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打頭的南京,處處是深秋的味道。浸在空氣裡淺淺的落葉氣息,在濘了滿天的煙雨中,從青澀、文弱,一點一點地氤氳開去,像水滴綻開江心的月影,皎潔的光蕩著漣漪,輕輕地踱開了腳步,融在水裡,融在夢裡,融在雨腳簌簌而不肯停留的踢踏聲裡——南京,在這一刻,在空中翳著的雲淖下,在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詩情畫意裡,在這個註定溼涼而浪漫的十一,撐著油紙傘,帶著她最美的秋天,走近了。
有人說,看到一種樹,就讓人想起一座城。——樹是梧桐樹,城是南京城。他想然是見過南京的梧桐的,可他斷然,未曾在這樣的天氣,這樣見過南京的梧桐。秋雨梧桐,錦上南京,這個私藏著一年中最溫婉的氣息的季節,這個滿天飄散著梧桐色的煙雨的南京,有著與以往俗塵不一樣的景色。
太多人因著這漫天的煙雨色卻步,怕水汽沾毀衣襟,怕霜露濡溼頭髮,所以囿於宿舍的咫尺天地,將這一年一度的國慶長假揮霍在光影和電線的交錯中,隔著遙遙雨幕眺望,你,會不會感到可惜與遺憾呢?陽光來得倒是及時,尚未來得及將這漫天的溼意與詩意洗去,但卻讓這秋日的出遊變得輕便與容易。於是梧桐雨後,金陵秋色有人賞。踩著細碎的水花,這次,你想路過哪裡呢?
提及中山大道,來過的人常常想見的是路兩側錯落的民國建築。然而比起那古老的一磚一石的契合,更容易讓人記住的,是那一路上鬱鬱蔥蔥的行道樹。
「梧桐樹影了整條街,燈火穿透了她的夜」。每每來到這裡,總會想起許嵩的那首《梧桐燈》。一個人,一條路,一座城,一些故事,在風中卷集,被夢和雨點交織的聲樂喚醒。停住腳步,從眼底拾起一片泛著柔潤的金色光芒的葉片,看她被雨水浸潤後那靈動而流淌的光澤,整個人也隨之輕靈了起來。漫步在中山大道,聽兩側的梧桐煙雨中低吟,看路旁的行道樹微風裡示意。天是灰的,因為雨把光明隨著落葉鋪到了心裡。
何處有梧桐,小紅山上美齡宮。若說南京有哪處是愛梧桐者不能錯過的,那絕然當屬小紅山美齡宮外一路的法梧。這是傳說中蔣介石為宋美齡種下梧桐的地方。梧桐簇擁在一起,枝葉逐漸交通,美齡宮藍色的琉璃瓦嵌在梧桐間,像金色的項鍊綴著青翠的寶石,天設人工,相得益彰。
撐傘走在美齡宮外的小道上,入眼是一環法梧,燦燦的枝葉在風中搖曳,像一眾溫柔的牧師圍著你吟唱。這種時候,心頭總有幾分竊竊的暖意,會忽然想攜著愛人,沿著當年美齡夫婦走過的路靜靜踱上一圈。往事在時光裡輕輕的隨風飄散,當初的浪漫與溫情卻依然蕩漾在眼前。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一路煙雨,相隨梧桐。
浦口的梧桐是知道故事最多的梧桐。當別的地方的梧桐還在草長鶯飛的時節吟詩誦詞的時候,它便既已見證過無數朱自清《背影》裡所描繪的種種生離死別了。
所以來浦口看梧桐是件格外具有歷史感的事情。雨卷著珠簾從半空中撲地散落開來,在蒼老的梧桐樹上泛起光暈和水煙。雨點是銀色的,打碎在葉片上的那一瞬又映起金閃閃的容顏。地上,無數的曾經正馬不停蹄地鑽到厚沓沓的落葉裡去。起風了,不知那一片葉子被倏地翻起,又有誰的故事偷偷趁著細雨鑽到了誰的眼淚中去了呢?雨停了,眼淚卻沒有擦淨。南京是座有故事的城,浦口是個有故事的車站,我們是有故事的人。
如果問南京最美的梧桐在哪裡,那當然是在南師大的隨園校區啦!音樂學院優美的歌聲伴著細雨歡快的節奏,滿校的梧桐都好像在這音樂裡舞蹈。百年老校,隨園梧桐。雨中在這裡漫步,最大的感觸就是這裡詩意的氛圍。秋雨梧桐葉落時,小園獨自踏相思。或許是學校百年學風的感化,走在隨園的梧桐樹下,總能讓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雨,如煙般籠罩在這所學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間;而梧桐,則更像它們的一個縮影,象徵著這所學校百年的傳承,百年的堅持。被雨水洗刷過的梧桐葉比以往更亮、更柔軟。走在南師的煙雨梧桐裡,整個心房是格外清淨的,雨點曾經落在枝葉間的每一聲迴響,都好似天外鳴動的梵音。你路過,路過這裡的梧桐,與這時的心境。
南京總是不缺梧桐的,但多少人能在這樣的時候,憑著這樣的心境來看梧桐呢?南京,在空中翳著的雲淖下,在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詩情畫意裡,在這個註定溼涼而浪漫的十一,撐著油紙傘,帶著她最美的秋天,又會逐漸走遠。
凡有所見,皆成性格——這雨後的梧桐,怕是最寧謐、最觸人懷思的一種性格了吧?或許有日,當你離開南師,離開南京,奔波在天涯某處,每日牽念著柴米油鹽、掛懷著妻子兒女,一場來自天空的雨的祭禮,還會使你念起這些人,這些事,這個地方,這裡最美的——梧桐色的煙雨。
樹是梧桐樹,城是南京城。
文;桑魯川
圖:網絡
編: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