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年末的小爆款,被《頂樓》拿下了。
這部韓劇在今年10月末在SBS上線,播出短短五集,收視率便一再攀升,截至第五集,實時收視率已達到18.69%。
《頂樓》的編劇是操刀《妻子的誘惑》和《皇后的品格》的金順玉。這位編劇說來也頗為神奇,從2007年以《還是喜歡你》出道以來,她筆下的作品便多以「狗血」著稱,身世之謎、權貴之爭、復仇,都從未缺席。可以說「極度混亂與狗血」是她擅長的套路。
《頂樓》延續了金順玉以往的風格,依舊是陳年老狗血一鍋燴。評論也因此兩立,觀眾要麼是大呼人間已足夠不值得,不要再用劇情來蹂躪添堵;要麼是欲罷不能,為著上流人群的荒誕生活而拍手叫好。
不論口碑如何,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狗血失效幾乎成為觀眾共識的今天,《頂樓》用無數個「真香」和高收視率給出了一個肯定答案:狗血故事依舊行得通。
《頂樓》播出之初,觀眾給予它最鮮明的標籤是,「低配版《天空之城》」。
這個形容並非毫無根據。圍繞著「天空之城」的四個家庭,《天空之城》上演了一出出關於欲望、人性的黑色喜劇。《頂樓》的結構與之類似,同樣從一個上流社會聚集的赫拉宮殿展開。
但兩者又不盡相同。《天空之城》中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保有著一抹人性的光輝,在壓抑之餘還能找到救贖的出口。而《頂樓》,則更像是一場「全員惡人」的狗血狂歡。
在首爾富人區中心的頂級百層公寓赫拉宮殿裡,人們被鮮明地分為三六九等。下層的太太要為子女的入學而對中層的老師極盡諂媚,中層的財閥女兒為了頂樓的權力而出軌獻身。而上層社會的孩子們繼承父母地位的同時,也有樣學樣,將惡的一面印在了骨子裡。
下層社會中,一無所有的普通家庭中的孩子,也並非天使的化身:搶佔有錢人為自己孩子捐建的練習教室,不顧母親與仇人的恩怨執意要拜師,未被錄取後跑到上位者的領域砸東西洩憤……
袍子並不華美,底下也照樣都是蝨子。《頂樓》用最極致的狗血劇情,將富人之惡與窮人之惡,詮釋得淋漓盡致。
但即便是狗血劇,劇與劇之間也有區別。金順玉筆下一系列作品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從劇本到表演,每一點都在用力過猛、每個人都在灑狗血。當用力過猛貫穿始終、自成一體後,它也神奇地獲得了一種整體的審美效果。
當《頂樓》中出軌、復仇、校園暴力、錢權交易、官商勾結的情節接踵而至,劇情在極致的狗血的同時,也抵達了某種真實,觀眾反而覺得劇情的進展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說,即便是狗血荒誕到極致的劇情也並非無意義。正如網友所說的:「這是《頂樓》魅力之所在,這一套『只要狗血來得快,棄劇就追不上我』的騷操作下來,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拋開劇中種種邏輯硬傷不談,《頂樓》中的階級之爭,倒是值得細究。
韓國本是等級森嚴的國家。電影《寄生蟲》之後,韓國影視人更是把「階級」這個話題,用各種方式展現到淋漓盡致。
在接受多倫多電影節採訪的時候,奉俊昊曾解釋過這種現象,「我們生活在如此戲劇性的環境裡,社會是混亂的,歷史又是如此的躁動,我們在無意識中就會受到現實的影響。」
《頂樓》也帶有著強烈的階級之爭意味:劇中的青雅藝高,像是一根紐帶,將富人與窮人連結。劇裡的孩子們,不管是出於自願還是被迫,最終目的都是考進青雅藝高。
然而這所藝術殿堂卻早已被資本壟斷。有背景的孩子,早早預定了入學名額,即便考試失誤也能順利錄取。而富有天賦的孩子,卻求學無路,只能要看上位者的心情獲得施捨。
即便偶有意外存在,窮人家的孩子也在權力的絞肉機中,淪為利益的犧牲品。在《頂樓》中,擔任這個任務的,是全劇中最正常的閔雪雅。作為被拋棄的孤兒,她智慧,有實力,隱瞞身份進入赫拉公寓擔任家教來賺取學費。
但在該劇中,「瘋子有糖吃,壞人活千年」的論調卻貫徹始終。因阻擋了他人的道路,閔雪雅成為所有人的獵物。窮人想要殺掉她,讓女兒擠入上流社會;富人想要除掉她,拿回犯罪出軌的關鍵證據。
不同的階層扯出同一個線頭,並在名為閔雪雅的這個紐扣上,連成一個閉合的圓圈。第四集,漫天煙火下,無心的貴族們徹夜狂歡,努力的女孩卻墜落在最聖潔的雕塑上。
這也是全劇播出至今最為高潮的片段。隨著閔雪雅的死亡,新一出的荒誕戲劇開始上演:華服加身的「貴族」們,為了國會議員的到來,隱藏閔雪雅死亡真相,清理死亡現場,偽造犯罪。
伴隨激昂而略帶喜感的背景音樂,情節有多荒誕,也就有多觸目驚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兩集時,SBS對《頂樓》的定位還是15禁。但在第四集過後,因為劇中殺人、婚外戀、校園暴力等場景引發的爭議,觀看等級定位19歲以下禁止觀看。
從這個角度來看,《頂樓》對階級矛盾的刻畫相比於《天空之城》更為赤裸裸。
人們構建階級、劃分階級、跨越階級、維護階級。似乎所有人的一生都在過這樣的生活:向上攀登,同時向下狠狠地踩著後面的攀登者。而他們腳下的每一級階梯,都由陰暗和血腥鋪就。
【文/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