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熱播,劇中人吃什麼?

2021-02-16 億陽食育

【參考】《先秦烹飪史料選注》、網絡資料整理

【作者】@E-sun食育

【導讀】

 ① 關心2000前的古人吃什麼,是一種趣味,也能豐富知識;

 ② 今天餐桌上的食物,一是不斷培育新品種,二是不斷引進域外食材,三是加工、烹飪技術的革新;

 ③ 古人羨慕我們的豐富,我們怕是也要羨慕他們的原生態吧。

【聲明】版權@E-sun食育 所有,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註明來源。

剛火完《中國詩詞大會》,史詩巨作《大秦帝國之崛起》又開始霸屏。

小編看劇看餓的時候就在想,劇中人物在2000年前吃什麼?他們沒有麵包牛奶吃,我們怎麼能和劇情產生共鳴?

記得《中國詩詞大會》,有一道題目,「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和葡萄一起帶回的「舶來品」還有哪個?

 A、玉米;B、辣椒;C、苜蓿。

嘉賓答錯了。對於沉浸在古典詩詞的小姑娘而言也很正常,但我們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玉米和辣椒原產自南美,發現新大陸後傳入歐洲,到明朝中晚期傳入中國。詩句「葡萄入漢家」已經點名時代為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很多吃的,猜測還有苜蓿吧。

作為吃貨,我們還有個常識,但凡帶個「西」字的西瓜西紅柿,帶個「胡」字的胡椒胡蘿蔔,帶個「番」字的番薯番紅花,帶個「洋」字的洋蔥洋芋,大多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之時,或唐朝萬邦來朝之時,或明朝大航海之後,或清朝洋槍叩關之後,傳入中國的。

排除西胡番洋感覺沒剩下幾樣。

前段時間有一個段子,某人穿越到了先秦:

 「客官裡邊請,請問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打尖!來碗西紅柿雞蛋面。」

 「抱歉,客官,麵條要到宋朝才能成形呢。西紅柿現在南美洲才有,明朝末年才傳入中土。小店目前只有雞蛋,要不您點一個?」

 「什麼鳥店!連碗面都沒有,饅頭包子總有吧?上一屜!」

 「這位爺,也沒有。饅頭包子得等到諸葛丞相討伐孟獲的時候才有,抱歉了您呢。」

 「擦!你們不會只供應白米飯吧?」

 「瞧你說的。咱是在關中,水稻原產亞熱帶,得翻過秦嶺才能種,咱也沒有。」

 「要死了!那就來個大俠套餐吧,半斤女兒紅,二斤熟牛肉……你捂我嘴幹嘛?」

 「客官,小點聲!官府嚴禁私宰耕牛,被人告了可是充軍流放的大罪,萬萬不敢啊!再說女兒紅是吳越才有,咱是在關中!」

 「得得得,酒我也不喝了,茶水總有吧?」

 「茶?那玩意兒到漢朝才有,哪怕到唐朝也是士大夫喝的,咱也不可能有。」

 「幹!那就不吃飯了,來根煮玉米吧!看電視劇《大秦帝國》裡不是有玉米地嗎?」

 「那是導演瞎拍。玉米現在還在墨西哥呢,要等明朝末年才傳入中國。」

 「那上點水果吧。大熱天的,來半個西瓜。」

 「呃,西瓜是非洲特產,要到北宋末年,才從契丹傳到漢地……」

 「沒有西瓜,蘋果總有吧?」

 「真抱歉,西洋蘋果十九世紀才從歐洲傳入中國。客官,您別點水果了,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您,像什麼葡萄啦,芒果啦,石榴啦,草莓啦,菠蘿啦……您現在都吃不到。」

 「你他娘的店裡到底有什麼?」

 「粟米的窩窩餅,您蘸肉醬吃,我還可以給您上一份燙白菜。」

 「敢情你開的是麻辣燙啊?」

 「瞧您說的,辣椒到明代才引進呢,我想開麻辣燙也開不成啊!」

 「沒有辣椒,用大蒜代替也行。」

 「真不好意思,大蒜的種子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回來的。小店只有花椒,只麻不辣。」

 「那你就不能炒個青菜?非要開水燙白菜?」

 「您有所不知,鐵鍋到宋朝後期才能生產,所以沒法炒菜。況且炒菜要用菜油,菜油得等到明朝後期普遍種植油菜花以後才有。」

 「好吧,其實你們可以用花生油……」

 「花生現在還在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開始傳播。直到乾隆末年,花生都還十分罕見。」

 「那就來份燙白菜吧,多加點香菜。」

 「嘿嘿,香菜原產地中海,張騫出使西域後……」

 「去你大爺的!我真恨不能一黃瓜拍死你!」

 「黃瓜?黃瓜原產印度,也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

 「沒有黃瓜,我就用茄子捅死你!」

 「嘻嘻,茄子來自東南亞,晉朝時傳入中國的。隋煬帝就特別愛吃……

 「……」

 「客官您還要什麼?」

這個段子實在是妙,簡直就是笑林食物簡史。

堅持讀到這裡的人,不是閒得無聊,就是很有趣味的人。

那我們就回到小編開頭的疑問,2000年的中國人吃什麼?

在先秦時代,人們並沒有現在那麼成熟的烹調技術。在沒有火的時候,吃的是草木的果實,鳥獸的生肉。後來有火了,學會的兩種技藝就是,秦國的烹飪手法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找一張先秦擼串的圖真的太難了,拿一張漢畫像石【烤肉】代替吧,出土於陝西綏德

飯:黍、稷、稻、粱、白黍、黃粱、糈、穛。

——《禮記》

吃的主食有黃米、高粱、大米、小米、白黍、黃粱等。做法主要是煮粥、煮乾飯,還是粒食,沒有磨麵磨粉技術,還吃不到麵條麵餅。粥有麥粥,米粥,米粥中又分糯米粥、黃米粥、小米粥。從古至今,中國主食的模式變化不大。

今天這些國寶級文物鼎、爵、甗、觚、瓿、罍、觶、尊、壺、豆、盨、簠、簋、鬲、敦、盉、盂、匜等,當年就是做飯盛飯的。

吃牛肉、羊肉、豬肉做的羹和烤牛肉。

古代的羹和現在的羹不一樣,古代的羹是把肉切成小塊熬煮,最後做出來的比較像現在的亂燉,而不是湯羹。除了做成羹,牛羊肉切成片切成大塊直接吃的方式更為常見,古代人沒那麼講究,都是吃肉吃到飽的肉食動物。

食:蝸醢(讀hai3,肉醬)而菰食,雉羹;麥食,脯羹,雞羹;析稌,犬羹,兔羹;和糝不蓼。濡豚,包苦實蓼;濡雞,醢醬實蓼(讀liao3);濡魚,卵醬實蓼;濡鱉,醢醬實蓼。腶修,蚳醢,脯羹,兔醢,糜膚,魚醢,魚膾,芥醬,麋腥,醢,醬,桃諸,梅諸,卵鹽。

——《禮記》

蚌蛤醬、雕胡米、野雞羹這三種配合著吃,麥飯、肉羹、雞羹這三樣配合著吃,大米飯、犬羹、兔羹這三樣配合著吃。上述諸羹都要加入用佐料和米屑調製的湯,但不加蓼菜。在煮小豬的時候,用苦菜把它包起來,去其腥味,在豬腹裡塞入蓼菜。在煮雞時,加入釀醬,一在雞腹中塞入蓼菜。在煮魚時,要加入魚子醬,在魚腹中塞入蓼菜。在煮鱉時,要加入釀醬,在鱉腹中塞入蓼菜。吃肉乾時,配以蟻醬。吃肉羹時,配以兔肉醬。吃糜肉切片時,配以魚肉醬。吃魚切片時,配以芥子醬。吃生糜肉時,配以釀醬。吃桃幹、梅幹時,配以大鹽。

這段很有意思吧,吃桃幹、梅幹時加鹽,很像現在的鹽津食品。吃生魚片的時候蘸芥子醬,芥子被用在法國有名的第戎芥末醬中,古人實在太博大精深了。在烤魚的時候魚腹中要塞入蔬菜,這個手法也很小資。吃生肉的時候要加釀製的醬,有可能是醬油一類的佐料,也很符合牛生的吃法。看來,古人一點也不會虧待五臟廟的。

吃飯是最講究等級的,甚至,吃飯的器具「鼎」「爵」直接用來定義等級地位,即禮器。在先秦,物產不如現在那麼豐富,只有天子、諸侯、大夫、士這些貴族才能享受美食,平民和奴隸能吃飽就不錯了。

孟嘗君(薛公)好養士,聲稱與門客吃同樣的食物,有一個門客不信,親自去看後,孟嘗君的桌上食物和他們的一樣,羞憤而自殺。但在私底下,孟嘗君又是酒肉又是燕窩。

讓人民有充足的食物是君王的第一要務,民以食為天嘛,想安天下先安百姓的胃。只要能讓老百姓填飽肚子,你讓他去上戰場、修長城、挖運河,都不是事兒。

吃飯的次數,也是有階級差別的,你是個平民,一天兩頓飯,早晚各一頓;如果你是個貴族,那麼這個時候,你是一日三餐;如果極端小的概率,生而為天子,你就可以吃四頓了。

天子吃的更是講究,在《周禮》中記載,天子飲食的官員在天官·宰冢中,有膳夫、皰人、內饗等等多個職位,每個職位下面還有屬官。要不為什麼都想當皇帝呢,說到底也是為了一口飯呀!

當然是從各地進貢來的,《尚書》中記載了各地需要進貢的食材,甚是有趣。

比如山東進貢食鹽、精葛布、海產,徐州進貢長尾山雞,揚州進貢竹子、象牙、獸皮、鳥羽、犛牛尾、橘子和柚子,荊州地區進貢箘竹,長江兩岸進貢大龜鱉等等。

《呂氏春秋·本味篇》裡,伊尹以至味說商湯,先講了味道之美,又講了食材之難得,最後講只有得天下者,才有權力獲得天下至美的食材,才能享用人間所有的美味佳餚。

為了美食而徵伐,這是美食的功勞,還是美食的罪惡呢?

看了這麼長的段子和史料,簡單回顧一下食物的歷史,會發現我們的餐桌如此豐盛,是歷史長河積澱的結果,不是從來就這樣。

食物的來源,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西胡番洋」字輩的食物,不斷從國外引進;另一個就是新物種的馴化和原有品種的不斷改良,像雜交水稻,抗倒伏小麥,甜/糯玉米,小西紅柿,奶油草莓,轉基因大豆和木瓜……等等,這些霸佔我們餐桌的幾乎所有食物,都是近幾十年育種技術(親緣雜交、化學/輻射誘變、基因改良等)培育的新品種。

同樣是小麥大米,先輩們吃的品種、成分和加工烹飪方式與我們今天可能很不一樣。今天,幾乎沒有哪種食材的食用史超過50年(2代人),說一種食物吃了2000年了,不過是同名同類而已。今天我們吃的轉基因水稻、雜交水稻,包括日本侵華留下的「五常米」,和秦楚魏韓當年所種所食,大不一樣。

同樣是小麥大米製品,他們吃的是全麥粥、糙米飯,這很符合現代營養學提倡的健康飲食理念,但在那個食物匱乏、技術落後的年代,「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把食物做的精細,才能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才能更好地保障營養。

今天,我們吃的白米飯、饅頭、麵包、薯片,澱粉勾芡的粥湯,加了玉米糖漿的飲料,也不過在我們小時候才開始有得吃,就是不到30年的歷史。這些食物能快速消化吸收,引起血糖的劇烈波動和脂肪的合成積累,我們為應對「饑荒」而進化的身體,並不是為代謝這些食物而準備的,這種對「效率」的追求走到了健康的反面。

對今天的人而言,食物的效率不等於健康的效果,從成分複雜的粗加工食物中緩慢吸收身體所需的各類營養素,比精加工的快速高效的配方食品,更有利於健康。

AJCN: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營養?

柳葉刀:關注食物本身吧,別再談單個營養素了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之崛起》熱播 製片人揭秘幕後故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禮智  在一眾玄幻劇和都市劇中,央視一套熱播的《大秦帝國之崛起》憑藉嚴謹的製作、考究的服裝和道具,不僅贏得了觀眾的好口碑,而且收視率也不錯,被觀眾大讚良心劇。《大秦帝國》系列劇從2005年開始拍攝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到現在的《大秦帝國之崛起》已經12年時間了,這一系列作品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日前,記者獨家專訪了《大秦帝國》的總製片人焦陽,揭秘這部系列劇的坎坷幕後。  赳赳老秦:  一開始就確定正劇風格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死不休戰!」《大秦帝國》的故事開篇於百舸爭流、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
  • 【好書推薦】熱播電視劇《大秦賦》原著小說《大秦帝國》
    歷時十六年,創作了長篇小說《大秦帝國》。2011年,《大秦帝國》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並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和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作者以敢為天下先的藝術勇氣和歷史眼光,開宗明義地宣告了他的大秦史觀:「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我對大秦帝國有著一種神聖的崇拜」。《大秦帝國》是一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
  • 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了什麼故事好看嗎 大秦帝國之天下結局是什麼
    現在的世界是以前古代人慢慢演變而來的,很多導演拍出古裝電視劇向現在人展現歷史的精髓,但是不管劇情、人物、服裝都深受觀眾喜愛,那麼在最近播出的大秦帝國之天電視劇,是由張魯一、李乃文、朱珠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帝國之天下好看嗎?這部劇結局是什麼?
  • 《大秦帝國3》為何姍姍來遲,央視版刪掉了什麼?
    以上三部,均已拍成電視劇,分別對應《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陽謀春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六部《帝國烽煙》,就是大家熟悉的秦始皇的故事,目前還沒有拍攝。《大秦帝國之裂變》選取了秦孝公與商鞅變法圖強的故事,這段歷史的底本非常好,《裂變》廣受讚譽,我覺得原因有三:一是展現一個國家歷經磨難,由弱變強,非常有戲劇性,戲劇衝突也非常密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口號讓每一位觀眾看了都熱血沸騰;二是表現了秦孝公與商鞅這一對君臣關係的典範,「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簡直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的君臣CP,他們互相依靠又互相信任讓人看得十分感動
  • 熱播大劇《大秦帝國之崛起》觀看方法匯總【高清版】
    《大秦帝國之崛起》是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的歷史劇,由丁黑執導,寧靜、張博、邢佳棟、趙純陽、吳連生、沈佳妮領銜主演  。
  • 《大秦帝國1》熱播 "趙季平+譚晶"再添金曲力作
  • 歷史劇-大秦帝國
    電視劇大秦帝國目前共播出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預計2020年將播出終結篇《大秦帝國之天下》。從已播出的三部來看,個人感覺第一部目前為巔峰之作,劇中人物與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讓人血脈噴張。
  • 《大秦帝國之縱橫》什麼時候播?在哪個臺播?
    播出時間:9月5日央視一套綜合頻道晚八點黃金檔  昨日(27日)下午,由著名導演丁黑執導,寧靜、傅淼、喻恩泰、富大龍、姚櫓等主演的大型歷史史詩劇《大秦帝國2》之《縱橫》央視開播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主演傅淼以一身紫色緊身小禮服搭配清爽的短髮出席發布會,氣質高貴大方,與她在劇中飾演的秦國惠文后十分相稱。
  • 《大秦賦》熱播 烏爾禾影視城關注度倍增
    天山網訊(文/記者 秦金俐 圖/烏爾禾區委宣傳部提供)近日,古裝歷史劇《大秦賦》在各大平臺熱播,劇中呈現出的古城堡、雅丹地貌、戈壁、胡楊林等大場景引人入勝,這些場景大多數取自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電視劇的熱播讓烏爾禾的關注度倍增。
  • "大秦"總製片人焦陽:《大秦帝國》是我不改的初心
    原標題:焦陽:《大秦帝國》是我不改的初心 近段時間,國內的電視螢屏和視頻網站又被《大秦帝國》刷了屏——自2009年初次面世,這已經是這部系列劇第三次贏得喝彩之聲。縱觀近年的影視劇市場,架空與幻想大行其道,歷史劇則氣短已久,有水準、有情懷的歷史正劇更是鳳毛麟角。
  • 《大秦帝國之崛起》央視熱播,看歷史劇的文化基因如何戳人心扉
    說好的開車呢這一腳急剎是什麼情況? 歷史劇《雍正王朝》充滿體諒地理解雍正剪除異己、殺戮群臣、猜忌刻薄的行為,思想基點在於按照人治文化的「潛規則」,嚴刑峻法和陰謀詭計都是利益所在、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這就刻畫出一個「完人」雍正。
  • 《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
    「於後世千秋萬代,每一戶人家的窗臺,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縱橫》海報群雄爭鋒一幅列國爭雄縱橫捭闔的圖卷在商鞅變法後徐徐展開。前30多集側重於個體命運、志向抱負與時代背景之間的交織。戰場上的廝殺、朝廷上的鬥智、國家間的縱橫捭闔……好一番璀璨華夏大爭之世,讓人熱血沸騰……昭文君與張儀的君子之交讓人動容。他們因緣相識,成為知己。
  • 大秦帝國崛起的秘密,全部隱藏在......
    讓眾人期待已久的大型歷史史詩系列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已開播數月,在前兩部均取得較好口碑的前提下,改編於原作《大秦帝國3:金戈鐵馬》的這部電視劇也取得不俗的收視率
  • 王笛出演《大秦帝國2》 獲贊「東方美人」
    王笛《大秦帝國2》劇照王笛時尚寫真  搜狐娛樂訊 由著名導演丁黑執導,內地當紅花旦王笛與富大龍、寧靜、喻恩泰等眾多實力派演員領銜主演的《大秦帝國之縱橫》,正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檔熱播,收視持續走高。
  • 《大秦帝國》:比雷劇更可怕的「正經」歷史劇!!!
    最近《大秦帝國》在央視一套熱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相對於講爛了的「修仙」「劍俠」「瑪麗蘇」「穿越」「宮鬥」,《大秦帝國》的確讓人眼前一亮。豆瓣評分打到了8.6分,雖然相對於前兩部《大秦帝國之裂變》的評分9.1分和《大秦帝國之縱橫》的評分8.7分,優秀的不是那麼明顯。
  • 電視劇《大秦帝國4》來賽裡木湖取景
    電視劇《大秦帝國》講述了在戰國群雄逐鹿時期,秦始皇(贏政)歷經磨難成為千古一帝的成長故事。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是一個品牌項目,具有非常好的觀眾緣。2006年,51集大型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在國內外熱播。該劇入選 「2009年度中國優秀電視劇選集」,並榮獲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最佳美術獎」。2010年該劇榮獲第28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二等獎。2013年9月《大秦帝國之縱橫》登陸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八點黃金檔,掀起又一輪秦文化關注熱潮。
  • 迎接《大秦帝國之天下》歸來,回顧《大秦帝國之裂變》
    文|愛影私談&JASON(原創)|首發於百家號《大秦帝國》系列目前已播完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據相關報導《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將在2020年4月與5月份之間播出,想必這定會令不少《大秦》迷們激動萬分。
  • 《大秦賦》熱播,劇中一座城就在新疆,有人稱它是新疆版「橫店影視...
    《大秦賦》熱播,劇中一座城就在新疆,有人稱它是新疆版「橫店影視城」,究竟......》靠什麼「出圈」? 劇中的主場景之—的趙國邯鄲城 就位於烏爾禾區 白楊河大峽谷庫克賽路路段北側 新建的大秦帝國影視城中
  • 《大秦帝國》宣太后落幕 寧靜版羋月才是政治家
    一代女政治家宣太后  由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張博、寧靜、邢佳棟等出演的歷史史詩巨製《大秦帝國之崛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劇中不僅以歷史唯物史觀高度還原宣太后這一人物,更彰顯其卓著的歷史功勳。而宣太后退出歷史舞臺,不僅預示著秦昭襄王嬴稷即將開啟新的王室政權,更意味著秦國實現大一統的重要轉折點即將來臨。
  • 大秦帝國之崛起魏醜夫扮演者是誰 武雨澤個人資料介紹
    由丁黑導演執導,張建偉擔綱編劇的經典歷史大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央視一套黃金劇場熱播,該劇講述秦昭襄王在宣太后、白起、魏冉、範雎的扶植下,從一個稚嫩年輕君王,成長為一位堅毅沉著、威震天下的真正王者。武雨澤在劇中飾演魏醜夫也於近日即將帥氣上線,劇中他將與寧靜、張博、邢佳棟、楊志剛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同臺彪戲,看點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