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補齊我國公共衛生短板?委員專家呼籲:加強戰略性研究、常抓不懈

2020-12-23 人民政協網

「做好公共衛生的最高追求是平安無事,平安無事就說明我們把事做好了。但是不能因為平安無事就忽視了疾控系統。」12月19日,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衛生中心主任董小平表示,必須從戰略上做好公共衛生研究,並且常抓不懈。

本次座談會旨在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分析探討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醫防結合以及居民健康素養等存在的短板,並針對痛點和難點問題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01 需要從戰略上重新認識公共衛生

當前,我國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經濟處於加速恢復中。但是疫情也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基礎設施薄弱、醫防不協同、居民健康素養不高等問題。

「目前我國抗疫確實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千萬不要認為已經很太平了,我覺得不太平。前一階段抗疫的勝利是險勝,我們應該及時進行總結。」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強調,健康中國建設需要公共衛生大發展,重視公共衛生不能停留在口頭上,需要從戰略上重新認識公共衛生,解放思想,形成專業智庫,對公共衛生戰略進行理論研討,梳理中國公共衛生發展歷史,摸清國內外差距,全方位提升公共衛生安全,加強醫院與疾控系統建設,解決相關專業學生就業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原北京市衛計委黨委書記方來英認為,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12個字: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健全公共衛生體系要堅持整體謀劃,尤其不能遺漏基層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要高度關注傳染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傳染病監測網的問題,壓縮傳輸環節,避免傳輸信息失真,真正實現直報系統對傳染病預防監測的「吹哨」作用。

「做好公共衛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保證國家生物安全,這就必須有國之重器。『國之重器』應該是戰略性的,不能今天重視了,裝一裝實驗室,建一個中心,過幾年忘了,就不重視了。」董小平建議,必須從戰略上研究公共衛生,做好戰略性儲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嶽秉飛就加強傳染病監測體系建設呼籲,建立疫情預測分析機制,從環境氣象、中醫、流行病學等多學科入手,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在傳染性疾病預防和救治能力建設方面,應強化基礎研究,著眼平戰結合,建立技術儲備,增強快速診斷和檢測能力,提升相關醫療設施設備配置水平,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打下堅實基礎。

人才問題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非常明顯的短板。「現在疾控系統人心不穩,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公共衛生院校畢業生很多都不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比如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畢業生,真正到疾控系統工作的不到2%。這個問題亟須重視!」曾光表示。

02 關口前移,不讓小疫釀成大災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算了一筆帳,美國核酸檢測人數已達到全美人口的66%,若我國66%的老百姓每人做一次核酸檢測,將花掉1200億元,相當於10億中國人全年的醫保費用。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也要節約費用,提高效率。比如在腫瘤方面,我國預防和醫療花費比例為1:9,可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僅為40%左右。如果腫瘤預防到位,醫療花費將大大減少。趙平提出,在逐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摸索防疫規律的同時,要注意精準預防。

國務院參事、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執行院長劉遠立則認為,防控關口前移、提升基層醫療衛生能力對於做好疫情防控有著重要意義。應廣泛運用如抗原抗體檢測、健康碼、智慧化疾病監測網等創新科技手段,有效保障防控關口前移,不讓小疫釀成大災。在談到我國目前凸顯的基層醫療能力弱、家庭醫生籤約率低等問題時,他建議,激活基層衛生人力市場,在功能評估、經濟能力評估「雙評估」機制上,為失智失能老人提供照護服務,避免出現因老致貧的現場。

03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從「娃娃」抓起

「如果把公共衛生看作專業的事,那公共衛生就幹不好。健康不是個體的問題,是整個國民素質問題,健康素養第一責任人是自己,但是第一責任主體是政府,政府要擔好這個責。另外,應該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到全民素養和全民健康提升工作中來。」董小平表示。

「這次疫情迫使我們加強了對殘障兒童的健康教育,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等健康意識和衛生習慣培養得到了提高。」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周曄建議,要進一步鞏固孩子健康意識和衛生習慣,發揮社區宣傳帶動作用,更好地將衛生健康課程建設納入到學校教育當中,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意識和能力。

方來英談及健康教育時則表示,要明確醫療機構在公共管理上的分工,抓好青少年健康素質教育,遴選出一批權威健康科普專家,設立一批權威健康科普節目,組織專家制定健康科普百科全書,支持醫學科學知識的發展和普及。

「健康素養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加強對慢性病的有效預防與控制,已是當前緊迫任務。」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戴秀英建議,提升公眾健康素養,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增強公眾全民健身和健康意識;儘早培養公眾健康素養的理念;落實防控關口前移策略;落實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要求,強化監督問責機制。

「吃藥就好,好了就停,不舒服就再吃2粒。這些錯誤的理念導致慢性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進而產生諸多併發症,甚至死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肛腸科主任安阿玥強調,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建議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加大健康教育佔比,分階段、分年級、有層次地將疾病防治知識增加到課程中,將衛生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必修課範疇,阻斷健康知識貧乏的代際傳遞。此外,利用新媒體的影響力加強健康教育傳播,嚴把內容關。

04 中西醫結合構建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救治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治好了100多位新冠肺炎病毒患者,其中30多例重症,沒有一例死亡。這正是中醫有效防治優勢的體現。」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曹洪欣表示,中西醫結合是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亮點,91.5%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使用中醫藥,有效率達90%以上。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應看到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制與體制機制建設薄弱,中醫藥防治疫病的機構與人才隊伍建設薄弱,以及中醫藥預防與治療結合的優勢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等問題。

對此,曹洪欣建議,儘快修訂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中醫藥防治疫病機制與隊伍建設,各級公共衛生體系增設中醫藥機構,充實中醫藥專業人員,加強中醫藥知識培訓;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與發掘,傳承利用中醫藥內服、外用等防治疫病方法;全面加強面向基層的中醫醫療機構與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平臺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則認為,讓中醫藥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發揮力量,需建立中醫藥參與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構和機制:應加快立法,明確將中醫納入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救治體系;明確中西醫職責分工,發揮各自優勢和作用,共同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建立成熟的應急管理機制和組織構架,在中醫系統內部完成獨立的應急醫療隊儲備和疫病防治人員儲備。此外,提升相應學科建設,注重加強疫病學科隊伍和防治能力建設,加強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

「疫情防控需要社會各界努力,包括我們海外華人華僑,也應積極獻策出力。」香港華人華僑總商會榮譽會長、博爾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施乃康表示,中國抗疫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體現了制度的優越性,也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了方案和智慧。作為企業要重新認識中國在抗疫戰場的勝利,履行好企業的責任和擔當,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助力。

人民政協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王相偉出席會議並致辭。人民政協報社黨委副書記、副總編張寶川在會上作了發言。

記者:楊嵐 何方

攝影:田福良

編輯:莫愁

相關焦點

  • 政協委員反思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公共衛生缺乏戰略性國之重器
    「做好公共衛生的最高追求是平安無事,平安無事就說明我們把事做好了。但是不能因為平安無事就忽視了疾控系統。」12月19日,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衛生中心主任董小平表示,必須從戰略上做好公共衛生研究,並且常抓不懈。
  • 秉要執本 補齊短板 快速反應 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檔升級
    3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暨提升幹部執行力動員大會,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作為十大改革攻堅行動之首——重點領域改革攻堅行動的首個項目。這對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攻堅意味著什麼,瞄準了哪些「短板」,該如何完善和健全?記者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分析解讀。
  • 拉薩市政協委員圍繞四件大事「發聲」
    政協委員聚焦拉薩市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按照西藏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忠誠履職,擔當有為,貢獻出人民政協的智慧和力量。  為有效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拉薩市組織部分政協委員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20餘家民營企業進行了專題調研。政協委員次仁桑玻說:「通過調研發現,拉薩市各級黨委政府切實把優化營商環境的主體責任扛在肩上,民營企業的規模和總量在不斷擴大,貢獻也越來越大。」
  • 我國新型艦載反潛機亮相,將補齊航母編隊短板,美媒:抄襲的海鷹
    近期,有媒體曝光了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生產的直-20十噸級中型多功能直升機新型號照片,根據照片猜測該機型屬於艦載型號,極大可能為我國研發的新型反潛直升機。隨著這款新型艦載直-20的驚豔亮相,我國反潛能力將走上一個新的高度。
  • 發改委:將加快補齊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處理設施短板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6日就垃圾分類方面的進展情況做介紹,她表示,將加快補齊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處理設施短板。同時,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總體尚處於起步階段,在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推動群眾習慣養成、加快分類設施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資料圖:街道工作人員為民眾普及垃圾分類精細管理知識。
  • 補齊短板,有效改善民生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期間,提出「扎紮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的重大要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民生改善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我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保障改善民生,決勝全面小康。就業是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特別是在助力脫貧攻堅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委員面對面」趙東巍委員建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趙東巍:綠園區政協委員,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安技環保部部長、黨支部書記" 十四五 " 時期是邁向 " 美麗中國 " 過程中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堅持持續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 五位一體 " 發展,著力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協調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 福建:加快補齊教育事業短板 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教育的內容讓代表們感到滿心歡喜,同時又是滿懷期待,教育事業作為社會事業當中的首要大事,當前離群眾的需求還有一定距離,今後我省教育事業這塊短板究竟該如何補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又有哪些舉措,代表委員們有何意見建議,來看記者的報導。
  • 教育之春沙龍上,委員、專家呼籲:弘揚書院傳統,關注立德樹人
    19日下午,在北京海澱敬德書院,來自教育界、文化界的知名專家和來自各方的參與者聚集在教育之春沙龍上,一起回望我國書院傳統,探討我國書院文化的核心價值及其在現代社會的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期待為我國今天的立德樹人實踐提供借鑑。
  • 促整改補齊短板 強管理長抓不懈 ---白山中院開展深化「加強管理年...
    促整改補齊短板 強管理長抓不懈 ----白山中院開展深化「加強管理年」活動年底檢查驗收暨第四輪督察… 2020-12-22 2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農架全力補齊公共衛生短板
    十堰市太和醫院專家李昊(左一)與林區人民醫院醫生看片會診。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神農架林區只有1臺呼吸機,沒有負壓救護車,更沒有發熱門診;如今,神農架有呼吸機15臺,負壓救護車7臺,投資1.41億元的感染病區大樓正緊鑼密鼓地建設。
  • 市政協舉行「鍛長板樹品牌、補短板強弱項」專題研討會
    為推動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來,市政協採取領導點、委室提、個人報等方式,認真查找各項工作中的不足,通過深入調研、比對分析,圍繞提案撰辦、成果轉化、界別工作、委員管理、社情民意、履職考評、理論研究等敲定了短板弱項研究課題。
  • 黃楚平就《政府工作報告》徵求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代表意見
    1月12日,受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委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楚平就《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和省政府工作,徵求部分省政府參事、文史館員、諮詢委員和社會各界代表意見。座談會上,楊燦明、馬敏、張險峰、李惠、周振濤、胡洪煒等15位同志,分別結合本職工作發言。
  •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全球應對公共衛生挑戰三大短板
    白皮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並在全球大流行,暴露出全球應對公共衛生挑戰的三大短板。具體而言,白皮書指出,第一,暴露出流行病學研究的短板。疫情在全球蔓延的預測和判斷是目前理論研究上的短板,存在著諸多困難,例如對病毒傳播力指數RO(基本傳染數)的計算,還需要統計學研究的突破。不僅如此,「早、快、全面」的時效性也對流行病學研究提出了更高質量的要求。
  • 官路:補齊短板共赴全面小康的「幸福約定」
    補齊民生短板墊下幸福基石永南村長塘自然村坐落在官路鎮的一隅,民居以低矮房為主,村民曾長期飲用井水,村集體經濟收入近乎零,發展遲緩成了擺在村幹部面前的一道難題。發展為了誰?落腳點還是村民。「不能讓村民們喝著井水談發展」成了村幹部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