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媽,今年過年我不回家了

2021-02-12 東西大街

當我鍵下這行字的時候,我的思鄉之情已在北京和家之間奔襲了幾個來回。

一季歲末,期盼的就是在風停雪融之後,與爸媽還有老弟過個團圓年。不能否認今年過得著實艱難的了些,但是歲月的團圓不能缺少。也是正是因為家的無盡支持和幫助,我才得以在泥淖中脫身。

希望借著新歲的福與吉祥,在新的一年中有個紅紅火火的光景,也陪陪勞累一年的爸媽,吃一口永遠也忘不了的莜麵,抹平心中的歲月疤痕。

美好,總是鮮活於夢想之中,回落到現實生活中,經常摔在冰涼的地上,四散而開。今年回家過成了一句空話,只能留京與家人暫擱一方,團圓缺席了今年的溫暖時刻。

回想起往年,從元旦開始就打算回家過年的事情了,盤算著要買什麼,要買多少。不停地刷新著車票,一旦有票快速搶訂一張,即使加點服務費也在所不惜。有時候,為了保證能夠回到家,一邊搶著火車票,一邊聯繫著拼車,確保回家的路絕對走得通暢。北京到家的距離,不過幾百公裡,硬是讓我演繹成了一場「回家的戰役」。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用在我回家過年這件事上,也毫不誇張。提前列好年後清單,逐個平臺購買,還不時地增添新的品類,直到準備齊全為止,通過快遞物流鏈條,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集到家門口。當我回家的時候,只背一個背包,但是背包裡面也塞得滿滿當當的。

其實,裝不了多少東西,但是在回家過年的節點上,滿與足是我對年的最好理解,也是在告訴爸媽我在外面其實過得挺好的。

今年,我的時間絕大多數都交給了工作,沒有太多的空閒去處理這些繁瑣卻流露著幸福的事情了。不用再忙著去各個購物平臺購物了,不用關注朋友圈年貨的動態了,購票的軟體也卸載了,拼車群裡的消息也和我無關了,一切變得簡單安靜,日子也冷清了不少,但是想家的情緒更忙了。

關於歸家,關於過年,在我心裡永遠是一種不能忽視掉的生活儀式感。為了新歲交替的那一刻,為了和家人邁進新的歲月。每年我都在努力,可以說,一年的辛苦,就是為了年末的團圓時刻,坐在飯桌前心滿意足地吃頓團圓飯。

很可惜,今年搞砸了,生活徹底亂了陣腳。只顧著收拾一地雞毛,根本無心顧著其他,當我可以抬頭看看周遭的時候了,卻發現我們要開始團圓了。心裡有無盡的傷痛和悔恨,希望以後的歲月慢慢抹平吧。

並不是我故意要把過年渲染得過於濃情,只是從北漂開始,慢慢理解了生活與責任,懂得了爸媽的不易與艱辛。一年365天,唯有春節能夠讓我回家短暫休息,好好看看陪我走過風風雨雨的家。

小時候,我也很期待過年。那時候年紀小,不懂生活風雨,只是知道過年和好吃好喝劃等號。每逢臘月,家家戶戶都要備年貨,掃房子、大掃除、做豆腐、壓粉條、發豆芽、做豆餡、炸麻花,相約著進縣城買買買,買新衣服、買瓜子花生等乾貨,再殺一頭豬,過年需要的年貨基本上就備齊了。

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個人是幹不完的,需要舉全家之力,所以說過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儀式感了,年紀大老人還要準備祭拜神靈,過程繁雜講究,年輕人是學不了的,漸漸地也就略去。

當時,還沒有我弟弟,是新社會中三口之家。準備的年貨也是緊跟時代,既有傳統的禮節,也有新潮的年貨,還有少不了我的新衣服。每當買回新衣服後,我媽都會讓我試試大小,不合適的地方再改改,然後讓我脫下來,不準我穿了。我還得等啊,盼啊,覺得不僅車馬慢,日子更慢,就是等不到過年。

不過,小時候對過年還是比較矛盾的。喜歡它,是因為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有零食吃、還能吃餃子;不喜歡它,是因為我媽愛玩牌,她總是早早把家裡收拾好,出去玩牌了,就剩下我和我爸,還有一臺黑白電視,播著那個時候固有的晚會歌舞,我一點都不想看。每當唱歌跳舞的時候,我就到院子裡玩,過一會再進屋看相聲小品。因為是黑白電視,我也看不出過年的紅紅火火。

每當過年之前,我都會和我媽說好,除夕夜就不要出去玩牌了,她也是點頭答應。可是只限於答應,卻不履行承諾,到時候還是要出去玩牌,心裡特別不喜歡過除夕,一直到我長大後。

大年初一早上起來,我要去拜年。我小時候不愛說話,這種拜年的事情我也很反感。拜年的時候,我只去我奶奶家,其實去了也不說拜年的話,待一會兒我就回家了。正好,家裡的餃子也煮好了,我只負責吃,因為那個鋼鏰兒每年都是我媽吃出來的,我和我爸也不盼了。

其實,從除夕到初一,我過得也不開心,除了能吃點好吃的,感受不到新年快樂。我也不愛出去玩,就是自己在院子裡玩,從小和自己獨處,而且相處得極好。除夕晚上,分明能聽到村裡小夥伴成群結隊地玩,鞭炮聲噼裡啪啦地響,我也不羨慕,自顧自地和自己玩。有時候,也會壯著膽子響鞭炮,從點著到有響聲,我自己一個人要試好幾次的。

過年真正快樂的時候,是從初二開始。一大早起來,吃點飯,我媽收拾好東西,帶著我去姥姥家。其實,兩個村相隔不過二裡地,大概相當於北京兩個地鐵站的距離吧。

我之所以喜歡去姥姥家,是因為每年春節的時候,二姨一家三口從張家口回來過年,表妹還會帶著城市裡零食來,一下子感覺這個年過得無比幸福。姥姥家的院子裡,過年最漂亮了,除了貼春聯,還會貼風擺,花花綠綠,隨風搖擺,顯得很熱鬧。

表妹和我相差兩歲,我們關係很好,從不鬧矛盾。過年這幾天我就在姥姥家和表妹玩,玩累了,拿出零食吃一頓,現在想想都覺得很幸福。姥姥家在村頭,出門就是廣闊的草地,我和我妹兩個人到處跑著瘋玩,在地裡、在草地上、在樹林裡,跑著跑著,我們也長大了。

後來,為了生活,也為了讓我上學,搬到了縣城。但是過年還是要回到村裡的,只不過再回去就不是在自己家裡了,要麼在奶奶家,要麼在姥姥家,而且備年貨的過程我也不再參與了,都是臨近過年的時候我回去。

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的年紀也大了,有些時候能省點事就簡單弄一下。唯一參與的就是寫對聯,每年回去的時候,我背著毛筆和墨水,帶著收藏的春聯筆記本,給姥姥寫春聯。歪歪扭扭,沒有一點風採,姥爺看後覺得不錯,直誇寫得不錯。他一直都這樣,不管我做得怎麼樣,總是說我好。

就這樣,每年春節的時候,我先回去,在姥姥家或者奶奶家過年,年後我爸媽再從縣城趕回了。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安排,奇怪的過年方式一直延續到我上大學。

自從上大學之後,除夕團圓夜好像團圓起來了。那時候,我弟弟出生了,我媽更忙了,忙到她喜歡的麻將都沒時間玩了。也就從那個時候起,每年的除夕夜,我媽也不出去玩牌了,我也不用回村裡了,備著雞、魚、排骨、買著零食、一家四口在家裡團圓。現在想想,是很溫馨的,那時候弟弟還小,家裡挺熱鬧的。

大年初一,我還是要去拜年的。我帶著我弟弟,去我四叔家拜年,順便商量怎麼回老家。過年的方式又發生了改變了,但是關於團圓的核心命題卻始終沒有改變。我們每個小家都要團圓,之後還要回到村裡再和老人團圓。

年年如此,歲歲相同。精準地傳承著家族和團圓的儀式感,從見證祖父輩傳統式過年,到參與父輩新式過年,及至現在漸漸變為我成為家庭團圓的時候,一代代關於闔家團圓的精神理念傳承下來了。

現在,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了,回村裡聚會改為現在父輩的家庭聚會了。雖然姥姥姥爺還健在,可是上班的緣故,一年都見不了一面,現在想想大概兩年多沒見姥姥姥爺了,只是從我媽口中收集點零碎的信息。

現在,那個年代的過年方式早已遠去,回憶也一片一片地散落了。年與團圓似乎變得淡了許多,不再有熱鬧和喜悅了。今年,不能回去了,想到往昔的春節片段,更多的感慨,歲月可以帶走一些事物,但是關於家的情感只會越來越濃。

今年在北京過年,但是不覺得孤單冷清。前段時間,大哥就早早問我了,什麼時候放假,讓我去他家裡過年,家裡什麼都有,就等著我過去。老妹兒也找我,讓我去她那邊過年。離家百裡之遙,卻也被家的溫暖包圍著。

這或許就是年的力量吧,不管在哪裡,總有人惦記著你,盡最大努力還原家的溫暖。

年,或許就是個藉口,想念,應該才是真的。

相關焦點

  • 「老爸老媽,我回來了!」
    「老爸老媽,我回來了!」想回家!想回家!想過年!想過年!想過年!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向爸爸媽媽說一句:「老爸老媽,我回來了!」>「與家人在一起」大概是最溫馨、最有溫度的一種吧你經歷了一個學期的辛苦家人也經歷了一個學期的想念就用這個假期好好陪伴在他們身旁吧沏一壺茶,倒一杯酒,說一堆話那些細小的瑣事也說一說在家人看來,你的一切事情都不應被忽視
  • 湖北灌腸已在深圳做好,今年打算不回家過年了
    老媽今年不準備回湖北過年了,提前在深圳把灌腸都做好了;降溫的深圳晾曬灌腸,好像並沒有違和感。要知道在我們湖北孝感,灌腸是過年的必備品,無論是自己吃還是招待客人都必不可少。老媽上午買肉,中午切肉醃製,下午灌肉,一天不到的功夫就製作完成了。
  • 他給老爸發信息說春節不回家 老爸的回覆爆炸了
    馬上就要到春節了,大家現在心心念念的,肯定是回家和父母家人過個團圓年。  然而,最近微博上火了這樣一個非常「作」的話題:給老爸發一條「爸,過年我不回家了」,你會收到怎樣的回覆?  @盲女與少女  總之,我感覺老爸整個人都掉錢眼裡了  @吳亦凡的小尾巴精  當然,也不是所有老爸的反應都如此淡定,很多爸爸們收到信息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內心不由得感嘆:  「我可能有個假孩子」  有的老爸來
  • 欣賞丨他們給老爸發信息說春節不回家,老爸的回覆爆炸了...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馬上就要到春節了,大家現在心心念念的,肯定是回家和父母家人過個團圓年。然而最近,微博上火了這樣一個非常「作」的話題:給老爸發一條「爸,過年我不回家了」,你會收到怎樣的回覆?@吳亦凡的小尾巴精當然,也不是所有老爸的反應都如此淡定,很多爸爸們收到信息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內心不由得感嘆:「我可能有個假孩子」
  • 爸媽,今年中秋我回家
    正值今年中秋+國慶8天連休面對即將到來的長假大家是不是已經滿血復活!Up!Up!回家安排上!歡迎大家來到大型家庭策略生存類遊戲《爸媽,今年中秋我回家》「催婚」、「嘮叨」、「吐槽」還有5秒到達戰場不get點闖關技能怎麼能行?
  • 爸,媽,過年我不回家了(當聽到純樸的萬安話時,我哭了)
    根本停不下來。每年過年,有許多遂川人因為遠在他鄉,買不到火車票,不捨得買機票而在外過年。「爸,媽,過年我不回家了。」這句話,你忍心告訴家人嗎?有些人說了,父母當場就哭了,打電話的人自己也哭了。我保證,不回家過年,你會內疚一輩子。
  • 員工佳作|回家過年,真好!
    回家過年,真好圖文/PKS成品2F 莫迪慧忙忙碌碌的一年又過去了,春節即將來臨。春節,可能對在外工作的人來說是痛並快樂著的節日,回家過年是快樂喜悅的,但是買票這件事真的非常煎熬,一票難求的日子又要到來。我也開始了瘋狂的搶票計劃。
  • 對不起,我是警察,今年過年不回家了……
    「回家過年」這句最平常的話對這樣一群人卻不平常因為他們「過年不回家」春節別人的團圓之夜公安的披星戴月他們放棄團聚只為千家萬戶的春節團圓美滿他們堅守在春節安保維穩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線只為守護這座美麗的港城有他們的默默陪伴回家的路,並不遙遠令人動容的視頻通話陶一魯開發區分局昌圩派出所民警作為一名參加公安工作時間不長的新警今年是他在派出所度過的第一個新年今年的春節對他一家來說與眾不同陶一魯的父親是一名醫務工作者
  • 參賽:過年了,只想回家!(散文)
    在我的記憶裡最好吃的馬蹄就是桂林的水蹄了,不接受任何反駁!水蹄,顧名思義就是水汁飽滿到不行的程度,而且嚼完後還沒有渣渣,真真是爽口呀!有渣渣的是粉蹄,吃起來粉粉的,一口的渣喳,空口吃不行,入菜還可以。過中國新年了,突然很饞我老媽做的一道過年菜:馬蹄肉餅!閉上眼就能在腦海裡全程直播我老媽做這道菜的過程:馬蹄削好皮(一般這種小工都是家裡排行老小的做,好巧不巧我就是那個老小。
  • 過年不回家,這些深圳人都在做什麼?
    「我……」 回家過年的理由或許只有一個,不回家的理由卻可能各有不同。 看著自己所剩無幾的頭髮和烏青的眼圈,真的不敢回家,就怕老媽老爸看見我這樣子心疼。 想起去年春節回家,除夕夜還在和國外的客戶對接,爸媽聊起春晚我都接不上話。 今年就不回家了,畢竟年初二還有個項目要跟。
  • 老爸老媽的浪漫史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老爸是水電工,老媽是技術員,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臺摩託車,有時候我會羨慕同學家中有汽車,然後吵著要爸媽買汽車。可是,每次出門老媽總是抱著我跟我說:你看這樣抱著爸爸的肚子是不是很舒服呀?如果買了汽車我們就不能抱著爸爸的大肚肚去郊遊嘍。 每次看著老爸騎車載老媽的背影,我都覺得那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事情,我想就是那個時候我明白了有車沒車並不能決定幸福不幸福。
  • 我的馬鴨~ 老爸老媽年輕的時候居然這麼酷?!
    照片裡這個毛頭小子是我老爹,旁邊的是他老媽,也就是我的奶奶,是一名獸醫,他們養了只小獅子作為寵物:這張照片拍攝於1973年,那時我媽剛15歲,帶著不小心摔斷的胳膊然後叼著一根煙跑去參加了搖滾音樂節:1969年5月,我這位懷孕挺著大肚子的老媽正從容不迫的站在一堆槍口前準備回家....(當時正處美國反越戰運動中)
  • 開不了口,今年疫情我打算不回家過年了……
    十五年來第一次打算不回家過年,現在還在糾結如何跟老母親打這個電話。- 1 -上個月單位剛剛做了新冠疫苗接種的摸底,這周一又發了通知,建議外地員工最好就地過年不要返鄉。看著手機推送的河北和杭州的疫情,我陷入了糾結。
  • 陪父母看《父母愛情》講述「老爸老媽的浪漫史」
    江司令一味包容他老婆,我老爸也一味包容我老媽,結果兩個司令都把自己的老婆慣成了愛使性子的像墨索裡尼一樣永遠有理的「事兒媽」。老爸老媽看著看著電視劇,經常會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有些情節實在與他們的經歷太像了,大有找到當年的自己之感。江德福來自農村,老爸也來自農村;安傑是青島資本家的女兒,老媽畢業於重慶教會學校。
  • 誰說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今年春節,說啥我也要回家陪老媽
    聽我說春節準備回去陪老媽過年,孩他爸輕聲提醒道。 在我們安徽老家,向來有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的說法,指的是女兒會帶走娘家的「紅運」,遭致娘家人埋怨。四鄉八鄰對此十分在意,有誰膽敢破例,必會飽受白眼。 結婚十多年來,我一直恪守著家鄉風俗,每逢春節,只好用寄年貨和打電話來表達對父母的想念。
  • 爸媽,今年過年,我不回家了
    吃不胖天團正在曼谷團建🏖雖然不在祖國,但是華人多的地方,還是可以感受到紅火的過年氣氛。同事 D 的堂弟剛發來視頻,放假回家的他已經穿上了不太合身的棉襖,百無聊賴地問:姐,就差你了,啥時候回來? D 一邊笑話他的衣裳,一邊和我們感慨:又是一年了。小年算是春節的「演習版」。
  • 「過年回家第一天就被安排兩場相親,這個春節我該怎麼過?」
    許婷本來打算今年春節是不回家的,她早早地就通知了母親,說可能需要加班,就不回去了。其實,她說了謊,公司過年根本就沒有加班,還放了十多天的假期。 她這樣說的目的就是不想回去,因為她實在不願意每年過年回家時,聽親人們對關於自己婚姻之事的各種嘮叨,越聽越心煩。
  • 「不許回娘家過年,這是規矩!」
    這本來也沒什麼,結果Coco老公冷不丁說:「今年過年我們帶兒子回河南。」Coco不樂意:「往年回河南我沒意見,但今年就在我家過年吧。兒子還不到半歲,他這麼小,身體也弱,怎麼折騰得起?」老公就不高興了:「孫子出生半年,都沒見過爺爺奶奶,過年不見什麼時候見?又不像你爸媽,外孫天天見。我一年能出來的日子,就這幾天。」
  • 濮陽市首部勵志微電影《老爸老媽聽我說》開機
    8月17日,濮陽市首部勵志微電影《老爸老媽聽我說》在濮陽建業國際學校舉行開機儀式。導演馬建平介紹,電影《老爸老媽聽我說》以一位青少年的足球夢為故事主線微電影《老爸老媽聽我說》製片人 於亞孜:「這是一部濮陽本土具有觀賞性
  • 老媽的什錦菜
    可是因為年前的忙碌,此刻就想去老媽那兒蹭一頓家常飯菜,不亦樂乎?可能是上了歲數了,老媽的做飯菜的手藝似乎停止不前了,但也許是現在的人和以前不一樣了,吃的玩藝太多,亂了胃口,也說不清哪樣好吃,哪樣香甜。只是,都喜歡在記憶裡回味過去的飯菜,一說起來似乎過去的那種日子像神仙,每每嘴上說著說著還會情不自禁流下要命的口水,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