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馬爾他之鷹》序言
還沒有看清周圍的狀況,就已經被捲入到事件中。這樣的開頭讓我很不安。
生活好像從來沒有預警,好像沒有選擇過,我們就被迫加入了。
看電影版的《馬爾他之鷹》,一直沒能走進男主人公的心理,比如說我們現在稱呼他為「男主人公」而不是他的名字史裴德。自始至終,以旁觀者的視點觀看一場一場的表演。
對影片中事件發生的那個年代以及紐約城沒有太多的認識,對美國偵探所與警察之間微妙的關係也是從一些文學作品中獲得。在我的老家山西,縣公安局長進縣委班子任常委是很正常的事情。警察面對一個小小的偵探,怎能讓他這樣撒野。
讓人疑惑的還有史裴德的冷漠,合伙人死掉的消息從他的嘴裡那樣平靜的說出來。這樣的態度,讓我一下子失去了判斷。
如果不是最後一場戲中的對話,我仍然不能明白這個男人。還好,這個男人隱藏得夠深。也許這是他能夠成為知名偵探最職業的特徵吧。
再看回原著,一些關鍵的信息回應了我的疑惑。他們隱藏在一個個字裡行間的細節裡。
小說中建立在史裴德時點上的敘述,包括大量的心理活動以及主觀觀察,這也是小說本來就擅長的。而正是這些建立在明確試點上的敘述把我牽進了十九世紀初紐約城的一個職業偵探的情感世界。
對於信息的處理,電影與文字還有兩個重要的區別:一、觀眾對於電影的信息的解讀是有時間限制的,鏡頭完了,也就完了。而這一點對於文字來說,不是問題。我們我們完全可以停留在這一段文字上細細咀嚼它,直至滿意。二、電影的信息強度與順序是導演安排好的,不論敘事是否線性,觀眾接受信息的順序一定是線性的。而讀書是非線性的,想不起來可以隨時翻回到前面溫習一遍。
因為技術不夠發達,早期的電影還不能夠給我們提供太多視覺奇觀的享受。很多科幻、魔幻等等影片看起來更像是仿真道具遊戲,觀眾體驗原始初級。這樣的環境更加要求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劇情。
懸疑是個好東西,它能夠迅速把觀眾捲入到劇情中來,而且,不看到最後不罷休。它的另一個好處對於製片廠來說也很重要,懸疑劇的成本可大可小。影片《馬爾他之鷹》拿到今天來講,更像是一部室內偵探劇。大部分場景在室內,很多關鍵信息靠對話。
小說《馬爾他之鷹》以懸疑的形式把友情和男女之情絞在一起。
與案件調查交織在一起的另一條線,當然是男女那些事。
書裡沒有明確告訴我們調差所的這兩個合伙人什麼時候相識,什麼動力促使他們成為夥伴。但有一點我們是清楚的,說的委婉一點,這兩個男人的感情生活有著很豐富的內容。
小說開篇與結尾的兩場戲,是史裴德和布利吉德,當然還有那個死鬼阿徹爾。合伙人阿徹爾看著美女流著口水搶了史裴德的工作,他的死,是整個故事的誘因事件。
看看這些並沒有在電影中用專門特寫來描述的女主人公。
聽得一聲「謝謝」,聲音溫柔,若不是最為純正的發音,無法如此吐字清晰。從門外進來的是一個年輕女人。她步履躊躇,史裴德看到一雙鈷藍色的眼睛正打量著自己,眼神中帶著羞澀和試探。她長得很高,身材苗條,有著修長的雙腿,纖細的雙手,和豐滿的胸部。她的穿著有兩種不同深淺的藍色組成,與她藍色的眼眸交相映輝。她帶了一項藍色的帽子,深紅色的頭髮外露。有時羞怯一笑,鮮紅的嘴唇裡呈月牙形,露出一口皓齒。
史裴德看到一雙鈷藍色的眼睛正打量著自己,這是明確的主觀鏡頭,是史裴德看到的美人像。
再來看一段:
我對他的行為不做評判,從前還有一根橫梁為他打開生活之門,但這次並沒有什麼是他醍醐灌頂,他不再思考生活的真諦,漸漸適應現在的生活軌道。
小說第七章開頭史裴德講給布利吉德講了一個故事,講完之後史裴德闡明了自己的態度。
「但我想讓你明白,假如我沒有完全地相信你,我肯定不會置自己於如此險地的。」她的食指與拇指撥弄著他藍色大衣的黑色扣子。
史裴德語氣中透著嘲笑:「你又要來了。」
「我說的那是事實嘛。」她依舊堅持著說。
第七章,正好處於小說的三分之一,兩個主人公的關係發生了明確的變化,站在了一起,共同面對未知的現實:
她仔細觀察著他的面孔,鼻翼輕輕地顫動著。史裴德大笑著,又拍了拍他的手:「現在不必擔心這件事情,他快到了。你們先解決你們倆的事,然後我們再解決我們的事情。」
小說家與導演都會把自己的觀點藏在最後才說出來。兩種形式的《馬爾他之鷹》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把小說與電影並列在一起,才明白影片側重於關注案體,他終於為合伙人懲罰了兇手。小說的最後一場戲,又是一個平凡的一天,史裴德又回到了與情人們理不斷的糾葛中,合作夥伴的死去已是昨天
不得不承認,拍攝於40年代的影片對於視聽化的手法還不成熟。原著中的心理活動沒有在影片中有對應的視聽表現,原著中大量的特寫暗示也沒有被有效地轉變為一個一個的鏡頭。當然,改編不一定是全然照搬劇情,但僅從技術上來講,攝影機在影片中更多的意義在於記錄下了演員的表演,記錄下了事件的過程。而沒有用攝影的信息為我們講述。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以為鷹是比喻,主人公是一個像鷹一樣的男人。看過電影才知道它是核心道具,就像《瘋狂的石頭》。
正式這個鏡頭並不多的道具,解釋了幾乎所有人的行為。
對於這一類小說,我們真正感興趣的,不是小說裡面有多少財寶多少美人,而是面對誘惑時劇中人物的「種種反應」這些反應引發的「後果」。《馬爾他之鷹》記錄的就是那個誘惑和周遭人物面對這些誘惑時的反應。在讀完小說之後,我們用這個體驗來解釋自己的生活,校正自己對生活的認識。
有一句話,可能是讀後心得:真正地了解人物,有時候很簡單,只需要給出對他來說足夠的誘惑。
作者:曹子清-拉片室創始人
【福利】【徵稿】【合作】
如果你有看到視角獨特的文摘,或者是任何你想要分享的「與電影有關、學術、專業性原創」的東西,不妨發給小編,電子文檔或者是文章連結,均可投稿給我,小編會挑選發布出來,讓更多的小夥伴看到~ 對於拉片室公眾微信有什麼意見建議或想法,同樣可以聯繫小編,建議和稿件一經採納小編會送出價值500元的拉片室影視教育聽課卡或等價電影票!我的郵箱是:heimo@movchat.com 微信/電話:15553650280
電影攝影方案創作工具火熱開售!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購買
【攝影方案】是好萊塢導演在電影拍攝前期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而這個工作流程往往會被國內的導演所忽略,做為好萊塢電影工業裡面的標準化流程,由拉片室教育中心的王虎老師將其重新設計並優化,更方便了導演與主創在拍攝前期的攝影方案制定工作,並申請專利。這套工具為導演和攝影師在影片拍攝前期的準備工作提供了較為便利的工作方式,這是拉片室為【攝影方案】課程量身定製的原創教學工具,對於電影愛好者自學鏡頭語言和拉片子也能提供較大的幫助!通過這套工具我們可以自己反推電影鏡頭,而在拍片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這套工具來實現初期的鏡頭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