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
想必大家都看過動畫片《熊出沒》。
裡面的熊大跟熊二憨厚可愛,一直致力於阻止光頭強砍伐樹木,是正義和溫暖的化身。
關掉動畫片,回到現實,這兩天卻見證了「熊」的可怕跟殘忍。
10月17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發生了一起動物意外傷人事件。
據網友爆料,上海野生動物園的一位飼養員,在進入猛獸區實施作業時,遭受熊攻擊,被活活撕扯致死。
隨後,上海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回應稱,「確有此事」。
猛獸區也已貼出了「暫停開放」的通知。
飼養員被咬死的現場不遠處,還有一群遊客正坐在車裡,觀賞車外面的「野生動物」。
大家發現棕熊們突然快速聚集,往同一地點奔跑,才發現事情不對勁。
車上有人看了一會反應過來,大喊道,「那裡有一個人」。
但即便是知道有人正在被棕熊撕咬,
這種情況下,大家也只能眼睜睜看著,
看著一條生命,在自己眼前逝去,自己無能為力。
所以,有在現場親眼目睹事發經過的人,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
被拖走的時候,飼養員的鞋子衣服掉落在地上。
車上的司機說,「活不了了」。
一條人命就這麼沒了,事件太過觸目驚心。
一時間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熱議。
有人為死去的飼養員打抱不平,認為動物犯法應該與人類同罪,建議擊斃咬死人的熊。
有人覺得動物園的存在就是個原罪,應該馬上關閉所有的動物園,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這些觀點都有感而發,可以理解,但奔奔也覺得稍微有點情緒化了。
首先,「打死咬人的熊」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從網上曝光的現場視頻中可以看出,咬死飼養員的根本不是那隻熊,而是一群。
動物跟人到底不一樣,你難以給它判定,到底咬人的時候,哪只先帶的頭,又是哪只,給出了致命的一擊。
你能把它們都殺掉嗎?
即便殺掉,也換不回飼養員的命了。
站在人的立場,熊傷人確實不對,
但在熊的立場,傷人行為卻也是它們的捕食本能。
另一方面,因為悲劇發生在動物園裡,引發了不少人對「動物園存在意義」的懷疑。
「動物園存在意義」確實因為這件事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但奔奔看來,並不是「是否該取締」的問題。
動物園取締之後這些野生動物放歸山林,保護只會更加困難,無論是對人還是動物。
與其極端的去譴責「野生動物傷人」,以及譴責「動物園的存在」。
我覺得,一條人命的悲劇背後,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
我們對「野生動物」的敬畏,對自然的敬畏,到底還在不在?
為什麼司機說了一句,「活不了了」?
為什麼滿車乘客只能驚恐圍觀棕熊咬人,卻無能為力?
因為大家都知道,而且早就知道,人在熊面前的戰鬥力,根本不值一提。
只是有些人忘了。
我不知道,
被咬的飼養員,為什麼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把自己暴露在如此危險的境況中,
但我知道,那位特地發朋友圈感嘆這件事的網友。
之所以如此震驚,或多或少是因為,「動物想像中的可愛」與「現實中的兇猛」,給他心理造成的反差感。
沒錯,一些野生動物在人們的心中是可愛的,
無論它是什麼品類,無論它們的祖先有多兇猛,只要它們被「關進動物園」,好像就變得不再有攻擊性。
它們被隨便圍觀,隔著一片玻璃,直線距離甚至不超過一米。
有趣的動物還會跟遊客互動,看起來親密無間。
有時候它們進食都變成表演,
有噱頭,美其名「捕食」。
工作人員也根本不怕它們,
隨意遊走在老虎窩,獅子林,熊圈裡。
似乎沒有任何危險可言,看到的人也稱讚連連。
於是,動物真正的「野性」漸漸被遺忘,
人們拿著從動物園裡買來的食物,趾高氣昂地站在圍欄前,挑逗、嬉鬧、就是不投餵那些仰著頭,嗷嗷待哺的動物們。
養貓養狗,跟養「野生動物」,看起來沒有區別。
真的沒有區別嗎?
家養的寵物貓狗都可能傷人,
何況是本性難移的野生動物。
它們可愛的時候,我們只顧著談它們身上的人性。
只有在每一次「傷人悲劇」發生的時候,才會記起它們的野性。
而對野性的敬畏越少一分,也無疑讓我們離危險更近一分。
大猩猩把玻璃打碎
國寶熊貓夠可愛嗎?
但你可否記得,熊貓也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一種?
它們是愛吃竹子,
但它們也是吃肉的雜食性動物。
2011年,武漢動物園的大熊貓「希望」,把隔壁翻牆進來的孔雀給活捉了。
希望咬孔雀的樣子,
像不像北極熊捕食?
這不是偶發事件。
2006年,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發生了一起熊貓傷人事件。
一隻叫「喜妹」的大熊貓咬住了飼養員韋華的手,不肯鬆開。
韋華本能掙脫,喜妹卻咬得更緊,5,6分鐘後,在同事的幫助引誘下,喜妹才鬆口。
當醫生剪開韋華的褲腿和袖子的時候,發現他的腳筋已被咬斷,四肢的肌肉都被嚴重咬爛了。
喜妹的發狂讓人意想不到,
更讓人意外的是,
韋華在此之前跟喜妹已經有過長達數月的接觸。
日常溫順的熊貓尚且如此,
其他野生動物一旦獸性大發,只會更甚。
外國遊客不幸掉入熊圈,被攻擊
我們為何漸漸忽略了這些危險動物的獸性?
奔奔覺得,
是因為大家誤解了動物園存在的意義。
不是為了觀看動物表演,
不是為了近距離拍照,
更不是為了外力誇讚動物的可愛。
動物園存在的初衷,是為了科教和保育。
教人們,尤其是教孩子們認識真正的動物,了解動物的習性。
保護孕育珍稀動物,幫助它們在這個星球上繼續生存下去。
而這一切,如今卻都被盲目的「盈利性」所掩蓋代替。
為了賺錢,人離動物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動物園裡的正經動物介紹,卻還不如百度百科詳盡。
最終,孩子不知道熊為什麼會咬人,
一發生悲劇,第一反應是把犯錯的動物擊斃。
但捫心自問,我們自己真的做到,「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了嗎?
在奔奔看來,「敬畏生命」這個命題離我們並不遠。
當我們爭相抱著動物幼崽合影的時候,
當我們以座上賓的身份,開心地觀看動物表演的時候,
當我們挑戰動物天性,放鬆警惕的時候,
當我們高傲地拿著食物,扮演救世主的時候......
危險,可能,也正在你的背後。
一條人命的悲劇,帶來了關於「野性」和「敬畏」的討論跟思考。
但這些教訓,原本根本無需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
比起告訴我們的孩子,這些野生動物有多可愛。
我更希望,離開動物園的時候,
孩子能知道,
以後要離它們遠一點,因為它們也喜歡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