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姜武犯罪片,人質被綁拆不掉的炸彈?真實拆炸彈有多難?
三尺龍泉萬卷書,
上天生我亦何如。
不能治國安天下,
妄稱男兒大丈夫。
講一段故事,品一部電影,大家好,我是狸貓。
師父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該怎麼辦?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師父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舍才有得。尤其當你身處困境的時候,轉換一下角度,可能就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今天帶來的是最近很火的拆彈專家二的弟弟拆彈專家一
作為一部以拆彈為主要元素的警匪片,對拆彈專業的要求非常高。《拆彈專家》中的拆彈專家卻顯得並不專業。首先,每個行業都有分工,拆彈專家接受的拆彈訓練,而並非臥底訓練,讓一名拆彈專家去當臥底,特別是讓一名外表正氣凜然的專家深入虎穴,這種跨界的可能性和成功性都微乎其微。其次,作為一名專家,每天浸淫於各種炸彈的裝、拆過程之中,應該對各種炸彈的拆卸方法了如指掌。電影中,專家章在山雖然多次成功地拆卸了多次險情,但對稍微複雜的炸彈便束手無策,拆卸成功的概率大約在50%左右。或許導演在通過這種方式來暗示拆彈工作也是一種賭博,而不是一種專業,能否成功拆彈,關鍵是要看上帝。雖然這種論調能夠印證「拆彈專家則是用生命保護生命」這一主題,但是這種業務能力能夠撐得起「拆彈專家」這個金字招牌嗎?直至故事的結尾,專家依然停留在「剪紅線還是剪黃線」的傳統糾結之中。
這部電影讓我開始落淚的地方,是那個年輕的警察UI19472。被劫匪發現身份後,就被綁了一圈炸彈推出來。本來有無限可能的年輕人,為了信念,為了責任,犧牲自我,令人落淚。
這名年輕警察,是一名退休警察的兒子,正載著父親和兩名父親的同事準備去遊玩。父親的臉上帶著幸福祥和的微笑,腕上戴著兒子剛剛送的作為生日禮物的手錶。然而一切都被這場恐怖襲擊打破了。四人在車內安靜的扮演者普通的人質,大家都清楚此時暴露自己警察的身份只有弊無利。然而不幸還是發生了,在釋放人質的時候,他的警官證不慎滑落。
瘋狂的匪徒將他綁上八個不同線路的炸彈推了出來,作為報復警察的工具。顯示器上的時間一秒一秒地飛逝,他配合著拆彈專家平舉著雙手,年輕的臉上寫滿了恐懼的蒼白,但是口中卻不斷念著「我很鎮定…我很鎮定」。在死亡面前誰能不害怕呢,更何況,他的父親仍然被挾為人質。
他不自主地微微顫抖,卻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斷地問「我有什麼可以幫你的,是只要站著不動就好了嗎」「線路很複雜嗎」,這時候他仍有一線希望,期盼自己能夠死裡逃生。他還這麼年輕啊,一腔熱血從警還沒有實現夠自己的理想啊!
時間只剩下一分鐘,即使是最優秀的拆彈專家也解不開這個生死註定的局。絕望的章在山只能反覆告訴他:「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這樣傷亡才會最少!」「你記住了嗎!」
看
年輕警察眼裡終於只剩下絕望了,年輕的生命只剩下幾十秒的剩餘。背後是數百名人質,身前是數百名同袍,身上是殺傷力巨大的炸藥。死,是一個眼見得馬上要到來的結局,他恐懼,卻沒辦法依靠任何人來求得安慰,他只能站在原地,遠離車群,遠離人群,這樣傷亡才能減到最少。
終於,章在山也離開了。空曠的路上只剩下他,和他身上的炸彈。
他恐懼地顫抖,卻只能站在原地,大喊著「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這樣傷亡才會最少!」眼裡含著熱淚,臉上卻寫滿了堅毅。他一定很害怕,但一定不後悔。
終於,這世間走到了盡頭。炸彈洶湧地綻開一片火紅,他在這片火海裡消失了。畫面定格在他警官證上,警服映襯下帥氣年輕的面龐,將永遠成為世人見到他的最後模樣。
建築工地上發現了一枚類似於煤氣灶的戰時空投炸彈,甚至能將坦克炸爛。做好疏散群眾等基本工作後,章在山獨自一人進行拆彈,現場指揮留給他的助手二號阿斌。有驚無險,炸彈安全拆除。我一直以為拆彈專家只是在突發性的情況下進行工作,沒想到在我們這種曾經發生過戰爭的國家裡,還會有早已被人忘記或遺失的危險。
李家雯被洪繼鵬拿來報復他,這次用的是當初章在山「出賣」他時的證據——三個計程車的車牌號,李家雯就應該在其中的一輛車內,只要章在山記起來那三個車牌號,他的女友李家雯就會有救。所幸的是章在山沒有忘,成功找到女友李家雯,李家雯的手中有顆手榴彈,只要她的手以鬆開,就會爆炸。章在山命令人員準備沙包陣,準備將手榴彈扔在陣中,他和女友肩並肩將手榴彈放在陣中,手牽手奔跑到安全境地。
最後的結局是章在山躺在車底,他面對的是足以炸毀整條隧道的500噸炸彈。鏡頭轉到李家雯那邊,她收到了簡訊,聽到了那句話「我愛你」。汽油一滴滴掉在章在山的眼睛裡,他剪掉了黃色那條線。按照正常邏輯分析,應該是解除預警,結局皆大歡喜,幸福的和李家雯在一起了。可惜,並沒有。章在山引爆了炸彈,人沒了。最後的「我愛你」,最後的二分之一活下來的機會,最後一次上天沒有眷顧到你。
今天就到這裡,評論區留下你的感悟。我是狸貓,記得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