?因為你是ATM啊親愛的。」

「人形Atm」或許是妻子們容忍丈夫存在的唯一理由。正如評論家勝間和代所說:

「現在日本的女性,特別是有孩子的女性,如果選擇離婚的話,2/3會陷入貧困。」

據2018年總務省的統計,超過一半的日本女性就業時只能當臨時工、派遣工,而非正式社員,即使是女性正式僱員,平均年薪也只有281.9萬日元,僅為男性正式員工的70%。

另外,日本的託幼設施也支援不足。2016年2月中旬,一篇匿名網絡文章《孩子上不了託兒所,日本去死吧!!!》寫道:

「鬧哪樣啊破日本!根本就不是什麼1億總活躍社會嘛。昨天(孩子)果然沒報上託兒所。能怎麼辦?這還讓我怎麼去活躍?」

統計顯示,日本女性非正規職員的比例(56%)遠高於男性(22.2%)。圖源:日本總務省

主婦的復出之路布滿荊棘。因此有人將「討厭的丈夫」比作「職場裡的煩人上司」:

「剛進公司,可能覺得上司還不錯,但是漸漸就會發現對方討厭的地方。『如果那麼討厭上司,辭掉工作就好了』這樣的話聽著簡單,但不養家真的不行,最後你會發現,只有緊緊抓住工作崗位才是現實。」

「2016年4月28日這天,丈夫喝著喝著酒就倒下了」。站內一條還願帖引來其他主婦的羨慕妒忌恨:「真的GG了嘛?好羨慕你喔。」

主婦們的殺戮之心其實不難理解。

綜藝節目《スッキリ!!》曾做過統計:在「丈夫去死.com」裡,70%的帖子都涉及到精神暴力、家暴、出軌等婚姻問題。

「我家老公是個不配當人的人渣,說謊跟呼吸似的。生第一胎的時候外遇,懷第二胎的時候也跟越南人搞外遇。」

「老公就是所謂的大男子主義。每次家庭旅行,都把我們帶到他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說不想去的話就會被他大吼。節假日他每天都在家,因此(我)變得非常討厭新年、盂蘭盆節、黃金周。」

「每隔兩三天就發火,難道就不能正常生活嗎?」

「我不是你的部下,我不是家政婦,我不是奴隸!」

「在孩子面前家暴的人死不足惜!拜託了神,可不可以將老公的死作為我和孩子的聖誕禮物?」

2017年,網站集結出版成《老公死亡筆記本》,一發售便登上了亞馬遜親子家庭暢銷榜top.1。廣告標語是:「買了3天,老公就死了。」

據牧田介紹,這些作為加害者的丈夫們,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是醫生、律師、大學教授等精英人士。

在經濟實力的加持下,他們更傾向於把妻子當成一個全職家政婦,認為「妻子就是應該無條件支持丈夫」。

放在當下,這種陳腐的性別意識必遭萬人捶,但若回到半個世紀前的日本,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1950年代中期,日本走上戰後重建之路,從戰場撤下的男人們回到了工作崗位,而「女子勤勞挺身隊」則逐漸失去用武之地。

正當此時,無處可去的日本女性一頭撞上了經濟高速增長、自由戀愛之風乍起的景氣時代——前者帶來了「可以支撐家計的配偶」,後者則提供了 「幸福妻子」的模板,為主婦們的全職之路打了一劑強心針。

昭和時代,在政府興建的「團地」(戰後日本政府為容納湧入城市的人口而建的小戶型公寓)裡帶小孩的母親。

這無形中暗合了某種隱秘的期待。

1958年,教育部修訂學習指導要領,規定初中的「技術·家庭」必修課中,男孩學習「技術」,女孩專修「家庭」;

1962年,池田勇人內閣沿襲戰前的「媽媽快回家」運動(靈感源於同期納粹德國的女性政策),頒布了「人才培養」計劃,其中高頻出現的字眼是「讓母親回到家庭中去」;日本各企業也沿襲了戰前勸業銀行(戰前日本的政府金融機關)為鼓勵女性結婚而設的「28歲退休制度」。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女人早晚要回歸家庭」、「成為專業主婦」的女性觀漸成主流。

對於有升學和就業志向的女性來說,這可不是好消息。

60年代,日本的女子大學升學率不斷上升,尤其是文學部,女學生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男學生。見此盛況,早稻田大學教授暉峻康隆不喜反憂,在《周刊新潮》上提出了著名的思潮——「女學生亡國論」:

「文學部已經被女學生佔領了,現在已經辦成新娘學校了。」

《婦女公論》也隨之刊登了《現在到處都是女學生》《大學女禍論》等文章,直指「女學生的激增導致學問水平下降」、「女學生之所學不能回報社會」。

受此影響,1967年,一份面向女高中生的人生規劃指南中收錄了這麼一則軼事——

某位女老師出席畢業生的婚禮時悲傷地說:「今後她再也不會翻開文學史的書了吧。今天我深切地明白了,我花了4年心血傳授的講義,其實也只不過是她的結婚道具之一罷了。」

60年代,不僅是文·教育學部,其他學部的女學生數量也引人注目。圖為1965年的御茶水女子大學。

比「女學生亡國論」出現得更早的,是對女性「臨時就業」的批判。「臨時就業」,即從大學畢業的女生就職幾年後便辭職。在企業看來,這意味著人力投入(新員工培訓等)的損失,因此當時的報紙雜誌上不乏「女性就業意識低下,很快就會辭職」的論調。

「年輕時再怎麼培養技能,求職上也會受限。」

除了伺候丈夫,似乎別無出路。

因此,很多日本女性乾脆視工作為「腰掛け(臨時落腳處)」,找到好對象便光榮地「壽退社(辭職結婚當全職家庭主婦)」。

在各種思潮的合力下,「當企業戰士的丈夫、留守家中當專職主婦的妻子和兩個孩子」成為日本社會的榜樣。

1970年,日本全職主婦的數量達到峰值,從1955年的517萬躍升至1213萬人。因規模浩大,主婦們被冠以「昭和妻」之稱。

一方面,「昭和妻」確實令人豔羨。在終身僱傭和年功序列制下,男人們的工資和退休金都有了強力保障,得此庇蔭,妻子們也過上了無憂的生活。

另一方面,「昭和妻」也不好當。

據調查,1961年全職主婦的家務勞動時長為10小時2分。飯食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家裡的整潔程度、資金的分配和使用,都是妻子們要研究的學問。最終目標也很簡單:「讓全速奔跑的丈夫沒有後顧之憂。」

昭和時代,《主婦之友》雜誌推出專題《家庭料理五百種》,教主婦做菜。

如今80歲以上的日本男性(昭和時期的工薪階層),大約8成人沒有撫養過孩子,「家裡的事就完全交給妻子了」。

用日本記者齋藤茂男的話來說:「日本的大公司是靠妻子們無形的手支撐起來的。」

1931年,雜誌《電影之友》五月春特別號報導了昭和女演員峰吟子的休息日。從岐阜縣的女子學校畢業後,峰吟子作為舞蹈演員在神戶的舞廳工作,後來被派拉蒙電影公司大阪分公司的社長看中並結婚,之後,以電影演員的身份出道,博得了很高的人氣。1933年隨丈夫赴任滿洲,從電影界隱退。

在妻子的支持下,丈夫們用不眠不休的身體,堆起了現代日本的神話,但與此同時,夫妻間不斷積壓的矛盾,也隨著社會財富的激增而迅速膨脹。

無止盡地加班、應酬,男人們回到家往往已是深夜。在妻子和孩子面前,他們就像一具被掏空的殼,疲憊而沉默,除了洗澡、吃飯、睡覺三句話以外,很難再有多餘的人類情感。

日劇《初戀~爸爸,小矮子不見了!》展示了昭和夫妻的日常,每天早晨,主婦有喜子都會親手幫丈夫穿鞋襪。

作為妻子,心理和生理上都得不到滿足,正如齋藤茂男在《妻子們的思秋期》中對主婦菊江的記載:

「菊江的內心變化,如果能傾訴給丈夫,也許事態會完全不同。不過,即便妻子這麼做了,丈夫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處理吧。世上有幾個丈夫能發現妻子細微的心理變化,又願意靜下心認真傾聽呢?男人總覺得『女人的話無足輕重,都是瑣碎的小事』,整天陷在利益至上的工作裡。」

「只為丈夫而活嗎?」

當妻子們意識到自己不過是陪襯時,大多數婚姻便迎來了終結。

近年日本興起的「銀髮離婚潮」就是例證,尤其是2007年以後,新的離婚法頒布,規定妻子如果是全職主婦,經協商,離婚後可分得丈夫一半的退休金。

由於離婚率每年上升,2009年一群日本男人自發成立了民間組織「日本愛妻家協會」,將每年的1月31日定為「愛妻日」,呼籲日本丈夫們在這一天拿著花準時下班,痛改前非,做個尊重太太的新好男人。

2年前,54歲的カヨ決定離婚。

「我終於得到了自由,不用為丈夫做飯洗衣,不會因為丈夫在等而限制自己的行動。我又開始學以前學過的吉他了,有時會一個人深夜去看電影。年輕的時候,我從父母的家直接進入到夫家,從來沒有像這樣一個人生活過。」

而像「大件的垃圾」一樣被拋棄的丈夫,離開了妻子,連口熱飯都吃不上,只能在髒亂的房間裡,靠便利店的速凍食品度日。

跨入平成年代,日本的全職主婦越來越少了。「這個時代,只靠一份薪水是沒有辦法養家的」。

安倍政府開始大力提倡「女性經濟學」:「日本女性勞動力是一種最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資源,日本必須成為能讓女性發光發熱的地方。」

據日本總務省的調查,1980年是主婦數量的全盛期,全職主婦家庭佔比達65%,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已降為21.5%。

然而,傳統的慣性依然強大,大和撫子式的性別範式,並不會像打個響指一樣消失。

結婚生子,教育子女,照看老人,承擔家務之餘,她們要如何「打破玻璃天花板」,實現「女性活躍」?

答案仍然飄在風中。

參考資料 ----

[1]主婦業は過酷!Twitter発「名畫で學ぶ主婦業」が面白すぎる!

[2]旦那デスノート

[3]総務省統計局|労働力調査2018年・表番號Ⅳ-7

[4] 専業主婦はいつ定著したのか~そして未來は?意外な歴史を探る,石渡嶺司

[5] なぜ「昭和の専業主婦」は、國民年金に強制加入されなかったのか,まぐまぐニュース

[6] 「主婦の友」の盛衰から見る専業主婦論 「家庭か仕事か」3度論爭も

[7] 初戀~お父さん、チビがいなくなりました

[8] 大正、昭和と今の家事の時間から、自分の時間の使い方を振り返る 平日1日の家事の時間は何時間?

[9] [議論]上野千鶴子「男性稼ぎ主モデルからの脫卻急げ」

[10] 妻たちの思秋期 ルポルタージュ日本の幸福,斎藤茂男

文章由 網易文創丨看客 出品

版權所有,後臺回復【轉載】查看相關規範。

投稿給「看客」欄目,可致信:

insight163@vip.163.com

投稿要求詳見投稿規範

相關焦點

  • 【吐槽】每個人家裡都有一本死亡筆記本?當年我們一起犯的中二
    隨著《死亡筆記》日劇開播,這一部2003年到2006年之間連載造成大轟動的漫畫作品再度成為話題焦點,回想當時爆紅的盛況,幾乎人人都想把筆記本寫上
  • 在日本,有18萬主婦想「殺死」她們的丈夫|| 世界觀
    流量巔峰時期,「丈夫死亡筆記」網站曾經一天之內有5萬條「詛咒」評論。妻子們在虛擬世界裡頭盡情宣洩著她們的怨恨不滿,控訴丈夫的種種惡行,希望他們早日奔赴死地。 「丈夫死亡筆記」網站的設定靈感來自於日本漫畫《死亡筆記》,名字被寫在死神筆記本上的人會因為詛咒而死掉。
  • 「老公去死.com」網站震驚日本 上千人妻咒丈夫快死(圖)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6月22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 「老公酗酒」、「遊手好閒」、「又臭又噁心」 ……最近有個「老公去死.com」的網站震驚日本,這裡聚集了一群期盼老公早點死的妻子們,而且年紀大都30多歲,她們對丈夫充滿了極大的怨恨和不滿,並不斷發文控訴丈夫的種種惡行。網友看完稱「黑暗已經籠罩現代日本」。
  • 日本女生看《死亡筆記本》震住,開始模仿夜神月,一路成為高材生
    日本女生看《死亡筆記本》震住了,開始模仿夜神月,一路成為高材生!說到讓無數學生著迷的日本少年漫畫,充滿懸念和黑暗的《死亡筆記本》必不可少!連載結束十四年,《死亡筆記本》的魅力依舊不減當年。最近在美國有消息說「我們一定會拍真人電影的續集」。沒想到,更多的日本動漫愛好者,因為《死亡筆記本》的影響,從墊底班表現最差的學生,變成了被日本名校錄取的學生。
  • 面對出軌的丈夫,每個妻子都是「福爾摩斯」
    正如監製五百所言:「我們想乾脆純粹一點,就站在女性視角,好好聊聊『出軌』這件事。」劇情具文藝氣質,剪輯很感性在《白色月光》中,建築設計師張一(宋佳飾)職場上雷厲風行,生活上幸福美滿,有一個願意辭職在家做「家庭煮夫」的好老公,有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女兒。
  • 日本電影|死亡筆記
    《死亡筆記》(DEATH NOTE)是由藤原龍也、松山健一、戶田惠梨香、池松壯亮、東出昌大等人主演的奇幻懸疑電影。該系列共有四部:第一部《死亡筆記》於2006年6月17日在日本上映,第二部《死亡筆記:最後的名字》於2006年11月3日在日本上映,第三部《死亡筆記:L改變世界》於2008年2月9日在日本上映,第四部《死亡筆記:點亮新世界》於2016年10月29日在日本上映。
  • 每個保險受益人寫丈夫的女人,都該感謝老公不殺之恩
    路人和妻子、父母不同,妻子和父母在世,你會感到安穩,妻子和父母離世,你會悲痛欲絕。這也較大程度地避免了道德風險,畢竟對妻子和父母都如此冷漠的人,實在少數。《受益人》電影中,先是PUA騙感情,然後偽造意外,一系列套路令人防不勝防。(註:PUA,全稱Pick-up Artist,可理解為無原則、無底線、無道德的泡妞招數。)
  • 震撼日本媽媽界的親子繪本——《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人固有一死,如何給小朋友進行死亡教育,讓小朋友面對親人的死亡的時候能夠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成為每個家長不能迴避的議題。中國家長大都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死亡閉口不談,當孩子問及去世的親人的情況的時候,為了讓自己孩子不那麼難過,家長大都會選擇哄騙的形式,但這樣無非只是掩耳盜鈴罷了,孩子的傷心不一定會表現出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悲傷反而更加難以釋懷。
  • 《消失的愛人》:一個完美小孩,一個完美丈夫,一段完美婚姻
    故事從妻子的失蹤開始,逐漸勾勒出一段愛情在婚姻裡發展消退死亡的過程,讓人心頭不由得一顫。完美婚姻的脆弱與易碎如海報上所寫,「你不知道你面對過什麼,擁有過什麼,直到失序......」人們很少如自己想像那樣真正地了解一個人,即使是伴侶也不例外,自以為熟悉的只是對方想讓自己了解的一小部分而已。
  • 李文亮妻子的聲明,一個妻子對丈夫深深的愛!
    2020年5月30日下午16:50,李文亮的妻子發了一紙聲明,表達了自己不希望有人再消費死去的丈夫李文亮,讓逝者安息。某些美國政客的意圖昭然若揭,這是明明白白消費我們英雄的行為。熱愛自己祖國的人,知道她的不完美,盡力想她變得更完美,新中國發展71年取得輝煌的成就。李文亮醫生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就勇敢指出這是一種新型的傳染性病毒,提醒家人同事注意,做了公共事務的「吹哨人」,記得高中政治老師教我們多在報紙上找聽證會,積極參與政府水費、公交等價格聽證會,做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者,讓社會變的更好,一個多元化社會永遠不會只有一種聲音。
  • 美文:巴赫妻子的筆記本
    巴赫的復調曲左右手細密銜接,背譜難度極高,在小孩子聽來簡直像開火車,咔嚓咔嚓,咣當咣當,我想不通有什麼好聽的。但幾節課下來,老太太伴著我哼哼唱唱,我開始找到一點巴洛克的喜感。  這些《創意曲》,都是巴赫寫給他的孩子們的練習曲。巴赫35歲時,妻子去世,留下7個孩子。第二年他娶了年輕的安娜。孩子一年一年添加,巴赫一共生了20個(有9個長大成人),當時足夠組成一支管弦樂團。
  • 韓紅跟郝蕾要二寶,每個丈夫都愧對妻子,每個孩子都欠媽媽一條命
    韓紅表示:「可能在我39歲的時候想過,看到有很多朋友都生小孩好玩啊,尤其是郝蕾臭不要臉生兩個,我一直跟她要二寶,她也不給我。」易立競:沒有想過自己生一個?韓紅:我不行,生娃娃這事真不行,我害怕,我自己還是孩子呢。我不會放過郝蕾的,我還會跟她要的!主持人易立競問她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母親時,韓紅坦言,「我會把孩子慣壞的。
  • 死神筆記本
    其中一部日本電影《死亡筆記》吸引了他。電影裡有一個筆記本,只要把人的名字、死亡時間寫在上面,這個人就會按時死亡。但是,死亡時間一旦寫上,在死期到來之前就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讓他死。柳銘忽然有了一種設想,如果真有死亡筆記本,把那些垂危病人的名字寫上去,再延長死亡時間,豈不是可以延長壽命?第二天,柳銘早起上班,見門外的垃圾桶裡擺放著一個黑皮本子。
  • 《非自然死亡》每個人活著的本身,就是一件幸運的事
    她最不能容忍的是對「非自然死亡」不聞不問。在她看來,「非自然」的背後必定有著需要法醫來追究的真相,比如偽裝殺人、醫療失誤、未知的疑難疾病等等。然而,在日本,很多非自然死亡的死者都未經解剖就火化了。美琴與她那些個性鮮明的同事們一起,向這樣的現實發起了挑戰。由窪田正孝飾演進入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為報社提供內部情報的九部六郎。
  • 日本人為何這麼喜歡在每個物品上寫名字?
    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她就被要求在孩子的所有物品上,寫上孩子的名字。到了小學一年級也是一樣,每樣東西都要寫上名字。 孩子經歷的每個階段 :長大、入園、上學,原本應該好好感覺孩子成長欣喜的她,都被這項繁雜的「勞動」給衝淡了,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與名字苦鬥。
  • 好的婚姻裡,都有個不完美的妻子和有分寸的丈夫
    結合最近兩個熱點事件,我想給廣大女性提個醒。要想婚姻好,女人很重要,千萬別當一個完美女性。為什麼呢?具體有兩點原因。顧佳這樣的女人,內心要強,凡事要做到極致,用在工作上可以,用在婚姻中,就會在無形中讓對方遠離。許煥山之所以對林有有動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妻子太完美。他找不到存在的價值,他沒有要操心的事情,婚姻讓他太安逸,所以,他本能地想找外界的刺激。
  • 拯救婚姻,完美主義妻子如何拯救丈夫?
    每個案子都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用針對性的策略方法介入幹預,才能把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完美主義妻子如何拯救丈夫?經過一個月的指導,老公答應改善溝通,好好過日子。 諮詢案例 來訪者29歲,完美主義者,有點偏激,做事一定要求完美,不接受失敗,心直口快;老公,32歲,工作很忙基本無交流,早上9點出門,晚上10點下班。
  • 只因丈夫多看女生幾眼,洛杉磯女子航班上撒潑,搬起筆記本電腦狂砸丈夫頭部,空姐也被打了…
    (AA)的航班上。源自每日郵報,版權歸原作者社交媒體上流傳了當時的視頻短片,McLemore對著她的丈夫大聲尖叫,並且在空姐介入之前多次稱他為'n *****'並要求他坐到另一個座位,遠離她。  源自每日郵報,版權歸原作者當她的丈夫沿著航班艙中過道走下去時,McLemore又從後面追上他,用一臺筆記本電腦猛砸他的頭部,在這個過程中還弄傷了一名空乘和另一名乘客。
  • 《消失的愛人》高智商完美妻子報復丈夫的藝術,痴心男成頂罪炮灰
    5周年結婚紀念日,歸來的丈夫Nick回家遍尋不著妻子Amy的蹤跡,客廳玻璃桌被打翻碎裂一地,無奈之下選擇報警。隨著警方的介入,所有的不利證據都一一指向丈夫Nick,廚房裡檢出有被擦洗過的大量血跡痕跡,房產酒吧以及所有日常費用開支都在妻子名下,丈夫有巨額信用卡帳單待還,妻子人身保險不久前被提高,妻子的醫療記錄顯示已有6周身孕,甚至連丈夫報警時失蹤現場也充滿小漏洞。
  • 丈夫開車反覆3次碾壓妻子致死亡:選伴侶,一定要看人品!
    一名男子,因為感情矛盾,駕車當街將妻子撞倒後,反覆碾壓3次,造成妻子當場死亡。令人瞠目,毛骨悚然。這是有多大仇?一個男人能對同床共枕的妻子下此毒手?!這幾年隨著網絡的發達,殺妻事件頻頻爆出。今年九月,江西也發生了一起前夫當街捅死前妻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