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真的誤會了《以家人之名》,到底要說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家人。
失去妻兒的李海潮,帶著女兒李尖尖一起過日子,打理海潮麵館。
離婚的凌和平是個警察,經常早出晚歸,只好把兒子凌宵放在李家。
單親媽媽賀梅把兒子賀子秋騙放在李海潮家,賀子秋的戶口一直在鄉下外婆家。
為了方便照顧孩子,這五個人一起組建了一個特殊的家庭,兩個爸爸加三個孩子。一家人感情很好,不管別人怎麼看待,他們一直自認為是比血緣關係還要親的家人。
直到有一天,凌宵被迫去新加坡照顧親媽和親妹,賀子秋被從出生就未見過的親爸逼迫去了英國。而且這兩人一去就是九年。
李尖尖才清醒過來,這兩個一直視為親人的哥哥,原來不是自己的家人。李尖尖失望以後生氣地說出真相,他們和我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關係。
兩人回到國內,賀子秋要和凌宵結同盟,恢復和李尖尖的兄妹感情。
凌宵不幹,「咱們倆算哪門子哥,一個是鄰居,一個是寄養,剛開始兩年還好,可後來話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節日祝福,打電話也不知道說什麼,翻來覆去就是注意身體,好好吃飯,人也見不到,也幫不上家裡的忙……」
從法律上來說,沒有任何關係,一個是鄰居,一個是寄養,而不是家人。這成了李尖尖、凌宵、賀子秋三個人的心病,也是此劇要說的重點。
於是,和李家建立家人關係,把戶口放在一個本子上,成為兩個哥哥的大事。
凌宵擋住李尖尖,強制灌輸他的觀點:「我希望跟你和李爸建立一種從法律上,還有公序良俗上,都能成為家人的關係,只有以後我們結婚了,才能是真正的家人。」
小哥賀子秋更是可憐可親,雖然李海潮甚至凌和平都把他當親生兒子對待,但從小被外人和親戚當成寄養議論和排斥,所以他非常渴望和李家在名分上是一家人。在外國吃了很多苦,他的人生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好好孝敬我爸,照顧李尖尖。
賀子秋沒有像凌宵那樣向李尖尖霸氣表白,而是先和李海潮商量,他想照顧爸和李尖尖一輩子。
李海潮一時接受不了這個思路,但他要賀子秋答應,如果不能前進一步,那要退一步,還要做哥。賀子秋鄭重答應李海潮,爸,我答應你。這就是後來李尖尖和凌宵在一起了,賀子秋仍然個最愛妹妹的哥。
以家人之名,最開始大家都以為,少年時代的一家人相親相愛,在感情上勝過血緣關係的親人,非常美好和溫馨,很是羨慕,恨不得爸媽給也自己撿個這樣的哥,不貪心要兩個,有一個就夠了。
這是現代家庭成員相對較少,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渴望的一種熱鬧和諧的親情,所以很有治癒效果。
當感情線出現以後,大批人棄劇,劇評分數直線下跌。最開始,我也覺得這一切都沒有那麼美好了,甚至有點像賀子秋擔心地和同學莊北說的,喜歡自己的妹妹,我會不會有些變態。
但是,看到現在,我改變了這種看法。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編劇在變態,好好的親情弄成愛情狗血劇。其實,那是因為很多人沒有真正看懂這部劇所要說的內涵。
以家人之名,成為家人,要給你家人的責任和愛護。
試想,如果三個人只是親情,有幾女子能接受妹控的男人?結婚以後,成天要吃小姑子的醋,累不累。又有幾個男人,能心無旁騖地接受自己的妻子有兩個三小無猜的哥哥?
劇情要表現的是李海潮一顆慈父慈母的心,溫暖守護養育了從小未曾得到過父愛的賀子秋。
凌宵因為第一個親妹的夭折,母親對他的怨恨和拋棄,讓他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而李尖尖是敢和凌宵媽要了他的人,成了凌宵心靈創傷的心藥。
以家人之名,不僅僅是得到了家人般的關愛和陪伴,還要回報家人般的責任和守護,這才是這電視劇要表達的思想。
所以,凌宵和賀子秋因為愛李尖尖,要和李家在同一個戶口本上,成為真正的家人,那麼後面的感情線上升,也就順理成章了。
凌宵對李尖尖的深情款款和霸氣表白,有沒有讓你有種初戀的味道?賀子秋對李尖尖的百依百順,有沒有讓你有種父兄般的寵溺?
不棄劇,繼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