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人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2021-02-21 十點讀書

浮世匆匆,每個人都在找尋想要的某種生活。

蘇軾一生走在路上,卻始終想著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顧城在詩歌裡說,他想要最狂的風、最靜的海。

張愛玲的渴慕被胡蘭成讀懂,她想要世界上一點頂紅頂紅的紅色,或者一點頂黑頂黑的黑色,作為自己的衣缽。

有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渾渾噩噩,任流年似水。

有人知道自己心中嚮往,卻沒有勇氣去追求,在掙扎中將歲月蹉跎。

也有人,既明晰自己所求所愛,又有勇氣聽從內心召喚,做回誠實勇敢的自己,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一部關於音樂、關於命運,更是關於如何存在的影片。

其中的1900,就是這樣一位勇士。

1900,一個沒有原生家庭的幸運兒

1900,既是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也是主人公的名字。他是家人的棄兒,也是命運的幸運兒。

1900年,在一艘往返於歐美的郵輪上,人去船空,一名包裹在襁褓中嬰兒,被狠心的父母遺棄在一架鋼琴上。這在冥冥中註定了他命運的走向。

一位名叫丹尼的鍋爐工人,利用休息時間,到這裡來撿拾乘客殘留的東西。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嬰兒。

丹尼古道熱腸,他決定收養這個小傢伙,並且為孩子取了一個看似隨意卻很用心的名字:1900。

從此,1900在丹尼與船上諸位員工的關愛下慢慢成長。

1900是一無所有的人,他沒有正式名字,沒有國籍,沒有家鄉,沒有戶籍,沒有父母,沒有原生家庭。

但他擁有一樣東西,那是上天對他的恩賜:非凡的音樂天賦。

一天晚上,小小的1900獨自坐在鋼琴前,他無師自通,演奏著樂曲,順暢而優美,驚呆眾人。那一刻起,他在有生之年再也不曾離開鋼琴。

1900討厭俗世的規章制度,他的音樂也是信手拈來,無據可循。雖是即興演奏,卻是內心世界的流露。

當他開始演奏,他就開始神遊,思接千載,視通萬裡。

藉助音樂,他可以去到奧爾良,看見那裡「濃霧就像一片乳白色的帷幕,懸掛在街燈下,遮斷了一切,房子沒了屋頂,大樹沒有樹梢,教堂少了尖塔,來往的行人沒有了腦袋……」

他也會去往別的國度,在那裡,「女人的發梢散發著香氣,一切都閃耀著光芒,老虎四處遊行……」

1900沒有下過船,卻閱人無數。他具有敏銳目光,可洞察人生百態。

他的目光之中,有謀殺親夫後與情人攜款逃走的老婦人的陰暗,有心事沉重的中年男子凝神枯坐的憂鬱,有看破紅塵的風塵女子的浪蕩……他將它們轉化為包羅萬象的音樂。

音樂於他,是表演,也是表達,是解讀,也是共鳴。

1900很不幸,生來就被遺棄。

他也很幸運,遇到好心人,通過音樂獲得一雙翅膀。

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就能拒絕誘惑

1900是海的兒子,他生在海上,長在海上,直到三十歲都沒有走下過郵輪。

他是靈性與孤獨的存在,他只在海上演奏,船一旦靠岸,就將纖細十指抽離琴鍵。或許,這是他對內心家園的守候。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叫麥克斯的小號手,兩人志趣相投,繼而而成為朋友。

了解1900的音樂才華後,麥克斯一再鼓勵他,走下船,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廣闊天地裡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用世俗標準為1900設想:

憑藉音樂才能,人們將為之瘋狂,你會賺大錢,買一個大房子,娶一個好妻子……

麥克斯是真心希望自己的朋友,能過正常的生活,享受世俗的幸福。

誠然,1900憑藉一技之長,能夠在紅塵之中獲取財富、名利、地位、聲望。這些東西,是絕大多數人的夢寐以求。

但,1900對它們並無興趣。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郵船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的象牙塔,何嘗不是象徵濁世之中的一方淨土?面對各種誘惑,1900守住了初心。

他非常明白,陸地上那種匆匆忙忙、追名逐利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顧城說:「我想當一個詩人的時候,我就失去了詩。」

庸庸俗眾,無不渴望自己、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詩人。1900無意戴上詩人的頭銜,他只想在鋼琴上創作詩歌。

當一個不清楚自己不想過怎樣的生活時,他就淪陷於塵世的夢幻泡影。

當一個人清楚什麼樣的生活是自己鄙棄的時候,他就能拒絕酒色財名。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做出捨棄

每個人心中都有軟肋,名利無法動搖他時,愛情會麼?

有一天,1900像往常一樣隨性演奏著。他慢慢的一撇頭,就那無意的瞬間,透過舷窗,看到窗外那個女孩,正在對窗自照。

那雙如夢如幻的雙眸、金黃柔軟的髮絲、玫瑰花瓣一樣的嘴唇,讓他魂牽夢繞。

相遇匆匆,從頭到尾,他倆只有三言兩語的交流。他春心萌動,坐在鋼琴前的那番自信到了愛情面前卻畏縮起來。倉促告別,她留給他一枚吻。

終於,他決定下船。

他告訴麥克斯,想去到陸地上,住上幾年,從陸地的角度看看大海,聆聽大海的聲音。

這番說辭,在麥克斯聽來很玄妙。他認為1900是為了之前邂逅的女孩。

不管怎樣,麥克斯為1900感到高興,也祝福他在塵世獲得天倫之樂。

他並沒有領會1900的內心——之所以下船,是為了尋找內心深處的呼喚,想知道該如何繼續人生之路。

下船,意味著嘗試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1900並不確定,那裡是否有他喜歡的生活。

那天,1900整裝待發,船上所有看著他長大的人都來送行。珍重,告別,1900踏上舷梯,走向陸地。

走到舷梯中間,他停止了步伐。優雅的蒂姆·羅斯用微妙而精準的神態演繹出1900在短時間內再三變化的心理動態,從迷惘、困惑,到失落、絕望,再到釋然、捨棄。

那一幕,就像影片中國版海報設計師黃海所說:

時隔多年,依然清楚記得棧橋上的1900,選擇放棄、扔出帽子、揮別紐約的一幕。如今再想起來,那以後的1900才成為純粹傳奇。

在我看來,這是1900人生中一次華麗的轉身。

如果說,在此之前他對未知抱有恐懼,所以拒絕下船;那麼在此之後,他因為對未來確定明晰,所以心甘情願地留在船上。

之後的1900依舊一無所有,但他找到了自己,所以成為純粹傳奇。

一個人,知道自己不想過怎樣的生活,容易。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不易。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並且義無反顧地投奔它,需要極大的勇氣與誠實。

就像1900。

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一生

對1900突然的放棄,眾人都感到不能理解。

很多年過後,時代變遷,歲月更替,郵船上的繁華早已落幕,船上的人們散落天涯。

機緣巧合下,麥克斯找到了1900——他至始至終都呆在船上,躲在船上,堅守在船上。

麥克斯像當年一樣,鼓勵他走下船,去追求唾手可得的人生榮耀,去創造展望得到的錦繡前程。

他實在不理解,為何,自己的朋友為何寧死不下船。

這一次,1900說出來自己內心的想法:

在那些無限延伸的城市中,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在舷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永遠也數不完,根本就沒有盡頭,這個鍵盤太大,而在這個無限大的鍵盤上,你根本就沒法去演奏。

比如鋼琴,琴鍵有始有終,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那是我能接受的生活方式。

在他看來,陸地就像沒有盡頭的鍵盤,由億萬個琴鍵組成。

他不知道該選擇走哪條路,娶哪個女人,住哪棟房子,看那片風景,選擇哪種死法。這種無數選擇、從而無處選擇的生活,會讓他崩潰。

1900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因而篤定。

他熱愛,且只熱愛在有限的琴鍵上演奏無限的音樂這樣一種生活,因而堅守。

他太知道自己想過、能過怎樣一種生活了。

於是,人生的取捨清晰明了,甚至可以捨棄生命,與船俱毀。

哲學家赫爾曼·黑塞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在瓦爾登湖獨居二年的梭羅寫過這麼一句話:「做自己就是離開壓制自己自由和尊嚴的體制,找到適合的生活方式,自食其力地生活。」

辭別官場、歸園田居的陶淵明;隱逸孤山、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度過一生的普魯斯特;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跑步與寫作的村上春樹;包括毛姆筆下抬頭望月的思特裡克蘭德……

他們都是誠實對待己心的人,也因此拒絕誘惑,放棄虛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在營營役役的庸眾面前,他們都是留在船上的人。

尼採說:「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長路漫漫,願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做回自己,以喜歡的方式,度過餘生,就像1900那樣。

相關焦點

  • 《海上鋼琴師》:天才鋼琴家固執的一生
    《海上鋼琴師》通過回憶和現實的交叉敘述方式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一生。他是一個被遺棄在郵輪頭等艙的孤兒,船上的船工丹尼撿到他的時候給他賦予年代的姓名,取名1900。他從小在維吉尼亞郵輪上長大,擁有極高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用音樂徵服了所有人,自己從沒想要到外面的陸地。
  • 《海上鋼琴師》:海上彈琴的少年,一生從未踏上過陸地
    義大利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的1990用盡一生在海上去追求我們無法理解的東西,他生於海上,最終也安眠在那片蔚藍之海。他用自己的音樂譜寫了一首生命之曲,沒有人能窺知他的內心,因為他太過神秘了。這是時代潮流,厭棄世俗與金錢名利的反而成了怪人,西方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在這之前就相繼掀起了驚濤駭浪,人們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信仰及時行樂,狹小的家鄉盛不下他們膨脹的野心,繼而在海上漂流,到另一片陸地去。
  • 《海上鋼琴師》究竟在講述什麼
    《海上鋼琴師》於2019年在中國大陸上映,某瓣評分9.4,是無數人眼中的神級影片。但是如果你以為它只是在講述一位虛構藝術家(1900)的一生,那你就錯了。當初我第一次看完這個片子的時候,內心感慨萬千,對「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 《海上鋼琴師》為何經典?
    在那座連綿不絕的城市裡,什麼都有,除了盡頭。那座城市沒有盡頭。看見這句臺詞,我想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今天要介紹的作品是哪一部了。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然而,世間哪裡存在這遙不可及的地方?唯有每個人專屬的小世界,才能真正讓每個人覺得舒適,覺得四季如夏。可惜,大多數人每天只能在屬於自己的小世界裡休息片刻,就要去水泥森林裡與人心叵測一起生活。
  • 《海上鋼琴師》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
    生於大海終歸浩渺《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海上出生的一名棄嬰T·D·lemon被一位水手撫養長大,一生與大海相伴,在維吉尼亞號上無師自通演奏鋼琴最終魂歸大海的故事。影片以馬克斯·康恩賣掉小號,吹奏最後一次告別音樂來展開劇情,現實與回憶交錯進行,回憶了海上鋼琴師1900的傳奇一生。
  • 《海上鋼琴師》表達了什麼?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廣受大家的喜愛,其中主角與黑人鋼琴師的對決更是讓人拍案叫絕,而今天小影就給大家解讀一下《海上鋼琴師》到底表達了什麼?在這裡他透過玻璃第一次看到了鋼琴,而這時彈奏的曲子是:《Peacherine Rag》這首曲子是斯科特
  • 《海上鋼琴師》:那個在海上演奏了一生的人,想告訴你的人生真相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越看越有味道,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感動,看了又看。你的出生決定不了你的人生高度1900是他的名字,是他特有的代號,簡約而不簡單,獨特得讓人耳目一新。並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如1900般,只是隨心隨性地彈奏自己的音樂,那些追求外在的掌聲勝過追求內在享受的人,為了證明自己才是最優秀的,將無世無爭的1900選作了挑戰目標,於是便有了鬥琴的精彩片斷!
  • 《海上鋼琴師》
    --至死方休---海上鋼琴師影評)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一半是在初中音樂課上看的一半是回了家看的,音樂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感受1900在那個鬥琴的經典片段的完美演奏,而我卻被這部電影還有1900吸引了。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環境。
  • 《海上鋼琴師》影評:人活一生,你願意為了什麼去死?
    《海上鋼琴師》是1998年義大利電影,距今已經上映21年,這期間豆瓣有95萬人打出9.2的均分,被譽為文藝青年必修的電影工藝品。是的,《海上鋼琴師》早已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件藝術品,這不僅僅是導演和演員的功勞,更是無數影迷,影評人不斷解構、重建、賦予的,它在整個人類影史上都將佔據一席之地,一直流傳下去。電影的故事很簡單,講述一個在海上出生的棄嬰,憑藉與生俱來的天賦,自學成才成一代天才鋼琴師,但他只在Virginian號遊輪上演奏,一輩子從沒踏足陸地,最終跟隨輪船炸毀、殉身大海的故事。
  • 《海上鋼琴師》:一個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
    我們今天閱讀的書是《海上鋼琴師》,作者是義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裡科。我分成六個小部分,來講一個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1、鋼琴上的棄嬰1900年。3、風暴中的狂舞一場海上大風暴正肆虐。「維吉尼亞人號」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巨大搖籃,劇烈搖晃,什麼東西都在轉動。新來的小號手馬克斯在風雨中慌不擇路。
  • 電影《海上鋼琴師》,一生從未踏足陸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小船
    ——1900《海上鋼琴師》沒有國籍,沒有家人,沒有生日,從呱呱墜地被遺棄在遊船頭等艙,到鋼琴天賦異稟成為遊船的快樂源泉,然而一生從未踏足陸地,主角1900成為電影《海上鋼琴師》裡的一個黯淡而又璀璨的存在,也成為令大家內心波瀾起伏然而無從表達強烈感情的電影角色。
  • 《海上鋼琴師》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生海海,每個人都在找尋想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渾渾噩噩,任時光流逝。有人知道自己心中嚮往,卻沒有勇氣去追求,在掙扎中將歲月蹉跎。也有人,既明晰自己所求所愛,又有勇氣聽從內心召喚,做回誠實勇敢的自己,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今天的主角「1900」就是這樣一位勇士。
  • 《海上鋼琴師》:少即是多,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大的世界?
    走在街頭如果有人問我最想做什麼?我想,應該是窩在家裡看電影吧!從晨曉看到黃昏,再到黑夜,再到夢裡。 看電影最神奇的事情,莫過於是用短短的兩個小時看到別人的千萬種人生,教會我們思考,教會我們生活。所以,慈懷特意挑選了三十部電影,講解給你們聽。今天,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一部電影是《海上鋼琴師》,也期待大家都能加入我們的伴讀社群,一起看電影,聊人生。
  • 《海上鋼琴師》:1900一生未下船,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Hello大家好,之前推薦給大家的《楚門的世界》、《當幸福來敲門》以及《追風箏的人》都是很經典也很有內涵和啟發的影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同樣優秀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顧名思義,這部影片就是在講述一位海上的鋼琴師的故事,這位偉大的天才鋼琴師叫做1900,他是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遠洋客船的棄嬰,被在船底艙添煤的工人發現並收養起來,起名1900是因為這位養父在1900年的第一天發現的他。
  • 《海上鋼琴師》海上,內心鋼琴容身之處
    觀影者第一視角:其實在或多或少的文章中出現海上鋼琴師的字眼,最近一次是在開眼裡面有1900給一見鍾情女孩彈琴的畫面,今兒慕名看了這部劇,經典文藝電影!海上鋼琴師也叫1900,一生在吉尼弗亞號船上,1900也被從小領養他的黑人鍋爐工喊作檸檬,意外離開他而去的黑人父親之後便陶醉在他出生的鋼琴裡,對鋼琴有種無師自通的魔力,他沉浸在其中,便有了爵士樂創立者挑戰,但這便是他漫漫人生的過客,他的故事借最好的朋友小號手講述,一見鍾情的女孩是故事的靈魂所在,1900追求的是有邊際的海上的鋼琴音樂,女孩的突然出現讓1900
  • 聊電影《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全球矚目的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4K修復版即將於11月15日登陸全國院線,這艘由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一手締造的影史傳奇巨輪,再次拉響啟航的汽笛,展現蒂姆·羅斯飾演的鋼琴天才的一生。除了視聽盛宴,《海上鋼琴師》成為經典在於影片中暗藏的精神內涵。相信在技術幫助下,人們能更直接感受到這部關於自我內心深處最微妙的心靈讚歌。
  • 經典《海上鋼琴師》,1900是人們精神上的寄寓,精神追求的象徵
    《海上鋼琴師》是1998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時隔21年後,通過4K修復技術再次歸來,11月在我國上映。《海上鋼琴師》一直被稱為經典,在豆瓣上評分也高達9.1,評論者不知凡幾。每個人把自己的想法印射在這部電影裡,解析再解析。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
  • 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經典影片《海上鋼琴師》 即將上映
    1998年前後有兩艘輪船在世界影史上留名一艘叫鐵達尼號,因浪漫愛情而不朽另一艘叫維吉尼亞號,出自義大利電影《海上鋼琴師》
  • 《海上鋼琴師》觀影有感
    人與人之間,說再見真能再見嗎? 很多時候,很多人,相互笑著說再見,卻深知這輩子永不再見,或者再見遙遙無期。 跟喜歡的東西說再見是需要勇氣的!更多的人,其實不敢說,因為說出來便是永遠。 有些人說我沒有追求,滿於現狀,每天朝九晚五兩點一線,活在自己熟悉的世界裡,沒有理想,像罐頭裡的秋刀魚,永遠如一的味道 ,沒有驚喜!
  • 《海上鋼琴師》:1900寧願一生孤獨,也要找尋自己的音符
    影片《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故事發生在1900年的維吉尼亞號上,故事的主人公1900是一名被丟棄在維吉尼亞號上的棄嬰,因為其沒有出生證明及護照,又是在1900年被船上的煤炭工丹尼發現和收養,故起名叫「1900」——一個一生都住在船上,生活在海上的音樂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