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期,是中國香港電影最繁榮鼎盛的時期,出現了無數經典的電影作品和優秀演員。豐富的題材、優秀的電影人、演技精湛的演員保障了這一時期的電影在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上層。
在演員方面,以周星馳為例,1990年一部《賭聖》的成功,使得周星馳從星仔變成了星爺,後來,導演王晶將他挖了過來,拍了《賭俠》、《賭俠2:上海灘賭聖》、《整蠱專家》、《鹿鼎記》等作品,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績。
可正所謂人紅是非多,眼看周星馳成了搖錢樹,王晶卻擔憂起來,合作的太默契也意味著雙方太了解對方了,這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分歧,王晶開始考慮再打造出另一個周星馳來。
經過一番考察,王晶看好了在影視歌三棲全面發展的張衛健,張衛健於1984年參加TVB新秀歌唱大賽出道,早年歌唱事業發展的並不順的他隨後加盟TVB,開始出演一些小角色,一直到1991年主演古裝武俠劇《日月神劍》才受到關注。
王晶看好了張衛健與周星馳有些類似的搞笑風格,決定力捧他,把他打造成第二個喜劇之王,好制約周星馳。
1993年,王晶為張衛健精心打造的一部喜劇片《超級學校霸王》上映,該片融合了《街頭霸王》、《七龍珠》、《終結者》等遊戲和電影元素,是王晶一貫擅長的手法。為了使張衛健能一炮走紅,王晶也是下了很大功夫,不僅讓自家的晶女郎邱淑貞擔任女主角外,還讓當時備受追捧的歌壇四大天王出演,給張衛健做配角。
眾所周知,雖然《超級學校霸王》的宣傳海報上打著四大天王同時出演的旗號,可片中並沒有黎明的參演,而是以一種惡搞的方式讓黎明出現在片中。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王晶在找四大天王時,劉德華和張學友很快就答應了,而黎明和郭富城卻滿口拒絕,在王晶的苦苦相求下,郭富城最終只答應客串一下,出演片頭和片尾的幾個鏡頭。郭富城搞定了,可黎明無論說什麼都拒絕出演。
原因是黎明一直不承認自己是四大天王,他也不喜歡這個封號,他認為四大天王既不是一個組合,四人也不是什麼團體,為什麼要一起合作,況且四人非但不是一個團體,反而是互相競爭的關係,他態度十分堅決的拒絕了邀請。
影片上映後只獲得了1700萬港幣的票房,遠遠沒能達到預期,張衛健也因此沒有成為下一個周星馳,反而常常遭到觀眾吐槽,說他只會模仿周星馳,沒有自己的特色。後來張衛健專注電視劇發展,在拍完《西遊記》後與TVB鬧掰,輾轉到中國臺灣和大陸拍了很多電視劇,才讓演藝事業發展達到了巔峰,他的表演風格也一直帶有周星馳的影子,因此被人稱為電視劇版周星馳。
雖然王晶沒能把張衛健打造成下一個周星馳,但二人在後來的《小魚兒與花無缺》、《小寶與康熙》、《仁者黃飛鴻》、《十大奇冤》、《A計劃》等電視劇中還保持著默契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