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商船會館
作為上海最早建成的會館
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已經305歲了
去年年底
它剛剛完成修繕
如今,首次對外開放
更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
商船會館位於外灘董家渡核心區內,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也是當時上海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格局和形勢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商船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乾隆、嘉慶年間擴建,光緒八年重修。同治初年,曾作為在南市籌辦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辦事處。
該建築群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現存主要建築有磚雕門樓、大殿、戲臺和清乾隆石碑,建築佔地面積793平方米,分布面積2341平方米。門樓高5米、闊16米,由清水方磚砌築,雕有「商船會館」字樣。大殿歇山頂,雕梁畫棟,南牆上嵌有清代石碑一塊。殿前為戲臺,上有八角形漆畫藻井。1987年11月17日,商船會館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商船會館實施修繕。此前,光戲臺和大殿的修繕設計方案就耗費了近一年半時間、超過10次方案論證、專家評審。整個修繕中不僅保留了原來的結構、形制,並大量採用傳統工藝。僅800平方米的修繕面積,就動用了近60名傳統工藝技師。單雕花一個環節,就要經過拓印、描線、粗加工、細加工、上油漆等幾道工序,力求原汁原味保留會館的歷史底蘊與記憶。
大殿前的兩層樓戲臺,梁枋上露出一角鎏金的雙龍戲珠浮雕,頂部的八角形漆畫藻井煥然一新。保存的歷史遺存脊桁彩畫,屬於傳統蘇式彩畫中的枋心式彩畫,仍能辨識有金龍盤旋。修繕過程中只做除塵和畫面固化處理,不重新繪製,來保留原來的樣子。
立於庭院內,左手邊是項目的戲臺,戲臺上八角形的藻井做了一層金箔,整個造型復原了康熙年間的戲臺效果。再看整個項目的飛簷起翹,和豫園湖心亭比較相似,起翹較大而且很輕盈,這也得益於項目鬥拱、梁柱結構。在大殿的正中央,正梁上是一個龍柱,上面有一條龍紋,也是用傳統木雕工藝製作完成的。
「修舊如舊」,幾乎是所有參觀者的共同感受。在業內人士看來,保護建築「修舊如舊」不易。修復前基於歷史資料嚴謹考證,現場勘測考證,抽絲剝繭、揭開那些被封存的歷史印記;對於破碎的石塊,修復前要經過高溫蒸汽洗縫、碎石編號預拼、表面清洗、縫口重點清洗、縫口塗膠、縫口膠合、夾具固定、補縫、原正面加固、原背面打磨、原背面拋光等重重步驟……
商船,又叫「沙船」,是促進上海城市發展、商品經濟興起最早的行業之一。穿梭305年光陰後,商船會館再度喚回了黃浦江畔老碼頭的歷史記憶。它記載著上海航運發展、客商貿易及文化往來的厚重歷史,也是上海海納百川城市精神的見證。今天,它的開放,迎來絡繹不絕的人群,也意味著它仍在這座現代城市中獨具魅力。
– END –
資料:東方網
編輯:張旭
責任編輯:饒斌
來稿請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建委新聞宣傳中心
往期精選
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
原標題:《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