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頭野豬能不能長到250公斤就是個問題,雖然野豬至少有20個亞種,但是成年野豬的體中一般都在90到200公斤。可能有的人不知道野豬全名叫歐亞野豬,雖然現在有野豬的國家和地區很多,比如日本列島和東南亞,但野豬本來是起源於亞洲和歐洲,後來才被廣泛引入到北美等地。
野豬的攻擊利器和保護色:
野豬的繁衍史,目前大致能夠追溯到四千多萬年前,在13世紀的時候,野豬也一度因為人類過度捕殺而急劇減少,好在後來部分地區有了明顯數量回升的趨勢。由於野豬的生存能力極強,所以它們的分布範圍也十分廣泛,成為了所有陸地哺乳動物中地理分布最廣的物種之一。毫不誇張地說,野豬數量減少和分布區域開始變得分散,的確很大的原因都是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
從身體構造上來說,野豬擁有發達的犬齒,並且它們的犬齒還會不斷上漲,由於外露的時候還會向上翻轉,所以看上去就像是一副獠牙一般。而野豬的挖掘工具和攻擊武器正是犬齒,野豬的犬齒平均可以長到大約6釐米長的樣子,而露在嘴巴外面的部分就可以佔到一半左右。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犬齒可以完全不露到嘴巴外面,但這種情況一般是出現在雌性野豬的身上,殺傷力自然也就相對弱了不少。而且,野豬還有自己的「保護色機制」,在自然界中,一頭野豬從幼豬成長到成年,身體毛髮會有明顯的顏色過度。那些還無力保護自己的小野豬,毛色總是和泥土更接近的淺棕色,再加上有條紋存在,看上去會和環境重的顏色看上去差距不大。
一頭250公斤的野豬具備殺死老虎的實力嗎?
不同於老虎只會選擇熱帶雨林和闊葉林這樣的生存環境,野豬不僅可以生活在森林、山地和丘陵這樣的地形,還有可能在草低和荒漠中出現。之所以以前不少農民都將野豬視為「害蟲」一般的動物,甚至對其大肆獵捕,也跟它們有時候會在農田和耕地胡作非為有關。
從自然棲息地這個角度來說,野豬的確有可能和老虎在某個森林相遇,但如今野生老虎的數量著實很少,而野豬的數量明顯就多出不少。野豬具有集群性,老虎又是喜歡獨來獨往的動物,所以,如果它們相遇很可能也是多對一的情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野豬就不會倉皇逃跑,哪怕這些野豬都有250公斤,它們也不見得會團結起來一起攻擊老虎。
事實上,如果野豬在野外環境中遇到老虎,那一定不會是華南虎、峇里虎、爪哇虎和裏海虎,對老虎感興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剩下的老虎亞種,其實也就只有體重在180到350千克的西伯利亞虎、體重在180千克左右的印支虎、體重160到270千克的孟加拉虎、體重100到130千克的馬來亞虎,以及平均體重最輕的蘇門答臘虎(約120千克左右)。
客觀來說,老虎這個種族雖然有不同的亞種,但它們的體重看上去也並不輕,而且有不少都會比野豬的體重大一些。僅僅是從體重這個層面來看,250公斤重的野豬就不見得一定可以佔據多大的優勢,而且還很可能不如對方的體型更龐大。
事實上,老虎獵捕的時候並不是主要依靠體重優勢,因為利爪和粗壯的牙齒才是它們最大的攻擊武器。再加上老虎還會在獵捕之前儘量不製造出聲響,知道尋找掩護伺機而動,然後再果斷捕食獵物,老虎的獵物一般都死於被利齒咬住喉嚨後窒息而亡。老虎不僅消耗的身體能量相對更少,也能更精準地將獵物變成自己的盤中餐,如果一頓就吃夠了幾十公斤的獵物,那麼它們就可以五六天都不用吃肉了。
簡而言之,不管野豬的體重有多少斤,從攻擊能力上來說,哪怕是老虎中實力一般的個體,也能輕易將野豬幹倒,而野豬卻不見得可以正面給老虎造成太大威脅。老虎可以說是一種沒有天敵的動物,尤其是在亞洲,之所以野生老虎的數量越來越少,一方面跟自然棲息地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部分人的過度獵捕有關,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呼籲大家愛護野生動物。
文章來源:百度知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