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火箭少女成團後的售後服務可以算是圈內一流,大家沒有反對意見吧?
畢竟其他限定團合體都算困難事的時候,火箭少女的團綜《橫衝直撞20歲》已經不知不覺播到第二季了,斯文身為從《創造101》開始一路追來的團粉,看完剛收官的春日篇簡直感慨萬千。
區別於上一季的集體探險真人秀,這季節目劃分成了人物篇。每期都有一位成員帶其他團員回到她們成長的環境中,一起體驗她們過去的生活,完成與成長相關的三件小事。
「回到記憶的深處,陪伴彼此完成最想做的事」,這種設定聽起來就讓人興趣爆棚,但真正戳到我的還是楊超越這期,也是春日篇的收官之作,楊超越帶團員們一起來到了上海。
前幾期的妹妹們都將自己的成長定義在了故鄉,而楊超越則選擇帶大家去了上海。之所以是上海,因為這裡是她夢開始的地方。懷揣都市夢從鄉野來到繁華滬城,楊超越在這裡過著和無數打工族一樣的漂泊生活,直到進了經紀公司成為練習生,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
節目中楊超越帶團員們一起做了三件事,一是去上海隨處可見的全家吃了頓普普通通的便利店簡餐;二是在遊輪上換旗袍、吃晚宴、看上海灘的夜景;三是前往天台山,手機沒網、自力更生,大家一起逃離24小時。
這期節目看得人心裡直發軟,楊超越參加比賽的時候調侃過自己是「全村的希望」,我卻在她帶團員們一起重回上海時,依稀在節目裡看到了成名前的她。
成名後出入機場光鮮亮麗,楊超越卻始終記得自己最初是從大包小包編織袋橫行的長途客運站來到上海;上海菜有自己特色的濃油赤醬,但她吃慣的是便利店的飯糰;上海灘夜景的美麗每天都在那裡,但從忙著打工為第二天找地方著落的楊超越到成名後的火箭少女101楊超越,卻一直沒有機會親身登上遊輪、遊覽夜景。
在那段追夢的時間裡,她奔波在中國最繁忙的大都市,卻過著最簡單樸素的生活,她嚮往上海特有的繁華與開放,又和這座城市保持著疏離與平行。
這是成名前的楊超越,也是難得一見的楊超越,但更難得的是,節目並沒有停留在楊超越成名為止,而是如實記錄,也一併揭開了成名後的她心底最真實的聲音。
我們小時候喜歡童話,因為童話世界非黑即白,故事往往在王子戰勝惡魔、公主獲得幸福時結束,只有當我們長大之後才發現,真實的成長遠沒有那麼輕鬆。
聚光燈下的火箭少女也是如此,她們作為內娛第一女團出道兩年,被粉絲和資本予以厚望,所有人都在關心她們飛得夠不夠高,希望她們成長得再快一點、再好一點,卻很少有人留意她們真實的想法。
不論頂著多麼耀眼的偶像光環,說到底這不過是一群20出頭的女孩罷了,她們會不會覺得疲憊,會不會覺得迷茫,會不會覺得焦慮,恐怕只有她們自己清楚。
就像這期節目中的楊超越,帶姐妹們體驗過她夢想中的上海以後,看起來似乎有一些被治癒的感覺,但她眼中偶爾流露出的迷茫和困惑,還是讓我窺見了巨大光環背面,那個真實的楊超越。
外界給楊超越貼過很多標籤,比如錦鯉、幸運、一夜成名、天選之女…這是很多人對她的印象,斯文也無法否認,在《創造101》的成功出道,確實給楊超越帶來了此前難以想像的名利和光環。
但與此同時,觀眾的爭議和質疑也在日日夜夜和她「作對」,楊超越無從反駁,只能默默去做,在成團後的兩年裡飛速成長,參加綜藝節目輸出不少爆梗、努力提高舞臺水平跟上步調、拍攝影視劇磨鍊演技……這對並無太多原始藝能的她而言,幾乎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是一步步學著變得強大的過程。
這種超負荷的消耗換來了不少粉絲和觀眾的認同,可楊超越自己卻被高壓下的「生長痛」困住了心態。她甚至在節目中覺得自己變了,壓力很大卻不知道該如何化解,一度懷念起小時候那種單純又簡單的快樂。
以前不高興了就可以睡整整一天不起床,現在連睡個好覺都是奢望。兒時和小夥伴去隔壁老奶奶家討一株薄荷葉都能開心好久,現在卻難以體會這種簡單的快樂。
她問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卻又答不上來,轉頭看看身邊的隊友,卻發現偶像路上與她並肩同行的姐妹們也有同樣的困惑。
傅菁擔心自己浮躁;段奧娟覺得自己被約束;Yamy說她們的工作一忙起來就沒有思考「為什麼」的時間;吳宣儀說自己曾經也有過太多的欲望,後來才漸漸明白其實只做對自己重要的事情就行了,別的都不重要。
在一起成長的這兩年裡,火箭少女101全員都被粉絲的寵愛和巨大的輿論壓力推著向前走,她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即便是很普通的小事也要三思而後行。
就連坐下或者躺下這樣的小動作,她們都要提前想過可不可以、對不對、有沒有什麼規矩,「這個世界哪來這麼多的對和不對呢?」,這是楊超越想不通的事。
而這恰好也是無數和楊超越一樣,走出象牙塔、走向真正成人世界的20出頭的孩子們,同樣會發出的,對社會秩序規則的思考與疑問。
話說回來,《橫衝直撞20歲》真的很real很敢拍了,節目中不乏少女們素顏、化妝的畫面,私底下如何相處也被如實呈現。
正是這種真誠的表達讓我意識到,真實的火箭少女並沒有那麼「偶像化」。她們有血有肉,這兩年裡一方面會為了滿足粉絲的期待飛速成長,一方面也會在獨處時經常自我審視、獨立思考。
少女們的成長總是橫衝直撞,她們或許還沒有成長為完美的愛豆,但這份尚帶有少年意氣的、不成熟的可貴,不是更值得我們去思考成長這件事本身麼?
這世上不存在一模一樣的成長,成長的底色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大概每個人都有一份專屬於自己的,無法複製的回答。
就像楊超越需要適應成名後的壓力與束縛,忍耐疼痛去快速生長;也像吳宣儀早早明白自己對舞臺的熱愛,在為舞臺夢打拼的一路上也必須處理好自己的欲望和情緒。
哪怕家庭幸福的Sunnee,也得為了追夢而離家遠行,面對與親人分別的不舍;「別人家的孩子」李紫婷,從小點亮多才多藝的技能,也因此缺少了很多普通孩子童年的歡樂;而徐夢潔彩虹般的笑容背後,也有大家看不到的成長心事。
現實之所以是現實,就是因為不存在童話故事式的happy ending。鮮花和掌聲縱然美好,可即便站在舞臺中央被萬千粉絲寵愛,達到別人眼中的「人生巔峰」,那也不是終點,真實的人生歷練還會繼續進行。
就像火箭少女101成團,萬眾矚目的高光時刻過後,真正的考驗才正式開始——她們必須頂著萬眾矚目的壓力向前,繼續往下一站橫衝直撞,飛速進步、交出作品,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沒有人的成長會完美無缺,但遺憾並不等於缺憾。不論當下的收穫好壞,我們走過的每一步路全都算數,也終有一天會被人生反饋。那些青春裡經歷過的快樂悲傷,也都將共同沉澱為我們成長的底色。
事實上,誰的成長都不會一蹴而就,不僅眼前的火箭少女,任何人的人生都將面臨選擇,長大的過程也必然伴隨著得與失。
高中時,我們要選擇學文還是學理;高考前,我們要考慮去哪裡讀大學,學習什麼專業;畢業了,我們要決定考研還是工作;工作後,還將面臨更多也更複雜的選擇……
這一路上,當然會有許多人對我們提出建議,他們嘗試著以過來人的身份替我們做出更正確的選擇。而我們自己,也會在某個人生節點,在喜歡的事和對的事之間,遲疑不決。
當下的每一個選擇其實都各有利弊,只有親自經歷過的人回頭去看才懂得。
只是我們普通人消化自己內心的這份掙扎與疾苦,都還需要勇氣,而火箭少女101萬眾矚目,她們的成長過程被高度壓縮,需要承受的也自然更多。
所以我喜歡看《橫衝直撞20歲》,它不僅是一檔可以給粉絲福利的團綜,更誠實做到了自己的slogan:很高興認識你。
於粉絲而言,我們在節目外的這兩年裡,已經見證過她們從籍籍無名到頂流女團,反而是這檔節目內容,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她們成團前和成團後的心態變化。
觀眾看節目,能get到是什麼經歷塑造了今天的火箭少女,她們一起錄製節目,也能在這期間短暫逃離浮躁和喧囂,抽空自我審視,加深隊友間的理解,也與真正的自己和解。
有一說一,成長也必須是重要的,沒有這兩年的成長,不會有如今更好的火箭少女101。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就像楊超越在不斷捫心自問的最後說的,人生並不需要多麼完美和偉大,走在自己的路上,能安穩走好每一步,能接納和喜歡那個真實的自己,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