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幸福來敲門》的啟示
每當我感到迷茫和沮喪的時候,我都會看一遍《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很特別的,每一次看,它都能給我新的啟發。
而最近一次重溫,我竟發現了一個幾乎很少人提到的部分,卻讓我對所謂的職業、工作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在電影的開始,獨自撫養孩子的男主克裡斯,貌似在拍一部「當倒黴使勁敲門」。
從事醫療器械推銷工作時的克裡斯很努力,每天5點25分起床,打無數的電話,拜訪無數的醫生,說無數遍同樣的話,然而,一個月都很難賣出去一臺機器。
他的努力換來的,是拖欠了三個月的房租,沉重的債務,和離家出走的妻子,最後實在沒轍,竟然淪落到要帶著兒子睡廁所.
想必很多讀者和我當初一樣,會被克裡斯的堅持和努力,以及對生活的不放棄的激情所感動。
但這部電影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很真實——
我們生命中不乏堅持和努力,但大部分人,其實就和電影剛開始的克裡斯一樣:
工作已經很努力了,但總覺得重複度日,沒有半點進步,好像做什麼都沒用,漸漸把生活的激情消耗殆盡。
我意識到,電影的轉折是在克裡斯決定從一名銷售,轉行成一名投資經紀人開始的。
這天,克裡斯路過證券行時,正好一輛紅色的敞篷跑車停在了路邊。
車下來一個西裝筆挺的男人,提著醫療機器的克裡斯走上前去跟他搭話。
克裡斯很直接問了他兩個問題:你是幹什麼的?你是怎麼幹的?
男人似乎有些訝異,指了指前方的證券行,說:「我是股票經紀人。」
沒上過大學的克裡斯抬頭看了眼證券行,難掩遺憾的問到:「得上大學才能做股票經紀人,對吧?」
「不用,只需要精通數字,和會為人處世。」
瞬間,這句話擊中了克裡斯。
他發現自己並不適合推銷工作,因為這更多需要的是人脈和應變決斷力。
而克裡斯顯然更加沉穩,以及擁有非常強大的邏輯數理能力。
比如,他在讀書的時候,一周的時間就能把算數課本學完;以及第一次接觸魔方,就能在看電視的間隙,輕鬆把魔方復原。
於是,他決定轉行,這是他日後成為投資專家、開設公司的決定性瞬間。
看過很多遍《當幸福來敲門》,但我們好像很少問及這個問題:為什麼幸福會來敲他的門?
我們能看到主人翁很多優秀品質:堅持、主動、無畏、激情..但如果他一直做著醫療器械推銷工作,那麼,幸福是否還會如期而至?
如果要回到克裡斯改變的原點,那一定是他開始清楚了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並且堅定地投入到適合自己的事業中的那一刻。
而這比起主人翁的優秀品質,其實更應該我們學習和思考。
怎麼樣根據自己的性格,
選擇適合自己的理想職業?
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模型——冰山模型:
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表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是指技能和知識,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部分,可以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認知、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會對人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作用。
大部分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時間打磨出來。比如克裡斯從事最開始從事的推銷工作,就鍛鍊了他跟人打交道的能力。
而冰山越往下的部分,則越難發現,越難培養,當然也越能成為個人的競爭優勢。
只不過,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些部分很難被觀察到。
即便是我們自己,也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天賦在什麼地方,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什麼工作。像克裡斯一樣能發掘出自己的天賦,實在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情。
正因如此,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有這樣的例子:
性格內向的人,做著需要與很多陌生人打交道的銷售工作,苦不堪言;
不擅長寫作的人,做著需要文採和創意的文字工作,懷疑人生;
缺乏耐心的人,做著要承受各種顧客刁難和重複性強的客服工作,幾近崩潰。
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像克裡斯一樣實現職業生涯的彎道超車,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職業性格。
如果你也正面臨這些困惑:
我性格外向,善於社交,適合什麼工作?
哪些職業能夠匹配、發揮我的性格長處?
哪些崗位能夠包容我的個性?
我性格的優劣勢,適合出演什麼樣的職場劇?
當前的職場人際讓我痛苦,我該不該繼續?
那麼,下面這個測試能夠很好的幫助你解決以上問題。
職場性格測試,是以榮格的人格理論為背景,Katherine Briggs 和 Isabel Briggs Myers 用20年的努力設計出能夠測量出人際差異的人格量表測試。
職場性格測試已經發展了將近70年的時間,而且廣泛應用到了企業招聘選測試、內部人才盤點還有職業規劃、職業測試等等的領域中。
在世界五百強中,有80%的企業都有職場性格測試的應用經驗。
相比於市面上價值幾十甚至上百的職業生涯測評,它還有以下優勢:
第一,精準度相當高。
我們通過上萬名國內用戶測驗,不斷調整基礎模型。
測評會更符合中國人的職業習慣。
第二,找到你的性格特點。
測試會從能量獲取、信息獲取、決策方式、執行方式四大維度以及二十個子維度入手,全方位分析的你職業性格特點。
最後,能幫你更了解自己在職場中的偏好和選擇。
第二,給予你更全面的職業建議。
我們不僅僅幫你判斷適合的職業,還能為你提供針對性的改善方案。
幫你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
有時候,不是你不行,只是你還沒找到屬於你的位置。
↓ 點擊閱讀原文,測一測你適合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