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藍寶
記得在網上曾讀到這樣一則小故事,連續三年情人節他都會收到來自同一個號碼的祝福簡訊,只有五個字:情人節快樂。他從沒有回覆過。第四年情人節那條簡訊沒有出現,他猶豫很久,終於對那個號碼發了句情人節快樂。很快便有了對方的答覆「謝謝,你哪位?」
這個故事令人不好受,它仿佛在告訴我們,愛情不會在原地等誰,不管曾經是多麼刻骨銘心。老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當愛已成往事大多數人會選擇將那份逝去的感情埋在心底,卻很少有人會再回頭去牽那隻曾放開的手,可若不回頭你又怎知你們是否還有重新相愛的機會?
1997年一部美國電影叫「My Best Friend's Wedding」《我好友的婚禮》講的就是要不要回頭再去尋找那份丟失的愛情。當女主朱麗安得知她的前男友邁克就要和別人結婚了,她意識到自己仍然深愛著他,於是決定在邁克的婚禮前告訴他,求他能再愛自己並與自己結婚。故事在朱麗安怎樣去贏回邁克的愛情中展開,最後朱麗安傷心而回,邁克與他所愛的未婚妻如願以償舉行了婚禮。
其實,整部電影讓我難忘的只有一個片段。當他們兩人坐在渡船上回憶當年相愛的美好邁克說,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要大聲地告訴他,否則錯過那一刻,愛情就會從你身邊悄然滑過。
這句話讓我想起一個人,他曾與我青梅竹馬。當年自己輕易放走了他的愛情,多年後發現自己還愛著他時卻已晚了。我曾兩次專程飛去找他,想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一次在我來澳洲之前,另一次在我第二次結婚之前,兩次時隔了整整五年。 我懇求他能不能再愛我,懇求他與我結婚。最後一次離開他,我一個人坐在機場候機廳的長椅上失聲痛哭。那一刻我終於明白,我與他之間曾有過的愛情已一去不返,不管我是否情願,都只能接受我們從此將只是朋友這個事實。
圖為美國電影《我好友的婚禮》渡船上的片段
我的好友海麗最近結婚了,這個韓國女孩是我在澳洲的蜜友, 我與她無話不談,當然談的最多的還是感情那點兒事。說起過去的戀人海麗就會跟我提起庫吉。庫吉是海麗在日本留學時遇見的,熱戀那年海麗只有17歲, 庫吉那年25歲。那時的海麗還是個黃毛丫頭, 又瘦又小帶著一副大大的近視鏡,一個韓國女孩和一個日本男孩,兩人都不會說彼此的語言卻無可救藥地墮入愛河,青澀而炙烈的愛情火焰就這樣在他們之間熊熊燃燒著。
後來海麗的父親決定送她去英國讀完高中, 庫吉雖然也在英國陪了她一段時間,但由於要回家養家餬口和照顧家中的寡母而不得不告別海麗回日本。兩個年輕人每天以淚洗面依依不捨,行期一拖再拖,庫吉一直拖到他的英國籤證過期還捨不得離開,他甚至為了躲避英國警察對非法居留外國人的搜捕竟有好幾次不得不藏在海麗住所的衣櫃裡。
高中畢業後因父親無力繼續供她在英國讀書,海麗輾轉到了紐西蘭,在那裡半工半讀完成了大學學業。那時的她已與庫吉分手了,我曾問過她既然相愛為什麼要分手? 海麗反問我,那你當年為什麼也要離開他? 其實我倆心裡都知道答案。年輕人不就是這樣麼,懷揣著一顆驛動的心欲展鵬程,不想被愛拴住翅膀罷了。以為暫時放下的愛情隨時都可重新拾起,然而那份愛真的會一直守候在原地等我們回來麼?
若干年後的海麗在經歷了幾場大起大落的愛情之後,又孑然一身,她念念不忘的仍是庫吉。我問她為什麼不去聯繫他? 海麗說已過十多年早已失去聯絡了,再說就算聯繫上了又能怎樣? 快40歲的他沒準早結婚生子了,只能徒生感傷。但我堅持要海麗去找找看,即便是一個簡單的問候也未嘗不可麼。海麗實在拗不過就告訴我,他們當年在一起時曾用兩人名字縮寫組成了一個EMAIL地址,密碼是兩人的生日組合。若想找到庫吉,這個曾共用過的EMAIL也許是唯一的希望。故事講到這裡,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愛情竟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固執的海麗堅持認為那個十多年沒用過的EMAIL一定早被廢置了,也許是不想去觸及那份舊日的傷痛,也許是害怕得知她不想知道的消息,反正海麗一直不肯發信。後來我不甘心,抱著一試的態度偷偷地給庫吉發了一封電子郵件。沒想到的是,庫吉第二天就回復了!字裡行間透著他對海麗無比的思念,那份愛竟然十多年未有絲毫改變。打開EMAIL的那一刻我的眼睛一下子被淚水打溼了。
後面的故事想必大家也已經猜到了,是的,就像所有愛情童話故事一樣的結局。這麼多年來庫吉一直是單身,他從沒有放棄過那個EMAIL,幾乎每隔兩天就打開郵箱看一看,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十多年後終於等回了那份曾經遺落的愛情!
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會像海麗這般幸運,當年被她放下的愛情一直就在原地守候著,從未離開。但若沒有回頭去尋過的話,又怎會知道那份愛是否還在那裡等待呢? 所以說,與其牽掛著一份已成往事的愛而無法前行,還不如回頭找找看,即便是像我一樣沒能找回那份感情也沒關係,至少此生無憾了。
圖為海麗與庫吉的結婚照
因為愛過恨過
對你付出我的一切
當初的山盟海誓
如今你我卻來離別
你的情你的人
留誰在你身邊
若是我回頭來牽你的手
面對我的感情你打算怎來收
情深不是愛你的理由
若是我回頭來牽你的手
你若放手
我永遠是你的朋友
-遊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