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沒帽子,全身白袍子,
說話伸脖子,走路擺架子,
嘴象小鏟子,腳象小扇子,
走路左右擺,不是擺架子。
一個多月前,愛彌兒幼兒園小二班來了一位特殊的動物朋友——小鴨子。孩子們一起照顧小鴨子,一起散步,一起玩遊戲……我們與孩子,孩子與小鴨子在時光的軌跡中烙下了一段珍貴的記憶。
一日,活動區裡來了三隻可愛的小黃鴨,黃黃的、毛茸茸的、小小的,特別可愛。孩子們的目光瞬間聚焦到它們身上,紛紛討論了起來。
miumiu:小鴨子身上的毛毛都是黃色的,只有頭上和尾巴上有黑黑的。
琅朗:它們叫起來好像小鳥的聲音啊。
睿睿:小鴨的嘴巴長長的、扁扁的。
小丁:他的眼睛黑黑的,小小的。
討論聲中,小黃鴨們儼然成了小二班的一員。但是隨著天氣的變冷,兩隻小黃鴨離開了我們。孩子們有點難過,對剩下的一隻小黃鴨更加用心地照顧。
天氣越來越冷,第三隻小黃鴨過了幾天也離開了我們。孩子們還沒來得及傷心,一隻可愛的小黑鴨來到了我們班。小黃鴨到小黑鴨的突然轉變,讓孩子們又驚又喜。小黑鴨黑黑的身上戴著白白的圍巾,一會兒轉轉頭看一看,一會兒喝喝水。很快,孩子們就喜歡上了它。可是這隻小鴨子還沒名字呢!叫它什麼好呢?孩子們都動起了小腦筋。
琅朗:叫它小閃電,因為閃電balala的,像閃電一樣跑得很快。
nono:叫它小乖乖,因為它很乖,都不亂跑。
Seven:可以叫小燈泡呀,我喜歡小燈泡。
這麼多好聽的名字,到底叫什麼好呢?
那就來投票吧!
那小閃電和小燈泡都可以用閃電、燈泡來表示,可是小乖乖用什麼表示呢?
nono:可以用蝴蝶結表示。
這是個好主意,於是做好投票牆之後孩子們就開始投票了,最後發現小乖乖這個名字的票數最多,那我們就叫它小乖乖吧!
小乖乖剛來到我們班的時候,還是小小的,我們一起給小乖乖找了一個框,給它鋪上了稻草,鄭老師給小乖乖準備了糧食之後,孩子們還貼心地為小乖乖準備了水,請小乖乖在這個藍色的小框裡休息,框成了小乖乖的家。
過了一周,小乖乖明顯長大了,會從原來的框裡跳出去。
大家都覺得這樣太危險了,於是我們給小鴨子找了一個更大更高的框。
隨時小乖乖越來越大,框變的越來越小,怎麼辦呢?討論之後,孩子們決定在幼兒園裡給小乖乖安一個家。經過尋找,孩子們找到三個安家的地方。
那到底選哪個好呢?孩子們開啟了第二輪投票。
菜園子的票數最多,於是我們就去徵求園長媽媽和中3班老師的同意,告訴他們我們的想法和理由。
園長媽媽和中3班的老師都同意了,我們的小乖乖要有一個新家啦!可是,新家沒有圍欄,小乖乖還是會隨時跑出來,很危險。那怎麼辦呢?我們一起圍個圍欄吧!那用什麼材料來做圍欄呢?
那我們就一起去幼兒園找找材料吧!鄭老師發現幼兒園的倉庫裡有很多木條,而且木條下面尖尖的,鄭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以前用圍欄剩下的,孩子們帶上手套,迫不及待地將木條搬到菜園子裡。孩子們在老師的提醒下也很注意安全,都是豎著拿木條,並將尖尖的一端朝著地上。
在鄭老師的幫助下,大家一起合作給小乖乖的新家做起了圍欄。
插上木條
用網紗圍起來
裝好木門,小乖乖的新家就完成啦!
小乖乖搬家了
從此,小乖乖白天就在這裡生活,孩子們經常過來跟小乖乖玩耍,餵小乖乖吃東西,還看到了小乖乖洗澡遊泳的樣子。
活動區裡,孩子們還將新學到的本領用在了手工區。看,我們給小鴨子做的圍欄漂亮吧!
幼兒園裡,我們與小乖乖編織了很多故事,可是我們雙休回家了小乖乖誰來照顧呢?有了上次小黃鴨凍死的經歷後,我們想出了一個周末領養的好辦法,孩子們回家跟爸爸媽媽商量後,不少孩子想要領養小乖乖,紛紛在班級群裡領養接龍,並在小二班的班級大家庭微信群裡分享與小乖乖的周末互動日常,特別溫暖、有趣!
入秋的時候,我們鋪設了一條樹葉小路,小路很好玩,走在上面樹葉會發出各種好聽的聲音,孩子們就想邀請我們的小乖乖一起來玩一玩。可是,小乖乖看到門開了也不出來那怎麼辦呢?
seven說「我們可以給小乖乖餵食物!小乖乖看到吃的就會跟我們走了。」孩子們紛紛同意,迫不及待地去嘗試,可是小乖乖還是不出來。大家猜測可能是小乖乖並不餓,於是與鄭老師商量第二天讓孩子們來餵小乖乖午飯。等到第二天,孩子們打開小乖乖的「家門」,用新鮮的菜葉引它出來,果然小乖乖乖乖地跟著孩子們出來了!孩子們跟小乖乖一起在直直的樹葉小路上散步、遊戲,開心極了!樹葉小路發出的聲音也動聽極了!
用這個辦法,孩子們還將小乖乖引到操場上、小山坡、菜園裡,慢慢地,小乖乖成了幼兒園的「網紅鴨」,路過或者在操場活動的孩子們都忍不住跑過來看看小乖乖,給它喂喂新鮮的菜葉,小乖乖在孩子們的照顧下快樂成長著。
在跟小乖乖的相處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感受了跟動物朋友友好相處的溫暖之情,而且在照顧小乖乖的過程中,學習合作;在小乖乖故事分享中,鍛鍊語言表達能力,藝術表現能力等等……
如今,小乖乖已經變成了大乖乖,孩子們還打算給小乖乖找朋友,幫助小乖乖過冬……
故事還在繼續,探索也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