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2020-12-24 澎湃新聞

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2020-06-15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商船會館

作為上海最早建成的會館

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已經305歲了

去年年底

它剛剛完成修繕

如今,首次對外開放

更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

商船會館位於外灘董家渡核心區內,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也是當時上海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格局和形勢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商船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乾隆、嘉慶年間擴建,光緒八年重修。同治初年,曾作為在南市籌辦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辦事處。

該建築群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現存主要建築有磚雕門樓、大殿、戲臺和清乾隆石碑,建築佔地面積793平方米,分布面積2341平方米。門樓高5米、闊16米,由清水方磚砌築,雕有「商船會館」字樣。大殿歇山頂,雕梁畫棟,南牆上嵌有清代石碑一塊。殿前為戲臺,上有八角形漆畫藻井。1987年11月17日,商船會館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商船會館實施修繕。此前,光戲臺和大殿的修繕設計方案就耗費了近一年半時間、超過10次方案論證、專家評審。整個修繕中不僅保留了原來的結構、形制,並大量採用傳統工藝。僅800平方米的修繕面積,就動用了近60名傳統工藝技師。單雕花一個環節,就要經過拓印、描線、粗加工、細加工、上油漆等幾道工序,力求原汁原味保留會館的歷史底蘊與記憶。

大殿前的兩層樓戲臺,梁枋上露出一角鎏金的雙龍戲珠浮雕,頂部的八角形漆畫藻井煥然一新。保存的歷史遺存脊桁彩畫,屬於傳統蘇式彩畫中的枋心式彩畫,仍能辨識有金龍盤旋。修繕過程中只做除塵和畫面固化處理,不重新繪製,來保留原來的樣子。

立於庭院內,左手邊是項目的戲臺,戲臺上八角形的藻井做了一層金箔,整個造型復原了康熙年間的戲臺效果。再看整個項目的飛簷起翹,和豫園湖心亭比較相似,起翹較大而且很輕盈,這也得益於項目鬥拱、梁柱結構。在大殿的正中央,正梁上是一個龍柱,上面有一條龍紋,也是用傳統木雕工藝製作完成的。

「修舊如舊」,幾乎是所有參觀者的共同感受。在業內人士看來,保護建築「修舊如舊」不易。修復前基於歷史資料嚴謹考證,現場勘測考證,抽絲剝繭、揭開那些被封存的歷史印記;對於破碎的石塊,修復前要經過高溫蒸汽洗縫、碎石編號預拼、表面清洗、縫口重點清洗、縫口塗膠、縫口膠合、夾具固定、補縫、原正面加固、原背面打磨、原背面拋光等重重步驟……

商船,又叫「沙船」,是促進上海城市發展、商品經濟興起最早的行業之一。穿梭305年光陰後,商船會館再度喚回了黃浦江畔老碼頭的歷史記憶。它記載著上海航運發展、客商貿易及文化往來的厚重歷史,也是上海海納百川城市精神的見證。今天,它的開放,迎來絡繹不絕的人群,也意味著它仍在這座現代城市中獨具魅力。

– END –

資料:東方網

編輯:張旭

責任編輯:饒斌

來稿請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建委新聞宣傳中心

往期精選

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

原標題:《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305歲商船會館修繕一新後,首次對外開放,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6月13日上午,會館街38號,高溫之下,依然有市民早早地在商船會館門口排隊了——這一天,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系列活動之一,上海全市78處文物建築集中向公眾免費開放,其中科學會堂和商船會館兩處文物建築均是首次對外開放
  • 商船會館、科學會堂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
    商船會館、科學會堂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除了公益講座,黃浦區還開啟了文物建築免費開放活動,其中的上海科學會堂更是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01商船會館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
  • 305歲商船會館今天免費開放,它奠定了上海以港興市的繁榮基礎
    陽刻、陰刻、線刻工藝製作完成的石柱、從周邊居民區搜集而來的老磚鋪成的地面……正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始建於1715年的商船會館經歷長達半年多的精心修復後,於今天對市民免費開放一日
  • 遺產日首日,到商船會館溯源上海城市發展史
    6月13日,上海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正式開啟,78處文物建築向市民免費開放,跟著老建築去探尋城市的根,受到市民歡迎,尤其是首次對公眾開放的商船會館。當年的會館入口,是高大方磚砌的門頭,正門好像是一座城門,兩側放著兩隻石獅。
  • 商船會館重現黃浦江轉折點 , 綠地外灘中心彰顯上海氣魄
    商船會館是上海歷史發展的「活化石」,它是上海「以港興市」的見證,經歷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例如,清道光、鹹豐間海運漕糧、同治初年籌辦江南製造局等,均借商船會館作辦公處。1850、1860年代沙船商人實力達到頂峰,商船會館實力也躍居上海各會館、公所之首;民國初年,上海縣「城自治公所」董事在商船會館設立平價局等等。
  • 煥彩重生的商船會館
    商船會館,對上海人而言是一個神奇的傳說。它見證了「以港興市」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它曾經名噪江南,又無奈衰落沉寂,掩蔽在陋巷簡屋中,難以一窺真容。商船會館是上海第一所同業會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上海各幫沙船商集資在小南門外馬家廠北(今黃浦區會館街38號)興建。商船會館佔地近20畝,規模宏大,號稱「極締造之巨觀」。會館坐西向東,面朝黃浦江。
  • 「探索」上海如何保護修繕老房子?今起免費開放的這個展覽告訴你
    市文旅局說,「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今日起免費開放,地址位於閔行區新鎮路1538號。此次展覽分為「昔日芳華」「技護瑰寶」「再現榮光」3個部分,共有展品86件,歷史原物48件,90%以上的展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
  • 「申藍巔峰時刻-申花歷屆獎盃巡禮展」亮相上海商船會館
    7月4日-7月5日,「申藍巔峰時刻•申花歷屆獎盃巡禮展」在上海商船會館舉行本次獎盃巡展展出了申花歷史上的12座榮譽獎盃,包括聯賽冠軍獎盃、足協杯冠軍獎盃等。眾多申花球迷通過預約報名的方式,前往現場近距離回味申花歷史上的巔峰時刻,感受申花精神!
  • 外灘商船會館花園: 一個被時間封藏的「人間煙火」
    作為典型的明代私人園林,豫園已經跳出江南私家園林的私享性質,成為上海的地標景點,元宵的燈會、各類花展、畫展,還有地道的上海小吃,中外遊人如織,本地人也徜徉其中。好消息是,另一座中式典範園林商船會館花園,與數百年歷史的商船會館一起,作為一張的新的城市名片,與豫園兩大江南園林交相輝映。
  • 本周六,上海78處文物建築免費開放!這兩處首次對公眾開放
    市文旅局說,今年的「遺產日」,78處文物建築將免費對公眾開放。其中,科學會堂和商船會館為首次對公眾開放。部分場館會根據預約情況嚴格落實錯峰措施,請市民朋友們配合。:00(16:00停止入內)每日限流人數/瞬時限流人數:100/30備註:陳列展廳暫不開放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地址:南京西路325號預約方式:大眾點評、美團免費開放時段:9:00-17:00,周一閉館
  •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回歸,迎修繕後首批觀眾
    「90歲」上海音樂廳華麗回歸,迎修繕後首批觀眾 9月6日,歷經一年半的封閉式修繕,擁有90年歷史的上海音樂廳重新向公眾開放。澎湃新聞直擊首個「相·見」主題開放日,聆聽修繕歷程、感受音樂與建築之美。
  • 《百載重光》展,讓你感受上海建築遺產是如何保護修繕的
    《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於2020年12月19日正式對外開放,展覽將持續4個月。■徐家匯天主堂滴水獸殘間件(原件)■木結構樓梯轉角立柱■柚木壁爐■跑馬總會舊址樓梯欄板花飾(原件)■蝴蝶瓦(刻有「天下蝴蝶」紋飾,滬語諧音「天下無敵」)此次展覽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臺灣會館微信公眾號開張啦!
    小編懷著激動的心情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臺灣會館微信公眾號在多方不懈的努力下終於正式開通啦!2010年5月7日是臺灣會館重張的日子,七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也和大家見面了。       提起臺灣會館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光聽名字只能猜出是和臺灣相關,可是會館的歷史變遷、機構設置、功能作用、現在的日常工作有哪些,您可能是不太清楚的。
  • 頂著安全帽遊走在腳手架間 看建築遺產如何保護修繕
    上海文物建築遺產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有何秘訣?大家可以從《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中找到答案。  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將於12月19日在閔行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展覽將持續4個月。
  • 從這裡,穿越回上海百年建築的施工現場
    即將於12月19日在閔行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的「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上,一個個歷史建築構件的展示與剖析,將會帶領參觀者以一個「文物修復者」的身份,進入百餘年前的建築工地,地磚、牌科(鬥拱)、壁爐、樓梯欄杆、蝴蝶瓦……有意思的是,參觀者將每人得到一頂貨真價實的安全帽,而且,現場還用腳手架的元素串起了每一個場景。
  • 修繕重啟 | 上海音樂廳修繕工程大揭秘(內附視頻實錄)
    結束了「平移」之後最大規模修繕,90歲的上海音樂廳已完成全部修繕工作,華麗回歸!
  • 上海音樂廳3月1日起停業修繕,2020年重新開館
    你知道,從未開放過的音樂廳後臺,是怎樣的?它的地下藏著什麼「寶貝」?你知道,大修後的音樂廳,會發生哪些變化?2月24日,申城陽光燦爛。有著上海「城市音樂客廳」之稱的上海音樂廳,人氣爆棚。這座已經有89年歷史的音樂廳,將從下月起至年底閉關修繕,修繕期間整棟建築將全部封閉,停止所有對外演出和經營活動。
  • 走進「京師第一會館」
    民族危亡之際,安徽會館從封建官僚勢力的遊樂園變成了維新派人士救亡圖存的策源地。康有為等人在安徽會館創辦《萬國公報》、建立強學社,宣傳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並首次把馬克思的《資本論》帶到了中國。「戊戌六君子」血濺菜市口,康梁出國遠走;「再造玄黃之人」殞命辛丑,李鴻章再不能護本邦周全。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均以失敗而告終,安徽會館就像是不朽的豐碑,紀念著一代代倒下去的先輩。
  • 喚醒大運河厚重的文化記憶
    來源標題:喚醒大運河厚重的文化記憶 提起京杭大運河,人們自然會想起縱貫2500多年、綿延3200餘公裡的浩渺煙波。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北京的運河遺蹟愈加豐富。
  • 南京路東拓後迎來新時代,黃浦用一場展覽總結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
    又比如,南昌路沿街的歷史建築褪下了腳手架,完成了美麗蝶變。時近歲末,黃浦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攜手瑞金二路街道,用一場展覽和一次社區打卡活動,回顧這一年曆保工作的點點滴滴。12月22日下午,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開幕儀式暨「趣遊環復」藝術季系列活動在思南公館宴會廳舉行。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在南昌路296號、312號兩處進行了布展,將持續一個星期,免費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