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自《三國演義》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受疫情影響,為了貿易保護及擴大國內就業、內需,緩解產業發展不平衡,儘快拉動國內停滯的經濟等情況而泛起的逆全球化思潮;以及在經濟逆全球化發展新趨勢下,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
本文回顧了經濟全球化及逆全球化發展歷程,解析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發達國家「封國」後間接推動逆全球化的新趨勢,論述了在產業鏈視角下,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
一、世界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發展歷程
哥倫布15世紀末的美洲大陸的新發現可以認為是經濟全球化的歷史起點,把這500多年的歷史進程劃分為多個階段。第一階段,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為經濟發達的西歐國家在整個世界的資本輸出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加速了歐洲強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行為, 這種行為的一個副產品就是把世界各地區和各國家的交通通道打開了, 奠定了經濟全球化的初步基礎。
第二階段是從18世紀末期至19世紀中葉的以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為標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由於第一次工業革命使歐美等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工業生產能力過剩, 大批過剩的工業品只能被銷往世界各地, 加速了整個世界生產行為的國際分工, 促進了整個世界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全球性的經濟活動成為一種常態。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並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推銷自由貿易政策,是為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輪全球化高潮。而第一次逆全球化幾乎是緊隨著第一次全球化高潮而來。以降低關稅為主要標誌的自由貿易條約網絡很快就遭到了破壞,直接導火索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周期性衰退,德國的關稅稅率由一八七五年的5%左右上升到一九一三年的13%,其他歐陸國家的關稅水平也有類似的演變趨勢,美國的關稅稅率直到「一戰」之前都穩定在45%左右的高水平上。伴隨著高關稅,美國在十九世紀末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並維持至今。
第三階段是從19世紀後半葉至20世紀初的以電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可以說是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器, 這是經濟全球化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 因為電的發明和廣泛應用使整個世界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 使西方殖民統治範圍擴及整個世界, 國際分工也進一步擴大。第四階段是20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初,這一階段是一個曲折的階段。先是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亂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 接著就是幾乎席捲整個世界的經濟大蕭條(1929-1933年) 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1945年) 使得世界範圍內的經貿活動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關貿總協定的成立, 對戰後的世界經濟起了很大的調節作用, 所以, 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並未因此而停止。第五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至今,新科技革命使得歐美發達國家經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到了人類20世紀後期, 隨著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 經濟全球化又更上一層樓, 世界範圍內的經貿活動更加暢通無阻。
「二戰」後,1944年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體系,使得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主張全球化和貿易自由的旗手,是為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逆全球化在全球化的高潮之際從來不會缺席,美國主導下的全球化也不斷受到各種「逆流」的挑戰,包括蘇聯的經濟互助、歐洲各國經濟戰後恢復、日本經濟崛起。於是美國貿易保護措施開始實施,如主動使美元貶值、著名的針對日本的「廣場協議」等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
「逆全球化」一定是建立在「全球化」的基礎之上的,因為必須先有全球一體化的理念和實踐。今日以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和中美貿易摩擦為代表的新一輪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再加上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各國迫不得已暫時「封國」,民眾生產生活處於停滯狀態,疫情進一步加速了逆全球化思潮泛起。
二、經濟逆全球化新趨勢
資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各種跨國公司、機構和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國聯繫更加緊密繁多,貿易壁壘逐漸被打破,全球化程度進入21世紀達到了新高度。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該趨勢出現了某種程度的逆轉。英國於2016年6月就脫離歐盟舉行了有史以來參與選民最多的全民公投,結果決定英國「脫歐」,這也使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歐盟正在經歷嚴重的挑戰。無獨有偶,在同年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由鼓吹「美國優先」的右翼民粹主義代表唐納·川普當選總統。隨後美國新政府退出了一系列國際組織與協定,2018年以來又針對傳統盟友和中國發起貿易戰。此外,在歐洲大陸以及巴西等國家,鼓吹反對移民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右翼勢力也在抬頭。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大部分國家都選擇「封國」來應對疫情,國民生產和國際貿易處於停滯狀態。受到疫情影響,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為了擴大國內就業,緩解產業空心化,維護全球價值鏈(GVC))中的地位,提出將產業鏈回流國內。2020年1月30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在接受福克斯電視臺專訪時聲稱,中國的新冠疫情「有助於製造業回流美國」。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現象在疫情發生前就在發達國家顯著存在,疫情進一步加劇了部分發達國家安全民粹主義和脫鉤的主張,對未來的GVC合作構成重大挑戰。
三、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影響
隨著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生產分工體系錯綜複雜,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日益緊密。但是隨著近年來逆全球化聲音再次鼓譟,加之新冠疫情的爆發,不僅會對一國經濟造成負面衝擊,還會通過產業鏈和供應鏈對其他國家和產業產生溢出效應。2020年3月13日川普宣布美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頒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條重要條款是所有內需的產品都可以在美國國內生產,並且會給予一定補貼。雖然這些事面對疫情的緊急措施,但是疫情過後,發達國家會不會把國家緊急狀態下處理的事情常態化,這種選擇將直接毀壞現有GVC分工體系的基礎,使GVC出現普遍脫鉤與斷裂,導致現有產業鏈重構。疫情對產業鏈的影響從行業來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汽車產業
此次疫情對汽車產業影響較大。一方面,疫情初期對中日韓影響較大,使得汽車零部件供應和日韓整車生產受阻。韓國現代、韓國雙龍以及日本日產汽車等在內的多家廠商暫停了部分整車工廠的生產。另一方面,疫情在歐洲迅速擴散,導致高端零配件和整車製造受到較大影響。歐洲擁有全球最多的汽車製造商和最密集的汽車生產供應鏈。出於疫情防控需要,歐洲汽車製造商開始大面積停工停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上百家汽車整車工廠和零部件企業停工停產。
2.航空產業
全球航空製造幾乎陷入停滯。自3月25日起,波音公司西雅圖等工廠陸續停工,西雅圖地區的工廠停工導致大約30000名工人的工作受到影響。4月2日,波音公司開始向16萬名員工提出工齡買斷和提前退休的自願離職計劃。4月9日,空客宣布削減1/3的產能,空客供應商將減少約40%的零部件供應。通用航空(GE Aviation)、美捷特(Meggitt)、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和精靈航空系統公司(Spirit AeroSystems)近期宣布大幅裁員,並且對於某些一線供應商也終止了供應合同。4月21日,澳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航空宣布破產。據中國民航統計,春節累計客運量比去年同期下降四成半,客座率僅五成。受影響的還有全球所有航空公司,國際民航組織(ICAO)估計,2020年一季度,中國來往旅客總量將減少四成。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評估,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年客運需求或將下降13%。2020年亞太地區航空公司或將損失278億美元收入,其中大部分損失來自中國航空公司,中國國內客運市場的損失或將達128億美元。此外,其他與航司、航空行業上下遊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3. TMT行業
本次疫情對科技行業的影響可謂是喜憂參半。硬體產品製造受衝擊較大,而以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為代表的多種線上服務迎來短期爆發式增長機會。對於電子行業來說,中國、韓國和日本是全球電子元器件的三大製造巨頭,全球60%以上的電子元器件來自中日韓三國。由於電子產業庫存量較低,且短期內缺乏可替代的供應商,因此這一供應鏈的中斷會導致短期電子元器件供應嚴重不足。由於電子元器件生產需要大量的熟練勞動力,企業復工並確保廠區無感染難度較大,因此復工過程相對緩慢。與此同時,受疫情在日韓的擴散,高端電子元器件生產受到衝擊。而對於雲計算產業鏈來說,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為代表的多種線上服務迎來短期爆發式增長機會,數據流量的快速增加,為雲計算產業鏈既帶來了運營上的挑戰,也帶來了極大的機遇。目前獲益最顯著的是公有雲服務商。大量中小企業的數位化轉型相對略遲緩,在遠程辦公成為必要需求時,公有雲提供商的SaaS (軟體即服務)業務可以最迅速、低成本地滿足要求。即使SaaS軟體已經推出了多年,但這是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集中性使用。雖然也造成了一些平臺的爆量癱瘓,但瑕不掩瑜,在疫情期間對企業復工做出了極大貢獻。此次疫情驅動的利好因素,不僅僅體現在對視頻會議等通信功能的需求,也將對企業其他業務「雲化」帶來拉動作用,比如雲存儲、流程審批等業務從而有助於將此次對雲計算產業的短期利好演變為長期增長推動力。
4. 服務業
全球服務業受到斷崖式打擊。與商品貿易相比,服務貿易受創更為嚴重。隨著各國採取了嚴格的封鎖過境、旅行和入境限制以及社交隔離等措施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旅遊、航空、酒店和零售等服務行業幾乎陷入停滯。目前,全球90%以上的旅遊目的地完全或部分對遊客關閉。世界旅行與旅遊理事會指出,2020年全球國際旅遊人次將減少20%至30%,預計全球旅遊業將損失至少220億美元,將導致全球5千萬旅遊業者失業,相當於旅遊行業總就業人數的12%至14%。與傳統服務業相反,信息和通信技術服務業獲得了意外的發展機遇,高端服務業例如支持遠程工作、視頻流量、遊戲和電子商務的平臺服務等迎來機遇。
5.醫療業
在此戰「疫」背景下,醫藥板塊成為資本市場上的「逆行者」,病毒檢測產品、抗病毒等相關概念股大規模爆發。除了醫藥板塊受到影響,從整個醫藥鏈條來看,研發、註冊、生產、流通到採購、臨床使用,也都已經受到一定程度推動作用。尤其在研發層面,疫情的爆發直接推動了冠狀病毒領域的研究。此次疫情將改變人們對醫藥消費的理念,醫藥需求將一定程度地放大,行業整體增速或將一直保持著高於GDP的增速。除此之外,醫藥行業經多層次變革,也將驅動醫藥產業不斷優化升級,推動醫藥行業科技技術不斷創新,促使相當一部分醫藥公司及有關產業持續收益。例如,這次大規模的在線問診相當程度上,就增加了消費者對於線上醫療的信任度,在用戶體驗和使用習慣等方面都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那些醫療條件比較落後的地區。再加上醫院與網際網路藥企間的不斷深入合作,或許將進一步促進網際網路醫療模式的升溫,使其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長期看,醫藥行業的發展邏輯、基本走勢不受影響,鼓勵創新、仿製藥替代、醫保控費等仍是能對醫藥行業產生較大影響的幾個大方面。
如今戰疫已經進入了下半場,我國企業更應牢牢把握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機遇,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深入挖掘沿線國家的潛在市場機遇,構建穩固的「一帶一路」供應鏈和價值鏈。新冠疫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衝擊較大,部分國家希望藉助與我國的產業對接合作,優化本國的資源配置能力。從產業承接到加工製造,從技術合作到標準對接,中國正在構建利益共享的「一帶一路」全球價值鏈,這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快速從疫情的陰霾中走出,提升其在全球價值鏈地位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銀行(601988,股吧)研究院 王若蘭 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 吳婷婷.產業鏈視角下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N]. 中國財經報,2020-05-09(006).
[2]黃群慧.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分三個階段[J].中國品牌,2020(05):85.
[3]金碚.世紀之問:如何認識和應對經濟全球化格局的巨變[J].東南學術,2020(03):34-41+247.
[4]陳雍容.全球疫情語境下外宣報導如何回應經濟逆全球化思潮[J].對外傳播,2020(04):64-66.
[5].不要讓經濟全球化成為疫情犧牲品[J].對外傳播,2020(04):66.
[6]劉志彪.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與全球產業鏈集群重構[J/OL].江蘇社會科學:1-8[2020-05-15]
[7]鄭歸初.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N]. 人民日報,2020-04-21(017).
[8]王勇. 疫情後全球經濟走向分析[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4-21(001).
[9]田素華,李筱妍.新冠疫情全球擴散對中國開放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J].上海經濟研究,2020(04):109-117.
[10]趙明霞.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與對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4):232-234.
(觸手可及的全球併購投資交易資訊管家)
獨
今日公司分析
資訊 · 獨家情報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易界DealGlobe。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