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 【影評】
文| 文道
面對那些每年死於可預防疾病的孩子、在身心暴力下被虐待的孩子和走失被拐賣的孩子,「你不會曉得該做什麼,除非他們是你的孩子。」「落在我們身上的終極災難,就是我們把地球當成了自己的家、在其中安頓自己;但若我們是他鄉客,就不會忘掉那真正的家鄉。」
獲得今年奧斯卡6項提名的《雄獅》(Lion),於6月底在國內上映,自上映以來口碑良好。該片由著名導演加斯·戴維斯(Garth Davis)執導,曾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出色表現的戴夫·帕特爾(Dev Patel)擔綱主演。
影片改編自暢銷書《漫漫回家路》(A Long Way Home),這是一段真實的故事,5歲時薩羅(Saroo)在印度的火車上不小心與哥哥走散,火車把他帶到了距離家鄉坎德瓦以東1600公裡遠的加爾各答。他在加爾各答的街頭流浪了幾個星期後,被送進一所孤兒院,並被澳大利亞的一對夫婦收養。成人後的薩羅對家的思念越來越強,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嘗試著用谷歌地球。
薩羅回憶道:「我當時在看谷歌地圖,然後發現了谷歌地球這個功能,你能夠放大並且進入別的國家……我對自己說『你有那些圖片式的記憶和那些家鄉的地標,你知道那個小鎮的樣子』,這個應用可以幫助你找到回去的路。」他花幾年的時間研究谷歌地球上迷宮一樣的鐵路線,期待它們相交的某個點就是自己出生的城市。
最終在走失近25年後,薩羅利用谷歌地球終於找到自己的家,從澳大利亞啟程踏上了8500公裡的回家之旅。
沒有一次憐憫是白費的
這部電影把我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兒童身上,電影末尾介紹說,每年印度有超過8萬名兒童失蹤。然而,這僅僅是在印度,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這些失散兒童的經歷就像電影《雄獅》裡的主人翁薩羅一樣,牽動人心,成為了整個社會的隱痛,甚至每年失蹤兒童的準確數字都存在爭議。
今年3月,臺灣世界展望會借著電影《雄獅》舉辦了「《漫漫回家路》——終止兒童受暴,你我挺身做到」電影公益映演,邀請民眾前來觀賞,透過電影裡所描述的童工、人口販賣等情景,認識貧童面臨的困境。世界展望會一直致力於救助兒童的事工。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有超過10億兒童在剝削、傷害、霸凌等不當對待下,遭遇包括童工、童婚、人口販運等各種形式的身心暴力。兒童的求救與心聲,卻難以被外界聽見。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最新報告,現今全球各地有超過30萬無人陪伴的難民兒童,正亟欲跨越邊境,逃離至他國以求庇護,人數是2010年的近五倍。其中,敘利亞的難民兒童最多。歷經6年戰爭,敘利亞難民處於求生存的掙扎中,其中以兒童受害最深,被虐待或遭剝削,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賺錢維持生計。有將近200至300萬之間的兒童無法繼續上學,戰爭使得敘利亞兒童的教育發展倒退10年。
世界展望會敘利亞回應處長文恩‧弗拉坦(Wynn Flaten)說:「這場內戰使得敘利亞這一世代的兒童所知的就是流血與苦難,不幸的是,在敘利亞的邊境之外,正有另一種不同形式的暴力等待他們,那就是童工、童婚及其他形式的剝削與欺凌。」
臺灣世界展望會借著電影《雄獅》呼籲,為更多國內外兒童免於暴力、不再恐懼,即刻挺身行動。世界展望會亞洲召集人杜明翰,在今年的一次青少年領袖高峰會大會演講時,挑戰我們要看清這個世界的需要。「今天我要挑戰你們,你們看見什麼?你們看見未來的自己嗎?你們看見未來的世界嗎?你們看見別人的需要嗎?」
「在阿富汗,有25%的孩子活不到5歲。」許多無辜孩子因戰爭而被地雷炸斷肢,杜明翰談到在《哭泣的阿富汗》一書中,一名母親帶著她遭強暴後生下的小孩逃跑、盡力存活,他們不知道有沒有明天,卻很努力的過今天。他還親眼見到一名南蘇丹婦女無力抱著孩子坐在地上,虛弱地對他們說:「救救我的孩子!」
如今,世界每天有一萬九千名兒童死於可預防的疾病。杜明翰問在場的青少年:「這個世界要怎麼樣真的去改變?」他說,從了解開始。在這個罪惡的世界中,人和神、人和人、人和環境的關係都遭到破壞,因此失去了平衡。這個世界要靠誰改變?是川普、普京,還是金正恩?曾為臺灣微軟副總經理的杜明翰說:「不!是靠我們。」
身為基督徒的杜明翰,希望每一個基督徒都能「挺身而出」看到別人的需要,否則就難以活出「行公義、好憐憫」的見證。作為基督教機構,世界展望會也在竭力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群,面對驚人的兒童死亡數字,似乎他們的努力白費了,但是他們卻沒有放棄,因為他們相信沒有一件以基督之名充滿愛和憐憫的行動是白費的工。
如果這些孩子是「我的」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飾演薩羅女友的演員魯妮瑪拉,多年來投身非營利組織服務,援助非洲肯亞的孤兒。飾演薩羅養母的演員妮可·基德曼本人也在採訪中表示,非常被這個角色打動,妮可曾與前夫湯姆·克魯斯領養了兩個孩子,類似的經歷讓她和角色之間產生了更多共鳴。
薩羅的養母不僅僅是一位堅強的母親,更是一位充滿愛的女性。薩羅以為養母不能生育,所以才收養了他。然而養母道出了真正原因:不是不能生育,而是她的選擇,她覺得這個世界需要有人站出來去幫助那些苦難的人。當她和丈夫看到這樣的環境,便生出了憐憫之心。沒有憐憫,就會無視那些無助之人的需要。
電影《看不見的兒童》(The Invisible Children ),真實講述了烏幹達北部兒童被拐作士兵的慘痛經歷,也講述了數以千計的兒童每晚一同睡在夜間通勤營,以避免被擄和凌虐。人們該為這些兒童做什麼呢?烏幹達的撒奈永治主教回應說:「你不會曉得該做什麼,除非他們是你的孩子。」他的意思是,我們首先要重新構想這些兒童對我們來說是誰。只要在被拐、失蹤、挨餓的兒童一詞前面加上「我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們就不再不痛不癢地表示同情,這種情況猶如一顆炸彈扔進我們的生命裡,從而讓我選擇做些什麼。
在柬埔寨服侍的陳銘,從小躲過柬埔寨種族大屠殺,當紅色高棉恐怖政權垮臺,她只剩下三位家人。身為長女的她,負起照顧弟弟、妹妹和母親的責任,她知道這副擔子可能讓她結婚生子的夢想無法實現。她決定在她所在的地方做一些服事,因為她看見了身邊孩童的需要。她從大屠殺後衍生的貧窮、社會問題入手,組織青年會,幫助在學孩童,教導他們認識自己的權利,保護他們不落入毒窟,教育他們孝敬父母、肯定自己。有超過六百名孩童受益於她的幫助,當地人非常敬重這位奉獻生命服侍他人的女人。陳銘說:「我未婚,可是上帝賜給我好多孩子。」
同樣,活出憐憫之愛的還有非洲馬拉威共和國一位名叫安娜塔莎的女老師,她的姐姐死於愛滋病,她擔負起照顧外甥女的責任。作為基督徒的她,同時決定一起照顧社區裡其他89個孩子,因他們的父母都死於愛滋病。整個社區同心協力照顧最弱小的成員,她們活出了使徒保羅說的:「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
身為基督徒的律師瑞妮·史汀斯在世界展望會服侍期間,有一次她來到位於瓜地馬拉的垃圾山一帶,那裡的大多數窮人依靠撿拾垃圾為業。瑞妮看到一位母親在垃圾堆裡找別人吃剩的三明治給自己的孩子吃,她非常心痛。瑞妮說:「我希望能夠和那位母親分享更多,讓她知道可以在託兒中心那道牆內找到盼望;我應該也要告訴她,走進那扇門,就有一群人幫她照顧孩子,因為那是對上帝的敬拜與服侍。那些人會與他們分享,在貧窮和垃圾堆的另一邊,有一個好消息等著他們。這個好消息也是為你和我預備的,那就是無論環境多麼殘酷、前途多麼渺茫,神愛世人,甚至將她的獨生子賜給我們,為我們在十字架上受死,讓信祂的人能得到新生命。」
「救救我的兒子」,耶穌面對這樣的呼求不會坐視不管,因祂是憐憫人的主。瑞妮希望不僅要在生活上幫助那些正經歷苦難的人,更要將盼望的福音傳給他們,將耶穌的愛傳遞給他們。唯有找到靈魂的家鄉,我們的心才能得享安息。
我們都是離鄉背井的人
事實上,影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回家」的主題,這也是電影最觸動人心的部分。當薩羅通過地圖上模糊的輪廓看到兒時家鄉的水塔與鄉間小路時,很多觀眾的眼淚都隨之奪眶而出。故鄉熟悉的氣息,仿佛在25年後撲面吹來。內心深處,回家一直是他的渴望。
後來薩羅得知,當時作為5歲的孩童,他一直把自己的名字拼錯了。他的本名叫「瑟盧」(Sheru),意思就是「雄獅」。似乎只有回到家鄉去,才能像找回原來的名字一樣找到真正的自己。
當女朋友不理解他的行為時,薩羅說:「你能想像我的心情嗎?知道自己的親哥哥和母親每一天都在找我,我的哥哥每天怎樣呼喚我的名字嗎?你能想像,他們不知道我下落的痛苦嗎?」「我們在優越的生活中,放縱享受著,那讓我覺得噁心,我必須找到我的家。」
2012年,他搭上了回家的飛機。幾經周折終於回到家,找到了自己的母親和妹妹,激動之餘卻得知哥哥已經不在了。25年前,就在薩羅踏上那節空車廂的當晚,哥哥在站臺附近被一列火車撞死。失去大兒子的母親,相信小兒子薩羅一定會回來,所以她從未搬過家。母親說當她兒子回來時,她震驚得「如遭雷擊」,但她心中的幸福感卻「深似海洋」。
著名的英國記者馬格裡奇(Malcolm Muggeridge)說得好:「為我,總是有一扇窗,永不變暗;總是有一盞燈,永不熄滅。這是我最大的祝福。我有一種感覺,有時非常顯明地感到自己是個異鄉人,走在陌生的土地上;是客旅,是離鄉背井的人,而不是本地人。……我也終於體會到,唯一能落在我們身上的終極災難,就是我們把地球當成了自己的家、在其中安頓了自己;但若我們是他鄉客,就不會忘掉那真正的家鄉。」
當我們回到家鄉,終將發現盼望仍然在別處,心中有一個所在並未填滿,那是對更美家鄉的思念。我們要為我們的靈魂安家落戶,地上的家並非我們最終的居所。可是,我們會像影片中的薩羅一樣,有一顆執著的心定意要帶上靈魂踏上回家的路嗎?
美國愛家協會創辦人杜布森曾在自己的節目中,邀請校園傳道會的創始人白立德,那期的節目名稱叫「競賽上天堂」。白立德博士在節目中暢談他的病情,提到他的醫生告訴他來日不多的事情。他說:「讚美主,我比計劃還會更快見主面。」白立德一生面對逆境的秘訣就在於他能夠超越環境,他始終向著天家奔跑。
在天上的家鄉,我們一切的傷口得以治癒,一切的眼淚得以擦乾。那裡不再有兒童拐賣、不再有人口失蹤;也不再有孤獨、恐懼,在那充滿愛的居所,有著令人全然滿足的確據。我們將住在那裡,直到永遠。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境界七夕徵集 · We Write
當Me時代來臨,越來越多的人陷入單戀之中,當你愛上一個不愛你的人,你會怎麼辦?找到一個相愛的人有多難?如何走出單戀的苦旅?或付出什麼愛的代價,而經歷痛苦的成長?請分享你的故事,體驗,出路,愛被信仰更新的細節,你可以留言給我們,幾句話,或幾段文字,也可分享到jingjietougao@gmail.com,500字以內。《境界》會選取有價值的部分放到下周推出的「七夕」專題中。
境界服務站
求助:
1、尋找北京市房山區良鄉西潞園小區的教會。
2、尋找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的教會或團契。
3、尋找甘肅省敦煌市區或敦煌中學附近的教會。
4、找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教會。
小編:請知情者在評論留言部分聯繫我們,謝謝!
提示:請找教會的弟兄姊妹按以下格式留言給我們:姓名+微信號/手機號+求助教會具體方位,以方便我們得到反饋後及時與您聯繫。
若您是蘋果手機用戶,可支付寶讚賞,境界支付寶:jingjie2013@gmail.com,也可長按微信二維碼讚賞。
點擊」閱讀原文」看過往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