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有一種友誼叫周星馳與梁朝偉。
遙想當年,兩個曾經形影不離的兒時玩伴,如今也已都是演藝圈「神」一般的人物。
今年6月是周星馳58歲的生日。
不知不覺,這個老男孩已年過半百,寂寞是他的主色調,今年可能還要平添一份百感交集的苦澀。
但好在人生長路,有老友相伴,6月也是梁朝偉58歲的生日。
一個是受人敬仰的喜劇之王,一個是獎項等身的華語影帝,鮮有人知道他們兩個人縱橫40年的親密友情。
彼此間沒簡訊、沒宴會、不見面都沒關係,只要知道同城不遠處的某條街上,有人為對方心裡默念著:
「祝你生日快樂。」
同年同月生,生日前後只差5天,都是174cm的身高,一同相約學表演,入行,出道...... 周星馳和梁朝偉的相識相交,像極了命中注定的必然。
周星馳的姐姐和梁朝偉的朋友約會,拖上了他們倆人當電燈泡。
沒想到約會的主角們事後淡了,而他們因為共同對李小龍的崇拜越走越近。
後來,十三四歲的周星馳的妹妹被外邊的死飛仔欺負,梁朝偉來報信。
倆人拿著傢伙到了約定的地點,邊害怕又互相說話要把飛仔揍扁,等到夕陽下山,也沒等到那人出現。
一起「幹過架」後,兩個人就再也沒從對方的眼前消失,兩個少年的人生從此交相輝映。
兩人相識有兩個版本:
據說,在73年的一天兩人為了看李小龍的《猛龍過江》,到了影院。
周星馳與梁朝偉慌張的兩自行車相撞。
到了影院後,又發現買在相鄰座位,相聊甚歡後,不打不相識的兩人成了知己。
還有一個「電燈泡」的版本:
當時梁朝偉的一個朋友想要追周星馳的姐姐。
但梁朝偉的朋友和周星馳的姐姐見面時每個人又帶了一個「電燈泡」。
所以梁朝偉和周星馳就是因為同時當電燈泡而相識結緣。
90到92年間,周星馳一口氣拍了20多部喜劇作品。
港片票房之王的寶座,他和發哥、成龍輪流坐,其他人只能幹看著眼紅。
到了1992年,他的片酬直接從300萬漲到800萬。
那時,吳孟達單獨接戲只能拿50萬,跟他合作便能拿到100萬不帶砍價的。
香港一年到頭有5個月都在放他的電影。
很快,星爺在片場有了個新外號,叫做「太上導演」。
每部電影,他不僅作為演員參與,開始從幕後製作、臺詞設計上全面介入。
星爺早年接受採訪時說,演《賭聖》的時候,基本上是順著劉鎮偉的思路來,劉鎮偉想讓他怎麼表現,他就怎麼表現。
到了《審死官》的時候,也未曾超出杜琪峯的設計。
想必那時周星馳覺得自己剛走紅,還沒有那麼大的話語權,各方面都還很「收斂」。
待到跟王晶拍《鹿鼎記》,創作欲已是按耐不住。畢竟演技已受到多方肯定,連金庸老爺子聽說他要演韋小寶,只回了六個字:不做第二人想!
實際上,早在1992年,星爺就開了家名為「跨星」的公司,想拍一部屬於自己的作品。結果憋了半天,戲一直沒拍出來,公司只好先關掉。
第二年,香港、內地打算合拍一部喜劇片。香港特意請來鞏俐。
那時學院派出身的鞏俐對無釐頭沒啥認識。只因靠《秋菊打官司》才拿到20萬的獎勵,而香港公司直接給她開100萬港幣片酬,鞏俐笑嘻嘻地就去了。
那年,張藝謀還在她身邊,叮囑她說:「放開一點,跟他們學點不一樣的東西。」
不過,在《唐伯虎點秋香》裡,鞏俐始終放不開。她搞不清楚戲說歷史的笑點在哪兒,還覺得星爺的表演太鬧騰。
「還我漂漂拳」那段讓她扮豬頭,她是堅決不從。
多年以後,鞏俐成了鞏皇,再見星爺時才遺憾道:「真是太可惜了,那時候我不懂,應該放開點跟你們一起鬧的。」
我之所以喜歡星爺,是因為他給我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共鳴。
一些影片有很強的傳記感(喜劇之王,大話西遊),一些影片有可能只是一瞬間讓我覺得:哦,這就是自己。
我們都曾年少而發白日夢,也在這歲月中漸漸長大失去了一種種可能。
星爺的影片讓軟弱渺小的我懂得殘忍,懂得慈悲,懂得執著,懂得放棄,懂得愛恨。
讓我有機會從中看到一種種可能的自己,讓我覺得:就是這種感覺,可謂於我心有戚戚焉。
說他片場霸道也好,不近人情也罷,這是別人告訴我們的。
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影片裡瘋狂嬉笑,訪談裡認真拘謹的他。
而他又沒有黑點,我們影迷有啥理由不喜歡他呢。
喜歡不喜歡他的都可以討論,請不要互相抨擊,這世界本就不太容易。
再來說說梁朝偉。
人際關係一直不是梁朝偉的長處,但是熟識之後,他和很多導演演員關係都很要好,如吳宇森、王家衛、張國榮、張曼玉等等。
一直覺得梁朝偉和周星馳在某些方面是很相似的。
比如說,他們兩個都是很單純的人,或者說比較自我的人,不大擅長處理人際關係。
還好,梁朝偉有個劉嘉玲。
在多次訪談裡面,梁朝偉都說自己很內向,最經常做的事就是一個人出海(不是餵鴿子),需要認識對方很久才會和他交心,據他自己透露關係最好的女性朋友是張曼玉。
我覺得梁朝偉最過人的地方在於兩個字——努力。
你覺得《一代宗師》裡功夫最好的是誰?
是張震?聽說他拿了某個拳法功夫比賽一等獎。
答案是梁朝偉。
你不知道他有多努力,他的詠春幾乎都是專業的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然後我就想起來很久以前看一個訪談王家衛的節目,他當時舉了一個例子,但是我記不清了,但是大概意思如下:說當時還在TVB訓練班的時候,劉德華、梁朝偉還有一位我忘記名字了,大概說他們三位,有一位很聰明,練什麼東西你讓他練30遍他只練3遍就會。
有一位就比較規矩就是劉德華,你讓他練30遍他就會練30遍。
但是梁朝偉是那種你讓他練30遍他會練300遍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看一個人表面光鮮,大概就會說,你看他長得好、家境好、運氣好、有貴人相助等等等因素。
我想說,人生的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些事情成不成是由很多因素確定的,而你唯一可以影響的就是你自己這個因素。
劉嘉玲說過梁朝偉很難從戲裡走出來,有時候心情不好會去駕快艇去海上放鬆心情。
回來之後心情就會好許多。
入戲太深我作為觀眾是喜歡的。
因為這證明演員是真正的用心去演的,而不是應付差事的演。
入戲太深也說明演員對人物有很到位的拿捏。
演誰像誰是一個層次。演誰是誰就是另一個層次了。
梁朝偉本身的低調與羞澀,應該是加分的項目。
不可否認他是個內向的人。記得蔡康永說過,採訪梁朝偉的時候會很有挑戰(大概是這個意思)。
他確實不善言談。而且會緊張。
劉嘉玲說領獎的時候,他的手心裡都是汗。
但是我認為就是這份低調與羞澀,鑄造了他內心的細膩。
這對刻畫人物,塑造人物本身就是加分的項。
96年的時候,周星馳說過梁朝偉和李修賢在他心中是很重要的人,還在電臺吐槽有一位老友經常喝醉酒就打來騷擾他叫他「星仔,好好照顧自己」,幾乎大家都默認這人就是梁朝偉。
後來00年梁朝偉在坎城封帝,周星馳和他姐姐第一時間帶著酒來替他祝賀,還開了個派對。
而後兩人朝著不同方向發展,卻像情侶避嫌一樣從未一起拍過戲,都分別被問過你會和他合作嗎,梁朝偉說周星馳的電影最大的主角是他自己,他去拍他的戲不會有什麼發揮的。
周星馳則是四兩撥千斤。
後來兩人就君子之交淡如水了,一直沒有什麼消息傳出,半輩子的情緣仿佛都輕了,飄到雲裡去了,還在乎看客怎麼想呢。
友誼地久天長,不如相忘於江湖。
最後那我自身來說:
我初中時有一很要好的朋友。
高中的時候,我去市裡上學,他留在縣城上學,那會兒會去超市的」話吧「給他打電話,生日的時候會相互寄卡片。回到家就去學校裡找他玩,順便看看其他同學。
大學去不同的城市。偶爾打下電話,寒暑假總會都回家,見見面,吃吃飯。
工作了,電話基本不打了,偶爾在對方的朋友圈下聊兩句,過年也見不著面了。
但他始終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只是這份友誼沒有延續下來,但我不認為它淡化掉了,更像是凝固在了過去。
還是那樣真摯,只是沒有了交集。
也沒有什麼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