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現場
中國網7月18日訊為人類提供哲學智慧,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由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先秦史學會易道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於7月7日在太原召開。在全國及世界各地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支持下,論壇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成果。
本屆論壇雲集海內外120餘位專家學者參會,收到高水準學術論文70餘篇。會議秉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正確學術方向,推進哲學基礎研究,並對三年來對創新轉化學術研究作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學者進行了表彰。
中國先秦史學會易道研究會會長馬寶善先生於2015年提出的「國學新思考——易道黃帝論兵法新五觀」對共同理性的探索問題受到了海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夯實文化自信,立足自己的,吸收外來的,面向世界積極探索與創新,成為本次會議海內外諸多專家學者進行熱烈討論的指導思想。
第九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現場
美籍知名哲學家、夏威夷大學終身哲學教授成中英先生指出,我們可以憑藉《周易》來敘述和分析中華民族的宇宙觀及其相關論述,因為易代表了中國人的共識,同時也成為中國人再讀認識宇宙論的基礎以及作出價值判斷的根據。
上海交通大學歐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人文學院哲學系原主任高宣揚教授認為,《黃帝內經》深刻而生動地闡明了人類生命與宇宙自然生命間的同源共生原則及其在人類生老病死生命周期內的具體表現,體現宇宙自然生命與人類生命在互相滲透、交互影響中的「全息連接」自然規律。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宮長為表示,《論語》的思想精華,歷經千百年解讀,極具倫理價值,將其發掘提升為倫理觀,將富涵人類廣泛而普遍性的價值和價值準則。
中國先秦史學會易道研究會董規容圍繞運籌、運籌觀以及運籌觀何以兵法為依據或曰立論坐標,諸多兵法又何以《孫子兵法》為具代表性的典範進行了分析討論。他認為,我們不應拘泥於哲學與經驗相互輕視、排斥,亦如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相互割裂、互為保證。而是遵循研究和觀察,哲學和經驗互不彼此輕視更不相互排斥,應當相得益彰和互為保障。誠如科學哲學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並發出吶喊:科學家不要把自己當成「上帝」,當今科學有時候更多關視的是怎麼能做到,而忘記了為什麼要這麼做。
中國先秦史學會易道研究會、北京師範大學哲學院鄭萬耕教授說,近些年我們一直強調文化自信,但更應注重文化自覺,這是文化自信的基礎。幾年以來,我們連續舉辦易道論壇,反覆圍繞新時代、新視野、新五觀這一主題進行研討,就是試圖推進對傳統文化的新思考,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那麼,如何具體操作?我們設想從宇宙觀、自然觀、生命觀、倫理觀、運籌觀五個方面,是否能從形而上的層面回答人類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從而夯實文化自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理論支撐作出初步探索。
第九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現場
會議認為,新時代需要新思考,新時代需要新方法,新時代需要新思想。從理論層面,加深和提升世界觀和方法論建設,應成為我們實現哲學創新探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國學新思考,進一步將中國傳統優秀思想與當代哲學人文科學最新成果相結合,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提供理論支撐探索,是落實習近平提出的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具體路徑。
此論壇認為,為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隨改革開放走向世界,我們必須不斷鞏固既有成果,推進哲學基礎研究,堅持正確學術方向,走出目前用易經算卦看風水的誤區,建設以伏羲、老子、孔子思想為基礎的易經哲學體系,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智慧,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作出努力。(文/易繼善)