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現場直擊】「直播」腮腺瘤切除術

2021-02-07 青島市市立醫院

春晚之後,相聲演員嶽雲鵬因接受腺淋巴瘤手術暫別舞臺。據了解,「腺淋巴瘤」是腮腺常見的良性腫瘤,本周六(3月14日),青島電視臺《手術現場直擊》將「直播」一臺由市立醫院東院口腔頜面外科副主任醫師邱建忠主刀的腮腺腫瘤切除手術。

節目播出過程中,還開通了健康諮詢熱線85702220。如果市民有關於腮腺腫瘤方面的問題需要諮詢,可以直接撥打諮詢電話,現場將有專家為您做詳細解答。同時,還可以撥打這個電話提前預約市立醫院的專家就診。

「腺淋巴瘤易發於40-70歲的中老年男性,患者多有吸菸史,因此發病可能和吸菸相關。」市立醫院東院口腔頜面外科主治醫師周建華說,由於腫瘤中含有淋巴組織,發生炎症時就可能腫大,從而會表現出時大時小的症狀。腺淋巴瘤常常是多發,即一側腮腺出現多個腫瘤,並且還有約1/10的患者雙側腮腺都有。治療上一般採取手術切除腫瘤及周圍部分腮腺組織的方法。根據目前的研究所得,腮腺腫瘤的確切成因並不明確,但其誘因就有多方面,像營養不良、曾經患有其他腮腺病、EB病毒等原因都有可能是腮腺腫瘤的誘因。此外,家族遺傳病史、外界刺激、個人體質、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都可以導致腮腺腫瘤的發生,而來自外界的刺激,比如使用藥膏、長時間貼耳打手機這些因素都對人體的腮腺部位有所刺激,使上皮組織發生病變,因此可以說長時間打手機是引發腮腺腫瘤的一個可能性因素。

「長時間使用手機或許是腮腺腫瘤的誘因。」周建華說,比起完全不用手機的人,連續五年頻繁使用手機的人,產生腫瘤機會高了約五成。在發病人群中,年齡越來越低齡化,手機通話時間過長增加了腮腺腫瘤發病的風險。研究發現,常聽電話的那一側,更容易出現腫瘤,居住在偏遠地區的人,手機必須以更高功率運作,也更容易發病。致病因子有待確定,其中一個可能性是電磁波會升高人體局部組織的溫度,另一可能是電磁波會幹涉細胞內的化學傳導聯結或破壞正常DNA的轉錄等等。國外已有學者極力反對青少年和兒童使用手機。專家提示腮腺腫瘤高危人群,可以通過改變使用手機的方式、控制手機電磁波暴露總量,來減少腮腺腫瘤的發病機會。比如使用耳機來接聽手機,或者用「免提揚聲器」也能有效減少手機輻射的影響。


手術專家:

邱建忠 東院口腔頜面外科副主任醫師

主要從事口腔頜面外科工作,擅長頜面部外傷、齒槽外科、唇顎裂修復,複雜牙拔除,對頜面及頸部良惡性腫瘤,對口腔癌的功能性治療、唇顎裂的序列治療、頭頸部腫瘤及唾液腺疾病的診治具有較深造詣。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全天——市立醫院東部院區

座談專家:

周建華 東院口腔頜面外科主治醫師

擅長口腔頜面外科工作,對口腔頜面部腫瘤、頜骨再生修復、頜面部創傷及複雜牙槽外科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門診時間:周六全天——市立醫院東部院區


相關焦點

  • 手術直播、大咖點評、多學科診療……張家界市泌尿外科醫師周末...
    (劉雲飛 攝)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22日訊(通訊員 黃立功 谷美群 範曉明)在張家界市人民醫院新院區「2020年武陵山泌尿圈手術研討會」現場,大屏幕呈現是「腹腔鏡下左腎癌根治性切除術+右側D-J管留置術」手術直播高清畫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泌尿外科祖雄兵教授等專家連線手術主刀醫師,對手術進行點評與指導,來自張家界市兩區兩縣及常德市、懷化市、湘西自治州、婁底市醫療機構的
  • 雲端上演「外科風雲」,武大人民醫院一周內150場手術全球直播
    楚天都市報9月14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 杜巍巍)今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博鰲外科手術」直播周盛大開啟。在該院手術室,8個手術團隊開展了39臺代表國內外一流水準的3D腹腔鏡、胸腔鏡、神經內鏡和機器人手術,並通過網絡向全球直播。
  • "直播廣東"大型互動報導平臺 "南方+"直擊新聞現場
    原標題:南方+:直擊新聞現場 「大鵬半島海邊掀起巨浪,『南方+』記者帶你現場直擊!」……   2016年8月1日至8月2日,颱風「妮妲」正面襲擊珠三角,「南方+」客戶端作為廣東省委、省政府移動端權威信息發布平臺,及時跟進颱風動向,南方日報組建了110多人的抗颱風直播報導團隊,進行了長達36小時的新聞直播,滾動發布稿件500條、圖片96張,打造了防風抗風最權威、最及時、最具影響力的多重信息發布平臺,吸引了近千萬網友在線觀看,成為今年以來「直播廣東」的代表之作。
  • 全面解析水蜜桃下頜角切除術
    尤其適合下頜角寬大的求美者,通過水蜜桃下頜角切除術,可以讓寬大的臉型的到修繕,更加美觀!同時擁有自然好看的下頜線,但是是否塑造瓜子臉,需要根據求美者的臉型決定,因為瓜子臉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像切除或者磨骨類手術,一定要到成年骨性成型後再進行水蜜桃下頜角切除術。另外手術前要和醫師進行交談,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臉型,並且還要進行身體檢查,看看會不會與手術禁忌症有衝突,保證手術安全進行。
  • 諾貝爾獎也有「黑歷史」——前額葉白質切除術
    街邊小攤就可以切除腦葉 在整個1935年,莫尼茲分別對20位精神病患者做了前額葉白質切除術,他最終確定的手術方式相當粗暴,鋸開患者顱骨,使用一個小鏟子一樣的刀具切斷前額葉與其他腦組織的連接部分,然後把前額葉整個挖出來。
  • 愛爾康精雕飛秒手術直播邀您「近距離」了解手術全過程
    想做近視手術,卻充滿疑慮?不然看一場眼睛手術直播吧。11月13日下午2點,新浪山東將攜手愛爾康走進日照愛爾眼科醫院,為大家來一場零距離的摘鏡手術直播。大家不僅可以跟著鏡頭走進直播間觀看醫生手術全程,也可以在線向專家醫生提問。
  • 令人髮指的諾貝爾獎:額前葉切除術
    其中最令人髮指的,就是額前葉切除術。1949年,華爾特·赫斯和安東尼·莫尼茲因「發現了腦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他們提出了用腦前額葉切除術來治療精神分裂症,由此美國的神經外科醫生每年對數以千計的患者實施了腦前額葉切除手術,而其中一些患者產生了可怕的負效應,許多病人失去方向感或行為能力,成為植物人 甚至死亡。
  • 諾貝爾獎的黑歷史--恐怖如斯的腦葉白質切除術
    腦白質切除術紅火的時候,各種研究都聲稱效果很好、很安全,但其實只是報喜不報憂。像羅斯瑪麗一樣失敗的案例還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很多人對此都提出了一個疑問:禍害了那麼多人的莫尼茲,還有資格拿這個諾貝爾獎嗎?30年代末,莫尼茲被一位發病的精神病患者用槍打中了腿部,從此不得不在輪椅上度過餘生,他的手也有些毛病,所以不能經常拿刀。
  • 我院開展首例新生兒先天性喉囊腫切除術
    我院開展首例新生兒先天性喉囊腫切除術 2021-01-15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前顳葉切除術可能並發三叉神經痛
    前顳葉切除術(anterior temporal lobectomy ,ALT)是治療難治性顳葉癲癇的常用而且有效的手段,55%-78%的患者癲癇可得到緩解。ALT的主要併發症包括感染、顱內血腫、偏癱、視野缺損及顱神經損傷;其中,顱神經損傷常累及面神經、外展神經和動眼神經。
  • 第四屆taTME南充高峰論壇暨南充市中心醫院外科手術直播周完美收官!
    2020年10月12日至16日,第四屆taTME南充高峰論壇暨南充市中心醫院外科手術直播周火熱進行。手術直播活動中,胃腸肛腸疝外科集中展示了日常工作常規開展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腹部無切口手術(NOSES)、腹腔鏡低位直腸癌根治術+經肛門全直腸繫膜切除術(taTME)等術式。
  • 早期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外科醫生會把酒精,倒在病人大腦上
    額葉切除術是一種進入病人大腦並切斷前葉和其他部分聯繫的醫療手術,其歷史相當令人不安。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如何開始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前後又有什麼不同?  最早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在19世紀90年代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在50年之內,醫生們就開始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進行早期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 《光之鎮》的真實恐懼——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瘋人院回歸三次元,那麼作為整座瘋人院背後的無法公諸於眾的歷史——前腦葉白質切除術(額葉切除術),究竟是一種什麼手術?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由於發現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對某些心理疾病的治療效果,他被授予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漢川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近日,漢川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成功開展了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填補了漢川市在此技術上的空白。解剖複雜、切除器官多、消化道重建複雜……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腔鏡外科最大而又最複雜的手術。因此這項微創手術又被譽為橫亙在腹腔鏡外科醫師面前的「珠穆朗瑪峰」。
  • 獲過諾獎的神經科學「黑歷史」: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同時,他也對手術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比如他發現用乙醇很容易殃及無關的腦區[5],故而專門設計了一種被稱為「前腦葉白質切除器」(leucotome)的器械來機械損毀前腦葉的神經纖維。因此,這套手術方法後來被稱為前腦葉白質切除術[1][6]。
  • 空軍總醫院周巖博士通過電影帶您探秘腦葉切除術
    腦外科手術中很少有像「腦葉切除術」這般臭名昭著。這個手術之所以成眾人所知,是因為《飛越瘋人院》就是以「腦葉切除手術」作為結尾。 然而,美國醫生Walter JacksonFreeman將腦葉切除術的適應範圍進一步擴大。不論是精神分裂,還是重度兒童行為失常症,似乎所有的精神病症都可使用這一手術進行治療。
  • 西安成功實施世界首例磁錨定懸吊腔鏡甲狀腺切除術
    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利用磁錨定懸吊技術,經口入路實施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獲得成功。經科技查新,該技術為世界首例。經口入路的腔鏡甲狀腺切除術作為甲狀腺手術的新術式具有四大優勢:一、將手術切口隱藏於口腔前庭,使患者術後頸部無疤痕;二、經口入路的腔鏡甲狀腺切除術由於頸部無皮膚及皮下切口,患者的術後疼痛感大大減小;三、由於其鏡下放大作用,可使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得到更好的暴露,最大限度減少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損傷(最嚴重的二個甲狀腺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四、對於頸部淋巴結的清掃完全可以達到開放手術的效果。
  • 三維CT 支氣管血管成像在機器人肺段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
    但重建組有 5 例(9.4%)術中未找到結節,僅 1 例(1.9%)需要行擴大肺葉切除術,4 例根據重建結果結束手術,術後標本固定後找到結節;而傳統組有 8 例(11.6%)術中未找到結節並行擴大切除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後中位隨訪時間 10(1~26)個月,無復發轉移以及死亡病例。
  • 磁錨定懸吊技術首次用於腔鏡甲狀腺切除術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緱永強 記者 阮班慧)11月19日,西安交大一附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成功實施了一例磁錨定懸吊經口入路的腔鏡甲狀腺切除術,該手術在呂毅教授磁外科團隊指導下,由耳鼻喉頭頸外科張少強主任、姚小寶副主任醫師和寇博醫師共同完成。經科技查新,該技術為世界首例。
  • 援甘專家成功完成肝巨大血管瘤切除術
    記者從市腫瘤醫院獲悉,參加「組團式援甘」的天津市腫瘤醫院肝膽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張偉近日在甘肅省甘南州人民醫院成功實施甘南州首例肝巨大血管瘤切除術,成功填補了當地技術空白。天津北方網訊:腹中長有12.5公斤重巨大腫物,不切除將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