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努力,四月徒傷悲。五月黃胖子,六月藍胖子。這句經常被詢問「遊泳健身了解一下」時的問候語,此刻修改一下後是如此可愛。當然只是開個玩笑,畢竟五月我們剛送別了皮卡丘的成熟穩重,六月又迎來了機器貓的飛天奔月計劃。
六一檔據悉不在中國上映未免有些可惜,但從來不會影響有童心的我們。畢竟兒童節只是給那些還不想長大的成年人正當理由放鬆一下的日子。
還記得小時候圍坐在電視機前天真渴望的等待動畫開播時的樣子,早已被現在無聊時刷屏動漫倍速快進的頹喪感和誤開前置攝像頭自己都嫌棄的油膩感所包圍。
就如我們曾經有過青春痘的稚嫩現在早已變為成人痘煩惱一樣的經歷蛻變。
動漫早已不是未成年人的專利,更多是成熟的我們偶爾不願長大的證明。就像小時候希望有哆啦A夢這樣的夥伴,有一個藍色萬能的口袋。
現在我們學會了買一個哆啦A夢的玩偶,只為了寄託那個曾經的幼稚夢想,偶爾想起時那會心一笑的愜意。
曾經有個無聊的數據分析文章,關於《哆啦A夢》《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小豬佩奇》這三檔動畫中人物形象按當今資產評估的分析。洋洋灑灑數萬字,從房產到穿著從出行方式到用餐標準方方面面的統計後,均得出一個結論。
他們都不是一般的有錢人。也就是說他們是有錢人中的有錢人。你的內心一定在叫囂著「are U kidding M? 」因為這是成年人的價值觀再看兒時的動漫,而我們當時只有沉浸在人物的種種歡樂中,從沒有嗅到任何金錢的味道。
今日新聞中「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的消息,讓我驚愕。還好我成年的比較早,不然當年在網吧早場或夜場的經歷早就列入患者黑名單了。現在看到當年的遊戲也會胡亂操作一通,雖然沒有了當年聚精會神的精力,偶爾penta kill 也會有精神為之一振的喜悅。
動漫或者遊戲更多是我們成年人的一種回憶,你說幼稚也好,無趣也罷。畢竟我們是經歷不一樣的成年人,有時回憶適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